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文章
成功励志文章
成功励志文章1: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作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成功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象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次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骨”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的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意见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启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成功。
成功励志文章2: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行为,有着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心态,有着不同的成就;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命运。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做技术的都很清楚:在项目中,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bug,例如一个安全的隐患,最后可能导致大的问题,最后产生水波效应,层层波及。所以,在coding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由编码人员变成“堆码人员”,带着那份技术人员的骄傲和自豪以及使命感去写代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项目,公司,客户负责。
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想发:这些细节,不是我没有注意,其实我心里清楚,到时候再说....诸如此类,可能,有时候心里确实知道,当时“知道”和“做”是两码的事情,慢慢的,那种不负责任,什么事情都要等一等,懒散的心态就养成了。
最怕就是那种什么都认为都很简单的想法,当时一动手什么都不会:项目是什么--不就是把数据这里搞搞,那里搞搞吗?性能优化怎么做--不就是搞搞缓存,搞搞分布式,搞搞集群,上个F5,搞搞同步就行了吗?安全不就是加加密啊,解解密.....如果追着问下去,说出每一个步骤如何做,有什么根据和证明,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细节问题,相信就不那么好回答了。
在需求分析的时候,也是这样:可能大体的流程是清楚了,但是流程正确只能说明方向正确;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是系统的核心,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因数。
很多的事情,也是这样的。例如,在签约的时候,那就是要注意每一个字,词,句,看看时候是否漏洞,如果不注意,要么是公司亏损,那么是官司缠身。
不轻视每一分钱
每一分钱都很重要。做开发的,每天累死累活,辛辛苦苦,拿着那一份工资,养活自己。记得自己之前对这些事情,都很不屑一顾:不就是差了那几块钱的事吗,有必要这么较真吗?后来一个做财务的朋友就训斥我:这几块钱是你应得的,是你加班加点赚的,你为什么不较真,你自己都不把自己的努力和辛苦当回事,你自己都不为自己努力争取,你还指望谁来把你当回事?
确实,几块钱算不了什么,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不在乎。久而久之,这种心态就养成了。当你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同的时候,这种心态的负面影响更大:开公司了,那几万块钱算得了什么;项目中,那几千块钱的零头就算了....
所以,养成较真的精神,改较真的时候,不要马虎!
不放弃每一点希望
相信大家都不喜欢和那种整天唉声叹气的人一起做事。因为那些人在事情还刚刚开始,就说”完了,不用干“了,然后就找借口下马溜了。之前有很多的朋友,同事,整天在空叹:怎么我一直没有机遇呢,为什么我总要窝在这里呢,要是有个好机会,我一定上,然后大干一番...
机会来了,但是伴随着的风险也很大,于是那群叹气族又说:可能吗?他们可能出那么好的条件吗?我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凭什么找上我们?只要他们花钱,不是可以请到一大批得比我们牛的多的人,干嘛还找我们,不行,靠不住吗,没有戏....于是机会就这样一个个的流逝。
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油锅里面的青蛙“的故事:一只青蛙,掉在了一个冷油锅里面,他很高兴:这里都是他的地盘,他很逍遥,不想跳出去去适应新的环境。后来油锅下面慢慢开始加热,青蛙觉得更加的舒服,仿佛在泡澡一般。于是青蛙就这样享受着。后来,青蛙发现不对劲了:油锅很烫。他想跳出来,但是已经无法动弹--他的四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慢慢的煮熟了。
不要等到那个”那个让你觉得很烫“的温度达到时候,才想到要”跳出油锅“。
做事情,要有点魄力。冷静的分析,大胆的尝试。
不吝啬每一滴汗水
如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那么就不要再拖拖拉拉,努力的去做。正确把事情做成,如果风险很大,可能失败,那么就想办法把失败的损失减少到最少。
成功励志文章3:
大城市就是大城市,小城市就是小城市,这个没什么讲的,如果你想好了在一线城市奋斗,那就去做吧,只要你努力肯定能奋斗出一个结果的。不要看眼前,或许你短时间内没什么收获,但是坚持个三五年又或是十来年,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工资不高却坚持留在大城市,是因为相信未来工资会越来越高。刚开始进入职场时,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确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在3-5年之后,这个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我自己就是真实例子。刚开始实习时三个月零薪水,后三个月每月一千。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人身上,很多人早就离开了。那时候过年回家整个春节都不敢出门见人。年后不久换了第二份工作,月薪三千,因为工作表现不错,一年内涨了四次薪水。现在我的薪水其实也很一般,但是和老家相比,同龄人基本没有比我高的工资。只要你多用心,多动脑,熬过眼前的难关,一切总会慢慢好起来。
大城市相信奇迹,相信梦想。很多人觉得这么说太鸡汤了,有多少人在大城市里实现了梦想?这就好比买彩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呢?因为“可能”啊,买彩票买的就是一种概率和可能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不就在于“有可能”和“基本不可能”吗?以下分割线,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列举了一些让我留在北京的小事。这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也不全面,但是累积起来,却足以促使一个人改变生活轨迹。
1、一份合适的工作
有很多人留在北京的首要因素,就是在这里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我做广告,虽然老家也有广告公司,但跟北京的广告公司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司。当年上大学时曾冒昧去县城一家公司询问有没有招聘实习文案的需求,老板反问我:“文案是做什么的?”
