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应具备的口才能力
作为一名导游员,必须具备优良的素养,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心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等等,这些方面是导游员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接待服务的前提条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导游应具备的口才能力,希望对你有帮助!
导游应具备的口才能力
1.语言的趣味性。
要想在旅游中让旅游者有浓厚的兴趣,导游员的语言应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与语言交融,激发旅游者浓郁的游兴。要多用风趣谈谐的语言,多用恰当的比喻,使旅游者倍感亲切。
2.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语言是导游员文化水平和修养的表现,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幽默总会有喜剧因素,或使听者轻松愉快,面带欢笑,使气氛活跃,增添游兴;或使旅游者遇到问题时,稳定情绪,保持乐观,忘记忧愁和烦恼;或启迪旅游者;或通过诙谐风趣的语言,委婉地提醒旅游者;或委婉地讽刺某种现象,消除人际关系的龃龉。
3.语言的科学性。
导游员给旅游者介绍各景点都应该注重科学性,要做到实事求是;即使是说故事、传说也不要胡编瞎造。知识性的介绍是不能来虚假的。
4.语言的针对性。
旅游者来自不同地方,国家、民族、宗教、习惯、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导游员进行导游时要因人而异。导游语言应区别不同的旅游者使用恰当的语言,要注意针对性。
5.语言的生动性。
导游员应努力学习语言,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导游语言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导游的内容,更要考虑导游的表达方式,并要与自己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和谐一致。语言要生动流畅,不仅要求导游员讲话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还要求导游员思维清晰,内容明确,前后连贯。整体和谐。给旅游者获得美的享受。
6.语言的情感性。
导游员在旅游者进入审美观照状态的前后,往往需要对景观进行介绍,这种介绍不是抽象的,程式化的,而是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因而,导游的语言要有情感性,要通过导游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来展现出来。语言的情感性表现为导游要随景而动,喜游乐导,动之以情,以情感打动客人。
导游员应努力学习语言,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导游语言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导游的内容,更要考虑导游的表达方式,并要与自己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和谐一致。语言要生动流畅,不仅要求导游员讲话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还要求导游员思维清晰,内容明确,前后连贯。整体和谐。给旅游者获得美的享受。
导游的言语及口才
(一)使用浅显易懂的口语,使导游辞具有口语化特征
导游辞的特征是指导游辞具有鲜明的通俗易懂、亲切自然等口语风格色彩的特性。导游辞的口语化是极其重要的。导游辞多采用口头传播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直接讲解给游客听,它必须口语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都应无条件地服从口头表的一系列特殊需要,并且在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导游交际。试想,如果导游讲解的书面语风格过于鲜明,文言成分较多,表达艰深晦涩,那么就会使游客在理解上产生困难。而浅显平白的口语化的讲解往往轻松、活泼、平易近人,容易被游客接受并理解。
1.语音方面
语音方面,导游辞不仅应该朗朗上口,而且也应该易于入耳。它必须具有口语独特的灵活的音步和轻快的节奏。要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利用重音、语调等手段,而且还要利用音节的恰当搭配以及音步的灵活调整。
比如,为了使节奏平稳,常常采取增加音节或缩减音节的方法进行调整,使音步节奏和谐匀称。请看用例。 ①但大部分门神还是指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人均为唐代著名武将,因此画像上这两位门神也是头戴金盔,身披铠甲,威风凛凛,仪表堂堂。相传唐太宗马上夺江山,杀人无数,坐上龙床后即身体不豫常夜梦恶鬼又有恶鬼每夜于宫中抛砖弄瓦,大呼小叫,闹得三宫六院昼夜不宁。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自告奋勇于夜间戎装守护,居然无事。唐太宗虽然欣喜但不忍二位将军此辛苦于是召画匠传写真容,贴在门上,结果也很有效,从此再无恶鬼入梦。此后以秦叔宝、尉迟敬德像守门就成了定例。形式则多种多样,有坐式,有立式,有骑马,有徒步,有舞鞭锏,有执金瓜,有时还配上一副对联:昔为唐朝将;今为镇宅神。 (梁晓虹等《中国寺庙宫观导游》)②漓江的风景,不仅奇巧,而且富于变化。山,一时孤峰直树,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 而平畴旷野。 江水,忽曲忽直,忽缓忽急,有江天浩然、波平浪静的场面,也有急浪滔滔、银花四溅的景观。(张益桂《桂林名胜古迹》) 例①,在自然松散的叙述中仍然注意音步节奏的和谐与通畅,下画横线的地方连续使若干表达的音节节奏齐美匀称,下加着重点的部分有所间断的使表达的音节节奏整合对称。例②,在整齐谐美的表达中仍然注意调节互相对称的句子的音步节奏,下画横线的部分与下加着重点的部分的音步节奏分别两句相配,使在整齐中仍然富于变化。上述两例在调整语音节奏方面的努力,使特定表达的音步节奏自然轻快、流畅自如、平稳和谐,既上口,又入耳,给人以一定的美感享受。
