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案例 >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经典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经典

时间: 臻炜1064 分享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经典

  事业上的成功,往往能使一个人的信心大增,从而足够去抵抗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1:梁稳根

  “中国首富粱稳根”自9、10月开始至今,都为互联网上热门搜索词。当粱稳根荣登福布斯、胡润双料首富之时,当他从政消息传来之时,当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时,众多媒体都在寻找这个低调而又神秘的中国首富梁稳根。然而,他却始终躲在幕后。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而2011年的中国首富——三一集团实际控制人梁稳根,“中国首富”之称,于媒体,是追逐热点;于百姓,是日常谈资:但于梁,却毫无意义。

  “你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三一,但最好任何人都不知道梁稳根。”这是三一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梁稳根曾对三一副总裁向文波说的话。

  低调“中国首富”

  传来当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以及从政消息之时,无论是在办公楼内,还是生产厂区,整个三一集团都异常平静,丝毫感受不到老板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的任何喜庆。“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三一重工的工作人员说。

  细心浏览三一集团和三一重工的官方微博,竟然对董事长梁稳根成为中国首富之事以及从政事件无任何消息发布与转发。工作人员透露说,因为早已熟识梁的低调风格,因此,在此事处理上亦同样低调。

  采访梁稳根这一要求被众多媒体提起过,三一集团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几乎不可能”。近几年,梁稳根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而最近的2008年的破例接受媒体专访,也是通过私人关系才得以约到。“之前跟他说过几次采访但都被拒绝了,总说他会不高兴。”上述人员表示。

  果然,无论是三一的员工,还是认识梁稳根的所有人,对梁的评价只有两个字:低调。

  开会时,一支笔、几张白纸是梁必不可少的。无论发言者位居高管,抑或只是普通员工,他都会耐心地在纸上不断地做着记录,但从不打断发言者。如果会议结束前,他有了定论会公布。如果没有,他则会通过其它会议进行判断。

  “至今,我始终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我也要求我们的整个高管团队都这么做,目的是希望让三一始终保持创业伊始的执行力和创业激情。”梁稳根说。

  并不低调的“三一集团”

  梁稳根,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并不熟悉,这是源于他的低调。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一集团”并不陌生,相较于其董事长梁稳根的“低调”风格,他的三一集团,却并不低调。

  2011年9月7日、8日,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先后登上胡润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之顶,首次成为中国首富。在亿万富豪榜上,更有七位高管进入榜单。一时间,三一集团被称作“造宫工厂”。25年前,梁稳根与同伴用拼凑的6万块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25年后,曾经不起眼的小厂已发展为产值超500亿元、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并造就了“中国首富”。

  三一被看作行业的搅局者,更是行业的另类,在这里没有“不可能”。2008年初,三一就有了千亿级的发展战略,即到2012年,三一集团要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进入世界500强一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2010年,三一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元,一切似乎并非不可能。

  三一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没有国企的政策优先,更没有雄厚的资金。所以,有人说三一集团的成功是民营企业的奇迹。

  民企掌舵人的上升路

  在“三一重工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下线新闻发布会”现场,面对“长沙市怎么看待这次对梁稳根的考察”的提问,参会的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婉转作答:“关于三一集团梁总身份的转变,现在还处在考察阶段,你们最好再找党务部门作进一步了解。”

  据了解,梁稳根能成为高层部门的考察对象,除了他在三一集团的巨大贡献外,也与其做人低调和他本人体现出的从政禀赋有关。

  事实上,梁稳根即将获得的华丽跨越,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和荣誉的一次简单提升,更代表了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地位之变。

  业内观察人士评价,尽管早在多年前青岛海尔CEO张瑞敏、中石化董事长李毅中等企业家也曾先后进入中央高层序列,但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这些企业均是国企或央企。而作为拥有个人财富超过350亿的下海民营企业家,此次若能顺利晋升,梁稳根应是中国民企第一人。

  学界人士认为,此举象征意义更大于政治意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说:“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进入国家权力核心,既表明执政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所在阶层的利益表达。”

  施奕青却一连用了三个“不会”来回应“梁稳根从政”的消息,“梁董不会放弃三一重工的控股权,不会离开董事长的位置,三一高管也不会因此发生变动。”

  因此,梁稳根的晋升机遇,意义非凡。

  三一重工高管“低买高卖”?