这个老板的回答没什么问题,但这个没问题却可以引申出很多问题。因为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很多人在自己的家乡并不能找到自己相应的职位,尤其是公关、互联网、金融、媒体等行业,一旦要回到老家,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已有经验,从零开始进入另一个行业。这是大多数在北京工作多年的人无法返回家乡安定下来的原因。
2、能认识不同类型的朋友
看看我爸爸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打小就认识的那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新的圈子(没有看不起老爸的意思)。有人会觉得“朋友是老的好”,觉得真正的朋友只能是相识多年的发小,这是个狭隘的认知。要想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必须不断接触新的环境和圈子,把自己打开,和不同的人群交流。在北京这些年,除了同学和同事,还因为爱好认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朋友,这也是一种收获。
3、二十四小时便利店
小城市里的人们九、十点就进入梦乡了,稍微晚一点的也就坚持到十一、二点,到了凌晨很多街道连路灯都关了,更别说商店。可对于很多经常加班到凌晨的人以及夜间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能够随时买到宵夜、香烟、口香糖、杜蕾斯及其他日用品的便利店,在结束工作或娱乐之后,能解决一些应急需求。
4、相对规范的出租车
去其他城市出差的时候,即便是二三线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大部分也是很混乱的。不打表、乱报价、态度差、车内有异味,而且因为人生地不熟,还要担心司机的人品。虽然在北京也存在一部分问题,但整体而言,打车的时候都可以很放心,有时候遇到善于聊天的司机,还能涨。
5、可以换工作的自由
在这里不仅能够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还拥有可以随意挑选工作的选择,这种选择往高了说,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如果你的老家是个小城市,你基本上只能在公务员和个体户之间二选一,一旦选定之后,它们就会伴随你一生。对于好不容易飞出鸟笼的鸟儿来说,能在憋屈的时候切换另一条飞行路线,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自由。
6、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也经常自己做饭,或者平时都固定吃某几家饭馆,但重点是,假如有一天想换个新口味,或者要请朋友吃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餐厅和菜系可以选择。想节约就吃凉皮和煎饼,想省时就吃各种快餐,想吃好点就去精品餐厅,想请客就找高端餐厅……从街头快餐车到五星大饭店,要什么有什么。
7、多晚的街道上都有人
我喜欢夜晚空无一人的街道,也喜欢夜晚还人来人往的街道。记得2013年冬天,有一次加班到凌晨两点,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打不到出租车,我从大望路一直走到双井,一路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边走边等车。在那大雪纷纷的寒冷夜晚,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街道上那些一起行走的陌生人,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温暖。
8、很多书店和咖啡店
如果没有这两者,我在北京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乏味。这几年的周末只要有时间,我经常会去各个书店转一转。最常去的是三联书店,每次都买一两本书,然后在楼上的雕刻时光看完一本就回家。如今三联成了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人气比以前更旺了。除了三联,北京还有单向街、万圣书园等很多很棒的书店。以前还常去中关村的海淀图书城,那里有大量的折扣书店,每次去都背一堆书回来,现在好像快拆了,很遗憾。
9、很多兴趣活动组织
只要不是刻意封闭自己,在北京总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豆瓣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线下活动,即便是再另类再独特的爱好,也能找到同伴。弹吉他、做公益、跳舞、手工、摄影、骑行甚至结伴逛胡同、写诗都能找到同道中人。即便单身,只要愿意走出去,就不会孤单。
10、看不完的演出
每个夜晚都有不同的演出:小型的有各种小酒吧里的民谣、爵士表演,中型的有各类LIVEHOUSE里的摇滚乐队表演,大型的有音乐厅、体育场的明星演唱会。当然还有话剧、音乐剧、芭蕾舞、交响乐等其他形式的演出。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无论你喜欢小众歌手还是大众艺人,这里都是离偶像最近的地方。
11、男人可以交男友,女人可以交女友
由包容性带来的安全感,除了纹身,还有对同性文化的接纳。当然我也不是GAY,但我绝对维护他人的选择性取向的权利。所以在街上看到帅气男人挽着帅气男人的胳膊时,看到漂亮女生依偎在帅气女生的肩膀时,心里会发出“他们/她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的感慨,他们/她们也可以自由追随自己的爱情,不用担心如何跟人解释自己的与众不同。
12、纹身不用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
虽然我没有纹身,但我一直喜欢纹身。因为在这座城市里,纹身被当做一种文化和美的象征而存在,也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精致的纹身店。不用担心露出胳膊或小腿上的图案时会被人说三道四,不会被当做无所事事的小流氓。这种包容性带来的安全感,只有在这样的大城市才能找到。
13、从零开始到无限的可能
蜷缩在小地方,最让人绝望的一点是,你看不到未来的可能性。一旦进入特定轨道,一切就已注定,基本上只能按照设定的道路走向人生终点。所以那么多人宁可忍受艰苦也要来到北京,仅仅因为两个字:希望。
这城市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也有大量一无所有的人,在这里不用太介意自己的出身,只要肯努力、多动脑、能脚踏实地去实践,不怕失败,就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不用担心没有关系网就无路可走,真正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发光发热,会吸引其他人来到你身边,围绕着你形成一张关系网,而你,就是这张网的中心。
另外,很多人觉得上面这些东西已经很普遍,不是大城市独有的优势。小城市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好我承认,但是拥有这些并不代表可以拥有同样的生活体验。出租车全国各地都有,但除了几个大城市,多数城市的出租车内的怪味重到让人头晕想吐。演出场地也是很多城市的标配,但是扪心自问,你一年内会在小城市看几场演出?体验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叠加起来的,即便配套跟一线城市完全没有区别,但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群跟你不同道,你也无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