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

时间: 臻炜1064 分享

  执着于梦想,不胆怯于孤独,不迷失于寂寞,战胜孤独,超越寂寞。或许,成功就在前方。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1

  孤独,听上去总给人一种落寞的感觉,它总是不受人喜欢的。

  当你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却没有人与你分享快乐;当你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却没有人替你分担痛苦,不管悲伤快乐与否,都只是你独自一人,那是多么令人失望、痛苦的一件事啊!对于孤独,人们总将它与失败、痛苦画上等号,它也便成了寂寞、痛苦、失败的代名词。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孤独永远是智慧路上的最佳保姆。”享受孤独,利用孤独,便是成功的开始。科比·布莱恩特就是最好的例子。

  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是现NBA球员中最接近乔丹的一个球员,从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越了乔丹,被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誉为“当今篮坛第一人”。NBA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发球员,最年轻的10000分先生,81分的历史第二高单场得分记录,连续13场得分35+,连续9场得分40+,连续4场得分50+,3枚总冠军戒指……身背无数荣誉的他,却是最孤独的人。

  科比的父亲曾是NBA最底层的球员,常常是用来平衡交易的砝码。少时的科比,已经习惯跟随着家人不断地迁徙他方。由于居住环境不固定,他没有固定的朋友。在意大利,这个少有美国人的国度,他度过了他的童年。即使在6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已听不出美国腔,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异邦的朋友,他的朋友仍只有一个——篮球。

  少时的他已经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他每天反复地看着祖母从美国寄来的魔术师、乔丹的录影带,在父亲职业球员的教导下,他开始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并由衷喜欢与父亲玩一对一。14岁,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扣篮,并且打败了他的父亲。

  1991年,14岁的科比随着家人重新回到美国费城。父亲在意大利奋斗所攒下的积蓄已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宽裕的生活,于是,科比在当地的贵族学校——洛马里昂高中开始了他高中的生活。这所贵族学校并没有多少黑人,说话带着意大利腔调的科比更是遭到了同学的蔑视,在学校,科比选择了沉默。他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在篮球场上独来独往的作风让他倍受队友的指责,然而他坚信:他会用行动证明一切。

  每年暑假,当同龄的同学在家里打着游戏机,看着电视,在游泳池里嬉戏时,科比已经开始了他每天12小时的篮球训练。当时他的父亲是一所大学的助理教练,那里的篮球馆为他提供了便利。每天早上踩1小时的脚踏车到达篮球馆,从早上9点练到晚上9点,是他在每年暑假一成不变的生活。于是,他帮助洛马里昂高中53年来的首次州联赛冠军。而他在高中联赛的总得分2883分,也超越了篮球皇帝张伯伦40年前所创下的2359分。

  17岁的科比并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把自己的才华带到了NBA,成为了NBA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初到NBA的日子,他更加备受孤独的煎熬。当他与奥尼尔联手为湖人拿下第一枚NBA冠军戒指时,他与奥尼尔的矛盾也逐渐被激化。队中的老大奥尼尔不甘心自己仅得到为数不多的出手机会,对于科比的不传球,是他愤怒的唯一原因。队中的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也用尽一切办法让科比屈服,他甚至暗中帮助奥尼尔在对里拉帮结伙,有意孤立科比。于是更衣室的嬉戏打闹,科比只能默默地看着而不能参与其中。

  然而这些,却让科比迎来了每个夏天必需的自我虐带式训练——疯狂地每天1000次投篮训练,与自己的影子一对一练进攻,练防守。他始终坚持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果无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动来征服。然而他只能靠自己,因为当时队里除了马龙、乔治、费舍尔不会有任何人传球给他……

  在人生的几个中要阶段里,科比总是孤独的。也许你会说这养成了科比孤傲、偏执的性格,但是,这也不成就了科比么?若科比从小不缺少朋友,从不孤独,他还会坚持每个暑假里每天12小时的训练么?他还会在每个赛季过后的夏天自虐式地1000次投篮么?他还会把篮球视为生命么?这一切,将会变得那么未知——也许,他会。但也许,他不会。

  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没错,当居里夫人不愿在家里多放一把椅子时,她接受了孤独;当爱因斯坦在某一聚会对朋友说:“我甘愿回去做一头啃草的牛”时,他选择的孤独。他们都是人类史上的伟大科学家。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想想看,多少作家、艺术家是独自一人,多少作家、艺术家是在深夜才开始创作?