  10月18日,有媒体指出,三一重工全资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税。根据三一重工公告,被指涉嫌海外避税的公司为此前的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机投资”)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资本仅为5万美元,下属全资子公司有三一重机(中国)有限公司(维尔京)(下称“三一重机中国”),这两家公司均为持股性公司,自身无实际生产经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机投资由梁稳根等十名自然人于2003年注册于维尔京群岛,包括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毛中吾等大部分三一重工(或三一集团)高层,该公司前身名为Specklemark Ltd。当时,梁稳根仅出资2.891万美元,其他自然人出资更是少至从几百美元到4410美元。

  当日,三一重工有关人称,对于海外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及个税避税等问题,目前公司高层已经知道媒体在关注,但并没有正式回应。不过,梁稳根等10名自然人因持有“三一重机投资”已有丰厚的斩获。

  2010年时,三一重机的整体评估值高达近20亿元。因此,有人士质疑,三一重工及其高管存在将挖掘机资产“低买高卖”的嫌疑。

  不过三一重工也曾回应,三一重机在2001年和2002年时,存在技术水平、产业链建设、营销服务体系及财务状况等各方面难题,前景有诸多不确定性,而当时三一重工这家上市公司若要整合挖掘机产业需要投资大量资金,所以决定出售资产。

  无论“梁稳根从政”,还是“三一集团涉嫌海外避税”,众多媒体呼吁:如今他或许需要再次面对公众,解释自己是否通过一家海外注册公司实现了对企业所得税和个税的高额规避。然而,最终事态进展如何,还是不能阻挡梁稳根“低调”的步伐。与许多民企领导人追求高曝光率不同,梁稳根将全部精力放在三一重工集团的经济建设之上。这或许正是三一集团不断得以壮大的原因。

  或许在乎的不是财富,而是如何使三一重工实现国际化,成为世界500强。这对于不断创造奇迹的三一集团来说,对于梁稳根来说,或许值得期待。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2:孟非

  正是年轻时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主持新闻类节目积累的阅历,让他对于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由此,此档经他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便火遍全国。

  1971年,他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后来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了南京。1990年高考落榜之后,他南下深圳寻求发展。来到深圳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找工作。然而,奔波了十几天,他竟然一无所获。眼看身上带的钱所剩无几,他只好从小旅馆搬出来,住进了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那段时间,他每天所做的都是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里收集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应聘。

  辗转奔波了一个月后,他终于应聘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这份工作累且报酬少得可怜,还得时常忍受苛刻老板的责骂。和着泪水与汗水,他勉强做了一个月,便离开了深圳。

  回到南京后,他做了一名印刷工人。这份工作要不分昼夜地连续3天工作,每10个小时,才能休息一次,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即使这样,为了生存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拿到第一个月薪水的时候,他报了成人高考。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改变命运,只有靠知识。他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里。这种一边打工一边上课的生活,让他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由于劳累过度,工作的时候他的手被卷进了机器里,后来由于抢救及时,他的手保住了,但也因为这件事丢了工作。

  1994年2月,他凭着自身过硬的素质,应聘进了江苏电视台文艺部,做了一名体育组的接待员。虽然这份工作只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但能进入向往已久的电视台,也足以让他欢欣鼓舞了。

  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做了一年“茶水小子”。1994年7月,拿到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后,他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不能再做“茶水小子”,自己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标后,他就一门心思朝着理想的目标往前奔。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在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主动请缨扛摄像机,因此学会了一些采访技巧和摄像机的操作。与老记者混熟后,他的勤奋与吃苦肯干,终于打动了老记者,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便交给他。虽然自己仅仅是个将名字署在老记者后边的幕后记者,但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将这种得来不易的机会当成了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平台。

