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案例告诉你什么是“互联网+”(2)
怎么做的?首先,獐子岛一把手吴厚刚想要转型互联网的态度特别坚决,经常带着高管团队到处学习。虽然刚开始有些职能部门内心抵触,但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这种学习,最终公司坚定地认准了互联网化这个战略目标。这是“六脉神剑”的基础。
其次,他们分析了各种情况后,确定了“卖货、聚粉、建平台”三步走的战略。
在电商卖货要卖得好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让小二给你打工。比如说平台的小二多给你一些资源。
第二个境界,让卖家给你打工。比如说做网络分销。
第三个境界,让平台给你打工。做到这点才是高手!
而獐子岛卖货不是简单地去淘宝上开店,而是跟平台进行战略合作。
当得知京东在搞O2O战略(万家便利店),獐子岛也有走向社区便利店的需求,所以他们不仅仅是在京东线上开旗舰店,而是京东合作做了一个“京”挑细选的战略合作。
而且在跟天猫合作时,他们也争取到了非常好的资源位。为什么?以前天猫卖的海鲜都是冻品,而獐子岛开创了卖活鲜的先河,除了獐子岛没人敢这么做。天猫能不乐意和这样的企业合作吗?
獐子岛这类企业的打法实际上就是“白富美”的打法。这类企业“天生丽质”,手中资源丰富,那这种企业就要以与平台合作为主要策略。
于扬:正和岛上有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不要小看你手中的资源,要高举高打,不要简单地去网上卖东西,要学会利用手中的资源和平台谈判,争取到第三个境界,让平台给你打工。当然还有高大上打法、小而美打法等等。不同的企业,打法和节奏也会有不同。比如说小米是典型的先聚粉、再卖货,然后再构成自己的平台。而有些则一开始直接构建自己的平台。具体要结合自己的企业的实际情况。
冯阳松:大家都知道,獐子岛虽然是卖海鲜的,但他面对商家,不直接接触消费者,所以在消费者中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那他们如何聚粉呢?
首先,他们全力以赴从各个渠道去接触用户,包括天猫、顺丰的嘿客等。最近在做的是跟社区便利店合作,通过线下把产品给到消费者。聚粉有一个英文词儿表示就是“AforC”(all for customers),什么意思?就是一切围绕客户。消费者在哪里,我的服务、产品就要到哪里,这是一方面。
另外,用极致产品、极致服务去聚拢粉丝。比如他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獐子岛旅游跟獐子岛海钓,今年下半年估计大家就能体验到。
案例二:当扫雪公司遇上了互联网
于扬:互联网就像水电一样,只是基础设施。我不太认同互联网思维这种说法,你听谁说过他有电力思维,水力思维?当一个基础设施成为你生活工作一部分时,你自然就会考虑如何用好它。
到今天为止,小米的思维也解决不了凡客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行业本质是不一样的,小米手机是少品类多产量,而服装是小批量多款式,玩法不一样。獐子岛按照目前战略做的很好,你照搬过来就未必就管用。
所以大家要知道,互联网没有创造新的需求,而是提供了一个能量巨大的平台,让产品有了温度,把商业模式做到了极致,所以“互联网+”的本质是行业的本质,如果你是做金融的、房产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今天很多的传统企业,包括一些互联网企业,走入了一个误区,一直强调互联网而忘记了本质。
美国硅谷有一家扫雪公司SMS assist,大家可以了解下。人家不讲什么O2O、互联网思维,而是切切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扫雪。
怎么做的呢?全部是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比如说有个餐厅是他的客户,那他就会用大数据分析什么时候下雪,而且有一些对赌。比如基于我的大数据预测,今年可能会下三次雪,我收你三千美金,但是假如预测不准,多下了几次,那扫雪公司可能就要赔了。所以最后逼得就是大数据的精准度。如果预测准确,客服将会非常清闲,所以他们的员工也很少,只有一百多人,一年却能创造三亿美金的收入,这企业要是在中国肯定被捧上了天,但是这种公司在美国非常多。
但在中国,我们就知道玩概念,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做事。什么情况下“互联网+”会变成现实?就是当我们不再谈互联化的时候,说明你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模式。
“互联网+”的未来是人工智能!
冯阳松:目前企业互联网化已经或正在发生四个方面的趋势:
1)从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以及今后的车联网、物联网;
2)从有形的商品互联网化走向无形的服务互联网化,比如互联网金融、交通、旅游、生活服务;以上两点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O2O市场;
3)从城市互联网化走向农村互联网化,以消费品电子商务为例,农村的渗透率不到10%(对应到城市渗透率在30%以上),这意味这下一步巨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淘宝、京东、苏宁大张旗鼓进军农村市场的原因;
4)从消费互联网化走向产业互联网化,从而拉开了第二个阶段“互联网+产业”帷幕。
当大部分企业完成了互联网化就到了“互联网+产业”阶段。这个阶段本质是对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互联网化改造,而规模将十倍于“互联网+企业”。
易观认为将大致包含以下三个过程:流通4.0、金融4.0、工业4.0。
在流通4.0时代,产业上游的企业将能够绕开今天的一层又一层的渠道,直接和下游企业或者消费者对接。
而基于流通4.0,一定会有在线的供应链金融,这叫金融4.0。
当这两者实现得差不多了,工业4.0差不多就来到了。现在工业4.0非常火,它代表一种智能制造,有两个特点:全数字化及全个性化。工业4.0总体上还是凤毛麟角,在中国来讲还是一个概念,但实际上已经有优秀的企业在转型了,比如青岛红领集团,他们的模式叫C2M。
于扬:如果“互联网+产业”也实现了,那么下一步就是“互联网+智慧”。我们认为在电力、电脑、互联网这样的一些基础要素构成之后,我们真正的“互联网+”的未来是人工智能。
冯阳松:工业革命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可以大胆畅想,互联网革命所产生的数据最终将解放我们的大脑,到那时候我们甚至不用思考,当然还会思考。就像我们今天还会健身,锻炼,体力劳动变成了一种锻炼一样,以后的我们智力,脑力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过程。
于扬:人工智能绝对是一定会出现的,一定不会出现现在传统的这些BAT,但你不知道在哪儿。
但是我们要知道特别注意创新的方向怎么选择,这个时候形容词比名词更重要,当一个马车公司问消费者要什么,消费者说我要好的、更舒适、更快的马车,但更好、更舒适,更快的企业的人创造了汽车,所以形容词代表你创新的方向、你怎么改进,但是到最后落地,你如何去把“互联网+”落到实处,在这个时候名词比形容词更重要。
对于想去创新,想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儿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