  南森说过:“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是啊,“孤独”一词在词典的解释为“独自一人”。独自一人,我们可以更冷静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独自一人,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获取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渲泄心中的不满;独自一人,我们更能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独自一人,还是使自己摆脱依赖,走向成熟的享受。

  古语云:“勤奋踏平坎坷路,孤独造就凌云志。”这应该是“孤独是成功的开始”的最好诠释吧!科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些孤独的人的成功告诉我们:其实孤独只是一种心态,只是我们如何看待它罢了。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2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为《一千零一夜》着迷的“大学问家”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卡的小镇,由于父母忙于生孩子,10岁以前,马尔克斯基本都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不但有至少19个私生子,还参加并指挥过哥伦比亚著名的“千日战争”。酷爱占卜算命的外祖母,经常讲那些充满死人的鬼怪故事,经常唬得马尔克斯大气也不敢出。

  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读到一个人开了瓶盖,冒出一股烟,烟又变成妖怪之时,马尔克斯不由叫道“真神了”。此后,邻居们经常看到只有八九岁大的马尔克斯,在常人难以忍耐的酷暑中,对《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他们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学问家”。

  1947年2月,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圈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启发马尔克斯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着道:“真他妈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世界文坛巨匠的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沦落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

  1955年,在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任记者的马尔克斯被派往欧洲。1956年,报社被封,马尔克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全面困境。

  沦落巴黎期间,马尔克斯有一次邂逅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天,马尔克斯看见海明威夫妇在圣米歇尔大街散步.马尔克斯因为激动或者腼腆,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动不动,只是两手卷做喇叭筒状喊道:“老师——”,海明威潇洒地转身扬扬手回答说:“朋友,再见——”。当时,马尔克斯正痴迷于《老人与海》,海明威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陌生人有朝一日将与他在世界文坛比肩而立。

  付不起寄文稿的邮费

  此后多年,马尔克斯辗转于委内瑞拉、哥伦比砸等地,继续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并一度效力于卡斯特罗领导下的拉丁美洲通讯社。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当——5000美元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开始闭关写作《百年孤独》。

  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计的。当小说才写到一半时,马尔克斯交给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经花光,他们只好当了汽车。不久又没钱了,梅塞德斯开始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唯独给丈夫写作用的新闻纸从未短缺过。

  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杀青,马尔克斯和妻子来到邮局,准备把《百年孤独》的纸质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知需要83比索的邮费,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45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先邮寄一部分书稿。随后,梅赛德斯又把仅剩的家当——自己吹头发的吹风机以及为孩子们榨果汁的榨汁机典当后,才换回50比索,用以支付邮寄剩下半部书稿的费用。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3

  在很多人眼里,“孤独”可能与刘同无关:刘同,身高1.78米,用他自己的话说“长得还比较清秀”,出了书,33岁任职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工作上颇为成功,是标准的“高帅富”。但与大多数80后一样,他也经历过青春的迷惘、选择工作时的彷徨。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假装潇洒,内心却总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提起高中时光,刘同说那是一段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日子。男同学们有阿迪、耐克的运动服运动鞋,他没有。在男生们打篮球时,他帮忙买好水放在一旁。“那时我想加入同学们的讨论,试着插话,可没人理,特失落。”刘同曾经做过一件最“二百五”的事,为了交到朋友,他写小纸条给班上的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对方看完直接扔入垃圾桶。

  除了没有友情,高中时的刘同和父亲也几乎没有任何沟通。对父亲而言,刘同是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看,看到连电视节目都没有了可仍然还在看的人。相反,对刘同而言,自己是一个每天晚上8点半写完作业为了等父亲回来跟他聊聊天,而昏昏欲睡地看电视看到半夜12点的孩子。

  有一天,刘同在纸上写下命题:谁的17岁比我惨。他为此还一一列出“最惨”的几件事:永远没有零花钱;永远穿一样的衣服;男生不把我当男生;女生不把我当男生;父母不理我;老师不理我。

  他看着这6件事,忽然找到关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因为自己成绩差,所以老师、父母、同学都不理他,也没有零花钱。“那时我真是醍醐灌顶,仿佛看穿了人生的本质。”

  找到困扰自己的根源后,刘同开始尝试着改变,“我想感受成绩好是什么滋味”。

  尝试中改变

  那时刘同已经上高三了,重新开始学习从高一起就没有学过的数学。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他买了三本习题集,每当复习完一个小节,他就要求自己把所有的习题做完。一段时间后,刘同在数学小结考试中位列前三名。

  对于语文及其他学科,刘同同样认真对待。语文成绩从原来的80多分提高到最好的137分,最差也没低于120分。当老师对刘同说“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吧”,他感到了尊重,“我真的不想笑,我想哭”。