  之后,随着在电视上曝光频率的增加,台领导终于注意到了他,破例允许他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出去跑新闻。领导的“法外开恩”让他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从此,他每天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1996年8月,他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凭借着这个成绩,他终于被转成了正式记者。

  接下来,他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都市传真》。他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经过激烈的角逐,在面向全社会的公开竞选中,他以绝对优势胜出。《南京零距离》第一期播出后,他诙谐幽默像拉家常似的主持风格,就受到了电视观众的欢迎。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将他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2010年,江苏电视台新增了一档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台领导将节目主持的重担交给了他。从新闻节目到情感真人秀节目,几经磨合他很快适应了主持角色的转换。正是年轻时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主持新闻类节目积累的阅历,让他对于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由此,此档经他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便火遍全国。这档节目,不但捧红了许多80后的交友选手,也让他迎来了事业的巅峰。靠着非诚勿扰的人气,他成功入围第四届华鼎奖主持人榜单。

  他就是江苏电视台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对于曾经的艰辛,孟非有自己的看法:“人不会一辈子倒霉,总会有云开日出的时候,而成功的机遇,总是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是苦难中积聚的力量一步步将我引向了成功,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成名之前艰辛打拼的那段岁月,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从搬运工到“最睿智的月老”,孟非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砺。那么你呢?为了成功,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篇3:极品布丁

  20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利兹·萧尼斯曾因严重的反叛心理而成了墨尔本很少见的街头少年。如今,她经营的“极品布丁”公司已经成为资产上百万元的企业,并且给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这位年近50而生气勃勃的女企业家浑身散发着干劲、精力、热情,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同情心。

  她带我参观了不大的厂区,当时是晚上7点钟,机器在全速运转,年轻的女孩们正忙着搅动大桶里的布丁配料。利兹兴奋地谈到,由于企业的规模已超过了这些厂房所能容纳的范围,他们明年要搬到更大更好的地方去。

  在她桌子上放着一排包装样品。极品布丁以其讲究的包装而闻名。这显然是一种有效的销售策略。

  利兹善于与人交流。她用一种有趣的方式讲述着她的生活和经营战略:“我们有口味最佳的布丁,有最精美的包装,这是最好的产品……”

  背景

  利兹·萧尼斯于1951年出生在东墨尔本的一个信奉卫理公会宗教的家庭。她母亲是教堂的风琴手,父亲是教堂的引导员。利兹说:“教堂支配着我们全部的生活—一种耗费时间、完全僵化的生活。”因此,利兹和她哥哥都很痛苦。

  她母亲死于脑溢血,终年42岁。那是一个下午,利兹放学回家后发现母亲失去了意识。在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母亲只活了两个星期。“那时,我快12岁了。”

  一年半后,她的父亲再婚了。继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她对孩子们很冷漠,还让他们的父亲在孩子和新任妻子之间做个选择。他选择了妻子。后来的30年里,父亲和女儿一直没有见面,直到父亲临死的时候,他们才重新团聚。“但太迟了,我们什么也没说。”

  作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利兹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我只是爆发了。家里没有了爱,所以我把这作为一种报复。‘妈妈怎么能死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这种想法与天生的叛逆结合在一起,结果是不可理喻的。”

  20世纪60年代,社会正在经历着剧变,这在澳大利亚历史上是一段有特殊意义的时期。15岁的利兹离开了学校和家庭,出去工作了。她开始投身于音乐剧,成了一名未成年的夜总会会员。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中,她搬了13次家。面对道德的危险品—毒品、厚脸皮的人、乌七八糟的房间,她从小接受的严格教育起了作用,使她不可能融入其中。于是,她成了这个“黑社会”场面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我只对欣赏音乐和跟人结识感兴趣。”

  不过,她的家人还是出面了。在把她送往当地警察局的车上,一位女警狠狠地骂了她一顿。

  利兹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家成功的现代企业,这种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利兹曾经从事过一系列的办公室工作,接受了为期两周的接待员培训,这帮她得到了第一份发挥潜力的工作。她虽然没有正式的文凭,对此她曾耿耿于怀很多年并一直以此为憾,但后来她还是摒弃了那种要做出成绩必须先有一个学位的观点。“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我知道我可以做所有的事情。我意识到一个人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基本的智慧。”

