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内容完整记录了王石在哈佛学习一年的心路历程,可以用于对现代青年人的开导和诫劝。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篇1
一个年销售额1000亿元以上的著名房企董事长,一个两次登上珠峰的传奇企业家,在他60岁的时候,抛开一切,来到哈佛,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站在一起,重新开始,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又得到了什么?
王石刚到哈佛语言关就是一个最大的障碍,60岁的人要和比自己女儿还小的同学们一起上课.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位老师,最后一交流才发现同样是学生就感觉不可思议.王石在国内无论去哪里有什么活动,都是秘书安排的有企业接待要么政府安排.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到了哈佛他不得不自己坐公交、自己办信用卡办了4天因为语言问题。王石说自己是半个残疾人。出门坐地坐反方向,打车找错地方都是常有的事。
带着翻译听讲座,发佛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大学,讲座时很厉害的。每天差不多都有四五十场讲座,各个学院、各个系、各个中心办的讲座,都非常精彩非常有价值。比如说台湾讲座讲台湾大选,2011年11月请的主讲人是蔡英文。哈佛的讲座基本上都属于这样级别的。再比如说日本海啸之后的金融政策,来的是日本中央银行的副行长,都是当时热点事件的热点人物,在聚焦谈这个东西。讲的深度、讲的视角都不一般。
因为王石听不懂,就找一个翻译记笔记晚上自己看笔记、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反复看演讲的ppt把当天讲座内容基本上弄明白了。
王石说:“虽然我听不懂,但是一方面为了练习语言,一方面我也是个不认输的人。就总是去听,一个单词,一句话,懂一点儿是一点儿。”
刚开始在哈佛没人认识王石,他自己也很放不开。从心理上来讲,实际上一个很大的障碍不仅仅是语言,担心自己说不好学不会什么的那种心理感觉刚开始很强烈。也不单单是不好意思,还有那种憋得脸通红也说不出来的情况,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能力问题。当然还有感觉人家笑话什么的,但是你一旦省悟到只要不在乎自己怎么样,别人不在乎你之后那就好多了。
有一次王石被一名中国留学生认出来,认出来之后,因为谈中国的企业他们也不大了解,一说我登上过珠峰,大家都立刻就明白了。大家都想,登珠峰是非常难得的,这个老家伙还登上去两次。这么一来立刻就让你的同学对你有了另外一种看法。至于你的英文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大年纪来上学人家不在乎。这个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一个人究竟能不能突破自己。
语言只是个工具,本身并不能给你增加很多才智,不会的。但给你这个工具之后,就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你任何的交往,最起码和老外交往你不会回避了。在那个环境中,你发现你可以直接和别人沟通了,那种感觉很棒。这一年来我的语速有了大大提高,至少是以前的5倍。这是生命又开始活了一次,完完全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决定学习是个人的一个修为。
做访问学者去哈佛,是要选择填报研究方向的。当时我选了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社会伦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文史哲方面,一直喜欢。到了深圳我受影响比较深的就是汤恩比的《历史研究》。同时对康德的哲学我也感兴趣,这个不是很容易看懂,但看不懂的也要硬看,也找到了一些快乐。第二个是和我专业有关系,就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第三个就是环保。我选修三门课,第一个是资本主义思想史,第二个是宗教如何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这两个是经济系的。第三个选了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相关课程。
董事长怎么可以不在?