  通过这样的尝试改变,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靠能力。若怀疑自己的能力,就稍稍转变思维方式,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大一的时候,刘同每天都会写篇日志,每一篇日志都会探讨一个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当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写成日志之后,日志里也会形成一个结论——以后遇见这些事情应该这样去处理。每一天解决一个问题,一年300多个问题,大学四年就是1000多个问题。年轻人哪有那么多问题,顶多就是亲情、友情、爱情、未来,大概四五个方面的问题,每个类别可能也就100个问题。“大学四年当中,只要你把目光投射到自己的身上,每天去解决问题,大学四年之后很多问题就已经被你解决过一遍、两遍了。当你面对人生很多困惑,包括面试官刁难你的时候,你都可以很快回答他。”

  此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刘同才明白种种孤独感实际都是无形的忘我成长。正如新书所写,孤独是刘同在所有情绪中最为认可的一种,经历过孤独,才能有新的力量。他解释:“孤独的感觉太棒了。那不是失败,而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最好时光。”

  写作的魅力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的33个故事覆盖了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多个截面,不仅回忆起自己大学开学前夜一个人的辗转反侧,以及毕业当天假装潇洒,结果却在拿起行李箱的转身瞬间情感喷涌,更诚意述说了自己在职场上既坚持又妥协的经历……刘同说,自己写书不是卖弄隐私,而是给读者另外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只负责剖析,不负责给予答案”。

  在他看来,写书更多的是为了总结观点,告诉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对有些事情的发展脉络可能之前不够明晰,但通过写作达成自我对话后,能让自己慢慢找到一个解决出口:“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对啊我为什么不这样’,当再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我会拥有处事准则,不会浪费更多时间。”

  写作对刘同的工作帮助很大。早年他参与制作的节目多与娱乐有关,偶尔也会觉得无聊,对他而言,写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只有每天写点东西,最后集结成书,或者发发专栏才知道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他总结道:“做电视是遗憾的艺术,写作则能留下很多珍贵的东西。”

  新书名字的选定过程也颇费一番周折。“自己开始时认为现在的名字是很有些矫情的。最初,他们为这本书设计了200多个名字,讨论时间长到参与人员几近崩溃,我想命名为‘一个人,你还好吗?’之类。感慨起来就在微博上写了一些有关孤独的感悟,恰逢世界杯,几乎每场比赛结束,都有人提到‘虽败犹荣’四字,后来干脆取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在他看来,《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本书适合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下看,“比如想跟自己对话、感到迷惘或有问题难以想清楚的时候。因为书中的一些句子易与读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平和的心态

  就刘同来讲,融入一个新环境的前几年都是孤独的,比如读大学的前两年、参加工作前五年,“那个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合群,也不知道哪个群体你才喜欢”。

  “每一个人成长中都会面临孤独。”刘同说,自己的排解方式是,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比如工作与写作。这两件事能让他很快沉淀下来。此外,还会健身、听歌或到处逛,即便在出差旅行途中也不例外。

  “我在光线已有10年时间,在这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外出旅行。30岁到33岁这三年中才可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有机会出去。”刘同略有遗憾地说。

  由于英语太差,刘同独自旅行的次数并不多,去的也都是中国周边的国家。所以,他只好把每次出差都当成旅行,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到一个地方待一天,第二天离开。在这段时间内,会去小巷子里行走,专门吃大排档,哪里人多往哪里挤,他说:“那样我会觉得自己像当地人,而非路过的观光客。”

  或许正是能够借机放松的原因,刘同听到出差的通知便会“很high”。为了养精神,他在飞机上一般以睡觉为主,登机时会随身带很多在飞机上睡觉的装备,其中必备三样:耳塞、眼罩和靠枕,有时还会带上一瓶水。他说,基本把这四样东西摆好,飞机上的旅程就可以很快度过,然后醒来写东西听歌。

  如果在飞机上的时间超过俩小时,刘同还会利用这段时间来写作或改稿。每次要出书,出版社就会将初始稿件打印成厚厚的一本供他在飞机上修改。不过,刘同说,自己写稿的工作主要还是在家里完成,“一般在晚上12点以后,会写一个小时左右”。

  “我还有一些专栏要写,但工作太忙,出书频率不会太快。”刘同很忙,但仍乐此不疲地把工作与写作分得一清二楚。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

执着于梦想,不胆怯于孤独,不迷失于寂寞,战胜孤独,超越寂寞。或许,成功就在前方。学习啦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1 孤独,听上去总给人一种落寞的感觉,它总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2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