  最终,她在夜校读完了12年级,并在斯文波恩理工学院修完了一门销售课程。尽管如此,她还是认为自己所学到的大部分东西是从工作中得来的。

  接下来的12年,她一直在塑料行业工作,为一个年轻的有进取心的企业家处理办公室的事务。“除了开卡车外,我什么都干,完全是个杂工。我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学到了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这对后来经营我自己的企业是一项很好的培训。”利兹从那儿又跳到一个更高的职位,在地毯行业里做管理工作。她是负责生产计划和管理的经理。“我们的产品在地毯市场上是高档的,这些地毯的色彩由顾客自己决定,设计是一次性的,这意味着我要跟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合作去创造美丽的居室环境。”

  利兹在地毯行业里工作了九年。终于有一天,她刚刚走进办公室,就立刻意识到在这里的路已经走到头了。“我知道我必须前进。在那儿,我的精神已经奄奄一息了。”那是1993年,她决定创办自己的企业。

  创业

  怎样从地毯走向布丁呢?利兹曾一直帮一个朋友做周末食品供应。“我负责甜点。”利兹解释道。她去艾米莉·麦弗森图书馆查到了早期澳大利亚移民的食谱,其中之一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古尔高维布丁—后来这种布丁把她推向了成功之路,这就是后来的极品布丁。

  “古尔高维”这个土著词语是位于新南威尔士西南方的一个乡间小镇的名字。那儿是非常落后的农村,贫瘠且被灌木覆盖。人们是在1800年把它作为牧区而来此定居的,后来为这里众多的大型牧场修建了一条铁路。利兹曾亲自到古尔高维去考察,希望找到一些浪漫的或不同寻常的东西,结果一无所获。

  在19世纪初期,这个地区的女移民发明了一种不用面粉的布丁,这种布丁的原料有香蕉、面包和制作葡萄酒用的水果,比如无核葡萄。她们把这种布丁叫做“古尔高维布丁”。利兹对原始配方稍微做了一点改动,加入了大量的国王岛奶油。“它们简直美味极了,每个人都很喜欢,他们大口吃完又回来接着买。”

  每天晚上,利兹都会用厨房的炉子烤三个特别大的布丁,用细棉布捆起来,然后把它们挂在走廊里。到了周末,她就把它们切碎,带到集市上去卖。“我是在观察消费者对布丁的反应如何,看看我是不是真能做出点成绩。我在市场上摆了个小摊,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卖出去了。”

  她发现产品很受欢迎,就决定把它推向航空公司。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后来的堪塔斯公司)给了她第一份订单—每周1 000个甜点大小的小布丁。那时是1993年,她没有厂房,没有生产用的厨房,没有员工,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航空公司通知利兹要检查她的厂房。“我当时想,什么厂房?我没有厂房。但我却回答:‘哦,行。’我开始害怕了,但我实在不想因为没有厂房就放弃这桩生意。”

  利兹很快便开始寻找生产用的厨房,找到了现在的工厂,这块地方后来被她扩大了。她从1993年5月开始一直租用至今。她又从一家私人医院买来两个蒸锅,现在她仍在使用这两个锅。这样,厂房就顺利通过了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视察,尽管那里还没有生产过一个布丁。

  “我每四个星期做4 000个布丁,这两个蒸锅足够应付了。但是,我现在反倒不如以前了,因为客户在价格上给我施加压力,而我不能说我做不了。”

  利兹说她有一种被推着向前走的感觉。她仍然担心自己走进了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她所拥有的一切只是一纸合同。?食品博览会

  利兹决定全身心投入,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她亲自到新加坡食品博览会去看看食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去学习怎样真正开办一个食品企业。“那次博览会教会我如何介绍并推出产品,还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觉得可以在这一行埋头做下去。”