也有人问我,你那么大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国内的事是很多的,怎么能够做到心完全沉浸在哈佛去做这些东西。这个心结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企业家来讲,我去哈佛这件事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说去就去了。之前我1999年辞去总裁的职务,就是辞去了CEO的职务,之后就还当董事长。从那时起,我就把我的董事长和总裁的身份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划分。
辞了总裁之后你就不要再介入日常的事务,但作为董事长,要把握三件事:第一个是战略决策,做事应该往哪个方向来做,你董事长要来把握。第二个是用人,这个事做不做,不做了的话很简单。做的话,谁去做?第三是承担责任。当然做多元化也是一种战略选择,不是说做专业化才是战略选择,关键是选择了之后就要定下来,不要摇摆不定。我选择的行业就是房地产,而且只做房地产。
在哈佛享受辛苦的学习
我在哈佛的学习室很辛苦的,有不少人觉得不能理解,我干嘛要去吃这个苦呢?这么大年纪了不享享清福,干嘛自找苦吃?我想,这个跟对吃苦的定义不同有关系。什么时候我会觉得是享受呢?比如说我在那里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渡过对我来讲难以通过的一个难关,但是过了。譬如我的阅读速度突然提高了,突然很多原来很难懂的书,看得哗哗哗得畅通了,突然感觉到一种升华。突然感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了一种新的和别人交往的能力。这个时候就让我觉得很享受,我也不觉得这个过程是苦。
对我来说真正的享受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还有一颗好奇的心,还有一种自我不满足。努力去满足这个好奇心的过程我就很满足。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对自我的不满足。所以作为人类,你一定要有一种不满足的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种状态。如果不是选择区哈佛学习我可能就航海去了,航海遇到更多的事物理上的、身体上的一种挑战一种折磨。为什么去做那个呢?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我需要的一种享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满足的进取。享受人们晚年的那种享受,我也不感兴趣的。我知道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
哈佛也有很多年轻人,有一些不怎么用功的。我也可以感觉到他们不努力,但我相信四五年之后他语言是没问题的。他们有时间,他们可以来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有青春。但是我是没有的,我必须努力抓紧时间学习。
等离开哈佛的时候我已经63岁了。这时我才能去伦敦,然后我再去计划的耶路撒冷,再去伊斯坦布尔。和很多青年人和中年人那种求学的状态,这种紧迫感是不一样的。就是这样,在哈佛的学习很紧张,但我不觉得是吃苦,相反我觉得很享受。
机会之前的准备不要太功利
当你做一门知识非常认真地去自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机会是給有准备的人,我做了准备。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说我今天学什么,我到底要干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终身联系到一起。
人生是最有限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为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可以接触的信息非常多,如何筛选出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这非常重要。可读之书非常少,读书时最好的“阅人”比如说你读米兰昆德拉的书,实际上你就认识米兰昆德拉这个人,他的处世哲学,他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你交朋友交什么?交他的文风,交他的处世哲学,还是交他对社会的嘲讽的态度?这个你要很快找到定位,然后很快吸收。你通过读书来交朋友,而且它不需要付出那么多的感情,交朋友要耗费很多精力,有时候不理解的时候很伤神,但这个不需要。读莎士比亚时你没有和莎士比亚特别难舍难分的感情,没有。我觉得对我来讲读书非常重要,阅人不可能无数,更多阅人还是通过读书。
不要浮躁,降低身份做好自己
浮躁心态是现在普遍的一种存在,大家恨不得今天读一本书明天就能马上见效,上午一句什么警局下午一说出去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赏识。太浮躁,这是我想说的,我们的年轻人现在都太急于求成了。
管理自己的三大法宝
我生活到现在已经61岁了,很多人都问我如何管理自己,自制从哪里来。那我要问问你有没有几种东西?第一,你是不是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我觉得非常重要。小孩儿有好奇心,年轻人有好奇心,到了中年还有吗?到了再大的年纪还有吗?
第二个,有好奇心的前提下,你有没有还觉得对自己不满足。好奇心和自我不满足,所以我同时发现,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有好奇心,还有自我不满足。所以我刚才讲说道那儿去混一混,其实完全不用说我到哪儿混一下,因为我没有必要去混个文凭。恰好对我的压力来讲,到底这一年我能学什么东西才是我最在意的,但是我突然发现很快时间久过去了。。。。
这是我对我的一个要求,因为你一定要非常明确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像登山,那就是一座山比一座山高。我想说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实际上就我人生到现在来讲,很多目标并不是非常清晰的。
刚开始,我从来没想到要登雪山,那是1995年发现我腰椎四骨之间有个 血瘤,当时医生说我可能瘫痪。当时我第一的反应就是,我一定要在瘫痪之前去趟西藏。我去看看珠峰,是看看珠峰。到了珠峰大本营,两年之后去了西藏,在一个珠峰大本营遇到两位登山家。他们根据我的情况,说你可以登山。看你这么顽强你也可以登山,当然不一定第一座山就是珠峰,可以从四千米、六千米、七千米这样的开始。我回来就开始训练,但那时仍然觉得登雪山对于自己可望不可即。
第一座雪山是6100米青海的玉峰山,上去之后当然又想到要登第二座,第二座之后就像登第三座。珠峰是我的目标了,而且不仅是珠峰,还有世界七大洲的高峰。在完成之前你当然得知道,登上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已经有100多个人了,但是7+2,就是登上七大洲之后再徒步穿越南极北极的,目前在世界上我了解到还不超过十个。于是我即刻就把2加上去了,就是登上七大洲之后再穿越南极穿越北极。我是2005年完成的穿越南极北极,那么就是说,我是世界第九个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的人。