  利兹真正开始创办极品布丁公司是在参加完1994年墨尔本食品博览会之后。这次博览会上的一个展位要价大约是1 000元。食品博览会非常重要,因为那里是所有食品采购商都会去的地方。她从古董商那里借来了价值十万元的法国古董,用这些古董把展位装饰起来,使它看上去像一间法国的画室。虽然是首次参展并且只有一种参展产品,但利兹的展位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博览会最佳展位奖。

  “我只有一个布丁,但我让它看起来像是101个。”于是她的企业真正开办起来了。

  一个月后安塞特航空公司跟她取得了联系,于是她得到了第一张价值75万元的大订单。她每天要在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为安塞特供应4 000个布丁,并且把产品冷冻起来送往全国各地。

  航空公司要求她的第一批产品交货期不能超过五周。“我所拥有的一切就是两个蒸锅。我需要设备、洗涤机、洗碗机。我需要雇人。我对产品能否冻住一无所知。我也不知道怎样把小批变成大批。我需要设计出包装,想出保证食品不变质的办法。我要知道加工如此大量的食品需要多少原料。而我只有四个星期去做这些事情。”

  首先要找到资金。利兹先去了她从年轻时就与之有来往的银行,但他们不想听她说下去,因为75万元的合同对银行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她去了五家银行,都被回绝了。她快没时间了。“但我不会让这个合同泡汤的。总会有家银行给我贷款的。”11个小时之后,她在ANZ银行的借贷部终于找到了一个对整个计划充满信心的年轻人。

  后来回想起这些,她说她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她那是蛮干。银行的理由是:“你自己从来没有经营过企业。”“食品业充满了风险。”“如果你失败了会怎样?”食品配备设备的转卖价是很低的,所以银行担心如何收回资金的问题。利兹说:“家里有我的资产,但由于我是个女的,这就暗示了我所做的一切是在冒险。”

  后来,利兹离实现计划只有一个星期了。

  她已经研究了所需的包装。“我订做了特殊的盒子和托盘。托盘必须制成能相扣在一起的样子。我必须做好准备,比如900千克的香蕉,还要有捣碎香蕉的机器。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还是没有员工。而此时已经是必须开始生产的前一天了。”

  利兹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去联邦就业服务中心(CES)找人。“我脑子里充满了要给年轻人机会的想法。过去我在一些机构里做过很多志愿者性质的工作,工作对象是街头少年和贫困孩子。我请服务中心的人告诉我,哪些年轻人失业时间最长。这些年轻人不是没工作过就是长期失业,只有很少的工作经验或者没有工作经验。我承认这是一个可能会失败的实验。”但是它成功了。利兹说:“我们要做的一切就是在上岗前一天对他们进行培训。”

  在联邦就业服务中心那里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她还是固执地雇了最先来找她的四个年轻人。这四个人中有一个现在还在她身边工作。“他刚来的时候是一个17岁的孩子,现在是我的生产主管。公司成长了,他也在和它一起成长。他成熟了许多,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

  他们第一次批量生产了600个布丁。“这离我们的目标还很远,但我们很快就有了存货,那个星期快结束时,我们可以发送第一批产品了,一共是24 000个。我们昼夜不停地干,终于准时完成了任务。”

  与安塞特合作六个月中,极品布丁的合同履行得非常好,每次都能准时交货,因此合同又续签了六个月。

  那种小古尔高维布丁不仅在初期进入了安塞特和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之后它又在安塞特的推荐下进入了凯利多涅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截至2000年,企业的员工已经增加到十几个人,年产250 000个布丁,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并且每年翻一番。令利兹引以为豪的是,其客户名单简直就是澳大利亚的一本“著名企业录”。

  极品布丁仍然与航空公司保持着联系,但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和削减成本导致国内航班的菜单里删去了布丁。利兹仍然为头等舱和商务舱提供膳食,但正如她所指出的那样:“这方面的消费量不大。这不足以使工厂开工。”

  壮大

  1995年,利兹再次参加了食品博览会,这次是在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地方举办的。她把12个月的市场营销活动集中到了参加博览会这四天里。“我发现这笔开销很值,因为你将会见到你想见的所有人,而不用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找他们。”

  现在,极品布丁主要是供给市场上的高收入阶层,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对象有麦尔—格雷斯兄弟公司、戴维·琼斯公司、悉尼里兹饭店和许多五星级饭店,还有高尔夫球俱乐部、餐馆、企业配餐公司以及私人医院。目前,他们正在打算与澳大利亚各地的医院签订购销合同。

  尽管古尔高维布丁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甜点之一,但现在的布丁已经发展到十几个品种了。利兹自己发明了大部分配方。她满怀喜悦地夸耀着一些极好的配方:“比如我的巧克力和碎果仁布丁、梨和生姜布丁、枣椰和胡桃布丁、橙子和无子葡萄布丁……”

  当墨尔本糖尿病国际研究院的理事开始考虑与极品布丁合作后,利兹他们又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糖尿病国际研究院希望利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甜点,使患者们在没有糖的情况下吃得开心。利兹把所有的产品都拿出来由糖尿病研究院进行测试,结果有三种产品不含糖。“所以我们有三种产品不必更改配方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利兹的一个理念是为顾客提供天然口味的产品,完全不需要任何添加剂。这意味着要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使产品的保质期足够长。她已经设法实现了这一点,使布丁既有比较长的保质期,又能很好地冷冻起来。正如她所指出的:“把食品冷冻起来就是一个保质过程。”

  极品布丁以类似的方式,被推上了国家心脏基金会为一流布丁开展的“√”计划。利兹笑着说:“这意味着我们将成为惟一一家拥有心脏基金会认可产品的澳大利亚布丁公司。”为了得到红“√”,他们必须对布丁配方做一些修改。“为了达到标准,我们把脂肪含量降低到他们要求的水平,还修改了配方。这是公司成功的又一个里程碑。”

  公司的支柱之一是传统的圣诞布丁,一种被利兹称之为“美妙绝伦”的布丁。利兹仍然是亲自研究所有的配方,并以小批量生产的方式进行试验。“在制作这种绝妙的圣诞布丁时,我用了三种不同的配方,直到最后做成了我喜欢的那种。”她承认自己没有受过厨艺培训,这可能反而是个优势,使她自己发明了配方。“我知道什么样的食品受人喜爱,我知道哪种口味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我对食物有一种永恒的热情。这就是秘诀所在。”她不仅对甜点感兴趣,而且对澳大利亚丰富而奇妙的食物都很感兴趣,因此她能够采用多种配料。她说:“如果一开始就有很多非常好的配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要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这是极品布丁理念中的又一个部分:“我们想以最合理的价格提供质量最好的产品,这样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即使我们的目标市场集中于高收入阶层,产品的定价也没有超过多数人可以承受的界限。非常合理的定价,精美的包装,极佳的口味,可以说我们让一切都尽善尽美。”

  利兹在不断地开发新配方,尝试新包装,寻找新市场。他们现在的目标是把产品推向海外市场,目前主要是英国,其次是东南亚国家。她希望企业未来利润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于出口,因为在澳大利亚,美食家和高收入阶层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而在诸如英国这样的国家,热衷布丁的却大有人在。

  “在英国,仅伦敦市区和市郊就有将近1 200万人,有很多人是喜欢吃布丁的。英国人把甜点称为布丁,它可以是从粘枣椰布丁到奶酪饴糖或冰淇淋的任何东西,然而在澳大利亚人的观念中,布丁是一种热的东西,只有在冷天和圣诞期间才吃。人们把它看做是冬季食品。”

  利兹正在努力改变这种观念,对顾客进行再教育。“举例来说,我们有一种很好吃的烈酒麝香布丁和无花果胡桃布丁。它们不仅是极妙的甜点,而且放在干酪浅盘上也很好看。所以我跟顾客说:‘为什么不把布丁放在浅盘上呢?’”