在这个当中我会又有一种幸福感,正是这种挑战,我每遇到一个坎,就有一种愉悦一种幸福感,感觉我还在往前走。我做过很多事情,但却对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满意。我完全不觉得自己的一生就是这个,但是我无论做什么,都非常认真地去做,我默念我是在打基础我是在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积累。总有一天我会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干什么我并不清楚。
我认为人的寿命延长应该是有质量的延长,而不是无质量的,到最后,完全是被病痛所折磨着,但是生命还给自己延续着,我觉得这个意义不是很大的。这是我个人的价值观。
我是2004年登完了世界七大洲的高峰,那是登澳大利亚的最后一座山,叫科修斯柯。下山之后飘着小雪花,天气很阴冷,那里有一个大横幅就是“祝王石先生成功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我打开了庆祝的香槟,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若有所失,有一种失落感。原来七大洲是我的目标,我从2002年开始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登完了突然发现失去目标了,就有种失落感。为了纪念这次登遍了七大洲,我出了本画册,拍照的摄影集。摄影集的名字叫《第八峰》,七大洲最高峰怎么会是第八峰呢?实际上第八峰就是我心目中的最高峰,七大洲最高峰我已经攀上去了,但心中的高峰要一辈子去攀登。
登山不是一种信仰,是人对自己不满足,盲人不可能,但我要做盲人可能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存与众不同。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篇2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这是地产大亨王石口述,优米网出品的著作。王石在书中讲述了他六十岁只身前往哈佛求学的心理历程,用一贯平实的言语为自己的“怪异举动”做出解释。通观全篇,王石的人生轨迹大致如下:32岁开始创业,50岁时使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52岁登上珠峰,60岁前登上全球7大洲最高峰,60岁只身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人类历史文化的渊源,并成为中美民间文化交往的“大使”
感慨之余,更多敬佩之情。我觉得王石有三点值得我辈学习:一、务实认真的态度;要么不做一件事,做了就脚踏实地地做好它,不玩虚的,登山如此,求学也如此,碰到语言障碍竟然像小学生一样埋头苦读,一年觉得学的不够,又主动增加二年,直到达到目标。二、与自己不断较劲的恒心;王石无论在企业经营,登山,学术造诣各方面都已经是中国甚至全球的佼佼者,但他总是把成绩当过去,眼光始终注视未来,我想除了他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外,还与他对人生价值所在的思考是离不开的。三、特立独行与中庸大度的完美结合;王石及他的万科是极其有个性的,包括他们的“不行贿”、“运动”等企业文化,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无奈,他们谨慎地保持着个性,同时努力与社会融合,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用先进的理念引领着社会前进。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在较量中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骄傲,打败自己的满足,打败自己的怠惰,打败自己的狭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蜕变,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为多彩的社会增添一抹彩!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篇3
近期有幸拜读了地产大鳄王石的力作—《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这本书阐述了王石在哈佛学习生活、人生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内容,凝聚了王石的大智慧、大胸怀,细细品来回味良久感触颇深,现分享一二。
一、只要你认真努力,有一颗不满足现状的往前走的心,你一定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王石作为中国地产界响当当的人物,曾两次登临珠穆朗玛峰;足迹踏遍了南北极;成功跨越了世界所有大洲最高峰;年过六旬仍远赴美国哈佛读书,并将此次赴美哈佛深造作为自己人生中超越登临珠峰的壮举。支持他完成诸多壮举的信念,主要是他有一颗不满足现状的往前走的心,而且做事脚踏实地。
“不满足现状的向前走的心”,我的理解就是分阶段不断设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付诸努力实施完成,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设定下一个阶段目标,永不停留在功劳薄上,并付诸全力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希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不要浮躁,做好自己
王石指出“年轻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并做好自己当下的工作”,可谓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下年轻人乃至社会的浮躁心态。
作为刚入职的新员工更应该处理好浮躁和踏实的关系;处理好经验与现行管理习惯磨合的关系;处理好如何将简单的事情做到完美直至承担更重大责任的关系……。
三、分清楚目标和结果
分清楚目标和结果需要智慧、需要眼光更需要舍得。
王石下海经商前原来在广州某政府单位谋到一美差,在我们看来政府美差这个“结果”已经风光无限,但是他的“目标”不在于此,而在于通过经商积累财富从而来进一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在已经成为地产界大佬的现在毅然赴美哈佛深造,并被他视为是人生的一次升华,显而易见地产大佬仅是“结果”之一,而实现一次次人生的超脱和升华实为持续达成的“目标”。
反观我们自己,有时候就在目标和结果面前迷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终其一生默默无闻。
因此,目标是人生的方向,而结果可理解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个不可或缺的阶段的成果,同时尤为关键的是选择和舍得,以将一个个结果作为阶梯,搭起朝我们人生的目标方向而努力前行的桥梁。
四、成功来自坚持
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二字实为沉重,成功的理解因人而异,但无论成功大或小无不付出汗水,无不来自坚持。
王石当兵时数理化坚持学习不断;坚持登上了世界所有大洲最高峰;年过六旬坚持赴美哈佛深造……,没有这些坚持也不会成就一个传奇的王石。
猜你喜欢:
5.成功无捷径读后感
6.成功学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