  他们生产与法国的大玛尼尔公司共同调味的巧克力软糖布丁,并从大玛尼尔那里获得了两个许可证,在许可的范围内生产两种产品。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包装上使用大玛尼尔的商标,从而成为澳大利亚仅有的四家获此许可的公司之一。

  与大玛尔尼合作之后不久,克因乔公司来找利兹了。克因乔非常热衷于跟她联手做一些标准包装,这可以帮她拓展伦敦市场,还把利兹的产品拿到其法国酿酒厂的分店里。利兹把这看做是一项极其令人兴奋的提议,因为克因乔是一个很知名的品牌,尤其是在伦敦。目前利兹正在与克因乔和弗兰盖里克两家公司合作开发一些产品。“这两家欧洲的大酒作坊很乐意在这些项目上跟我们合作,因为它们也期望从合作中获利。”

  现在看起来,极品布丁的壮大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他们还进军蛋糕业,制作一系列烈酒黄油布丁,并首先跟大玛尔尼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随着品牌越来越有实力,利兹创建了康那瑟系列公司,其产品不止是布丁,利兹把这看做是进军其他行业的时机。

  圣诞节是一年中最长的旺季,他们从5月就开始生产圣诞布丁了,截至6月底,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圣诞订单,都是给大企业客户的,比如戴维·琼斯公司或麦尔—格雷斯兄弟公司。

  初期遇到的困难

  利兹认为任何企业最早的困难都出现在创业初期,而她遇到的困难是跟那些把创办企业看得很复杂的人打交道,尤其是银行。“人们仍然认为任何与女人、食品有关的东西最多不过是个小作坊,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总是有人对我说:‘你是在家里制作产品的吗?’你不可能每年在家里制作250 000个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布丁,但人们就是有那种感觉。当初我们的企业就被看做一个小作坊,现在我们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利兹坦率地承认极品布丁的发展是很神奇的,但这是一个可控的发展。很多人对销售额很重视,但对她来说更重要的东西是利润。“如果没有利润,我不会因很高的销售额而兴奋不已。虽然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是确保把获得的每一分利润都重新投入到企业中去,这正是我们能生存下来的原因。我自己依然拿很少的工资。”

  “我认为在企业的经营中有一个危险期,在我看来大约是五年的时间,我们的危险期刚刚过去。五年是被市场接受的一个期限,也是完全克服了投入资金多、收获却很少的困难之后的舒服日子。我认为任何新兴企业五年之后,都会在现金周转方面好过些。”?建立各种关系

  现在极品布丁公司被其主要的竞争者和顾客看做是一个很重要的企业。利兹说:“这很像学徒挣饭吃。在这个行业,尤其是在这个国家,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人们处在歇业状态,制造业是最艰难的一个领域。在这方面,食品行业跟其他行业没有什么不同。像麦尔—格雷斯兄弟公司这样的大公司,它对我们的信任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形成的,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从不妥协。我们在生产一个伟大的产品,在这五年里许多人都见证了这一点。”

  “我相信企业是建立在一种关系之上的。的确,我们有一种神话般的产品,我敢说没人能在市场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通过包装、产品和准时交货建立了信誉,同时也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包括我们和员工、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五年来我一直在邀请一些人订货,结果是一个订单都没有,但我还是建立了关系。最近事情有了转机,几年来一直受到邀请的一些人终于给我发出了订单,而且还是数目不小的订单。五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成功的秘诀

  利兹·萧尼斯个人把什么带进了企业中呢?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我觉得自己好像是这里的一个守约人,是这个企业至理的守护者。很久以来,我觉得我就是这个企业,我就是布丁的同义词。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我雇的人也比过去多了,现在我明白了,我只是企业的一部分,他们也是企业的一部分,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企业做着贡献。我仍保持着旺盛的经营热情。正是这份热情加上我对供应商、对员工、对顾客的尊重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我心中充满着梦想。我告诉那些为我工作的人,我不苛求他们跟我分享所有的梦想,但既然他们来到这个企业工作,就必须分享其中的片段。这似乎难以理解,但是一旦你来到这儿看到我们如何富有计划性又充满激情地工作,你就能明白他们可以分享那个梦想的某些片段,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奠基者。”

  利兹说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一名女青年。她来公司将近五年了,是跟企业一块成长的。她最初的工作是整理订单,利兹看到她身上有很大的潜力,于是她成了利兹的助理。按利兹的说法,她现在也充满了同样的激情和热情。“她卖布丁能跟我卖得一样好,她知道她的未来发展是与企业同步的。我们把产品打入伦敦的计划令她特别兴奋。她明白自己是企业发展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大的动力。其他的员工也会有这种机会。”

  利兹是如何看待个人的成功秘诀的?“永不言败,以及做事的激情。我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半夜,研究新配方,试验不同的布丁调配方法。有一段时期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些困难,那时我整夜都在工作,一直到早上5点,回家睡一个小时的觉,冲个澡,7点回来。实际上每天晚上我都工作到半夜,一般是上午9点回来。每周有6天都是这样。”

  利兹设法让自己的生活远离工作,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一个法国丈夫。当谈到房东变成生活伴侣对她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是多么大的一个赏赐时,她笑了。在圣诞夜的生意结束时,他们会搭乘飞机前往法国。他们在那儿有另一个企业,在法国南部出租画室。他们去法国后,就在其中一间画室里住上四个星期。

  险境

  这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产品的季节性。因为他们开发了一项成功的圣诞产品,所以大部分产量是在下半年完成。这意味着他们从5月到12月很忙,之后却开工不足。因此对利兹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她得保证有足够的活儿,使工厂在一年的12个月都能运转。对极品布丁公司来说,现金周转始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这主要是经营的季节性造成的,这就是他们迫切进军英国和欧洲市场的原因。“这会使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为提高淡季的业务量而做的另一个尝试是分销从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进口的香草风味矿泉水。利兹认为这扩展了公司的经营范围,给公司又增添了一份力量,尤其是他们得到了维多利亚公司的分销权。这一系列香草和果汁饮品在市场上作为成人喝的酒和软饮料的替代品,使企业创出了更好的业绩。“我们的销售理念就是,如果你想要好好享用苏格兰威士忌,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同时喝一种好喝的苏格兰矿泉水。”他们还出售来自威尔士的泰恩矿泉水。“这是一种由泉水制成的香槟,装在很漂亮的蓝瓶子里。”现在,利兹在销售布丁的高档品市场上同时还销售12种不同的矿泉水,这极大地拓展了业务,使公司可以脱离险境。

  给他人的建议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恒心和耐力,那么他就不该介入企业的经营。开办企业是艰难的,绝对不是一条坦途,你必须有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和继续前进的能力,同时你还需要情感上的耐力。在这五年里,我始终没有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我认为这是必需的一点。你必须胸怀全局,目标明确,打破常规进行周密的思考,对突如其来的事情立刻做出判断。你必须用智慧和技巧机敏地把握局势。压力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个人需要有一种能力,使他能应付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而不会被击垮。”

  利兹在开办自己的企业之前,已经在很多行业工作过,这使她学到了很多不同行业的知识。“这是我的学徒期。”正如利兹所认为的那样,你创业前的一切经验都能派上用场。这就像不断扩充一本大百科全书并且能够利用它。

  利兹所拥有的另一个宝贵的财富就是良好的记忆力。她是个学习知识的能手。“我看到那些为我工作的年轻人正在通过学习和积累建立他们自己的知识数据库,这非常好。”

  结论

  利兹已经开始向亚洲市场进军,她还打算进军北美市场。从贫困到富有,这位聪敏而坚定的、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的女性将会在布丁世界大显身手。

  极品布丁是一个现代澳大利亚的成功故事,是一位顽强女性的赞歌,这位女性的坚强意志曾在墨尔本小巷的“底层生活”中得以锤炼。她本来可能以无家可归、意志消沉甚至毁灭作为结局。但与此相反的是,利兹·萧尼斯成了一个最终的成功者。


看了“关于事业成功的例子经典”的人还看过:

1.励志突破自我的经典名人例子

2.关于事业成功的经典句子

3.拼搏成功的事例经典

4.事业人生感言经典句子

5.名人因为自信而成功的例子经典

36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