2.词语方面
词语方面,应该大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基本词汇、常用词汇、口语词汇,以及一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警句,而要杜绝使用生冷艰涩的词语。大众化词语既便于导游员上口讲解,又使游客易于理解接受。因为游客接受导游辞,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靠听觉,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文字材料可以参考,口语化的词语将有助于游客对导游辞的接受与理解,使导游交际变得轻松宜人。请看用例。 ③另外,佛教说人在今生今世活着是受苦,必须诚心向善,死后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因此佛教对人的生活不太重视,要人戒吃、戒喝、戒享受,在今生今世把苦受完,干干净净地等到死后去赎罪。而道教虽在其他方面比不上佛教,但在这一方面却偏偏有吸引力。道教也叫人诚心向善,但是说正当的享受还是可以的,他们要人修炼保身,说长生不老就是神仙,比较起来显得对生活质量要重视得多。因此道教说济世度人,往往就以治病疗疾、解除痛苦为手段,以益寿延年为乐事。在这种情况下,道教中懂医术的自然比较吃香,崇拜药王也就很自然了。(梁晓虹等《中国寺庙宫观导游》)④有些宫观依山傍岩,借助山势,逐层而上,层层叠叠,参差有别,形成居高俯视的气势;有些宫观建在皇城都市,与深院官衙为伴,与寺庙佛塔相傍,连片成桓,各显气派;有些宫观外观虽不起眼,但却可能受过皇封,得过敕命,保留有前代祖师传戒修道的圣迹,享受祖庭的声誉,这些是我们观瞻的重点。(梁晓虹等《中国寺庙宫观导游》)上面两例的叙述风格基本是界于口语与书面语风格之间的通语风格范围,亲切自然,十分流畅,特别是其中的“吃香”、“不起眼”等口语词语以及一些口语句式的运用,使对游客来说比较陌生的道教内容的导游解说变得更加轻松,也使游客的理解与接受来得更加愉快。
3.语法方面
语法方面,口语化的导游辞在运用现代汉语一般句法规则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其句法格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请看用例。⑤道教却不同。道教的神数目多而且名目多,但并不普遍享受人间香火,往往是你敬你的,我供我的,我是哪一道派的就供哪位神,我信哪位就烧哪炉香。所以各个宫观所供奉的神像会有很大的区别。(梁晓虹等《中国寺庙宫观导游》)⑥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被密封的呢?一说是11世纪时西夏侵入敦煌时为了使经典不被西夏人破坏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经典集中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死的死了,还俗的还俗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穴为止,人们才知道这件事。(栾春鸣《敦煌莫高窟》)⑦不过民间关于亭名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据说当年江南才子袁枚曾专程来岳麓书院拜访山长罗典,但罗典这时已经名满天下,根本不屑于见这样的后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语,转身上了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诗兴大发,见一景题一诗,惟独到了这红叶亭,他只抄录了杜牧的《山行》诗,还漏了两个字,后两句抄成了“停车坐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罗典听说后,也跟着上了山,一路上,他见袁枚的诗才华横溢,便赞不绝口。到了红叶亭,一见这两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这是在变着法儿说我不“爱晚”呢,不爱护晚辈呀。得了,这亭子就改名叫“爱晚亭”吧。于是红叶亭就这样变成了爱晚亭。(赵湘军《爱晚亭》) 例⑤,运用日常口语中的对举句式进行解说,使深刻的道教教义变得浅显易懂,使道教神像供奉的特点易于被游客理解和把握。例⑥,使用口语重复句式,说明收藏经典的僧侣们离开藏经洞的种种状况,通俗、形象,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例⑦,使用日常谈话语句式,揭示罗典的内心活动,使对民间关于“爱晚亭”名称由来的传说的叙述更加通俗、生动,也使游客更加乐于倾听。 口语风格的词语以及句式的恰当运用使导游解说具有了亲切自然的特点,也使导游讲解变得更加风趣幽默,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游客与导游员之间的心理距离,给游客创造了更加轻松宜人的交际环境。
4.修辞方面
修辞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导游讲解是导游员与游客面对面进行的口头表达,这样不可能一口气说出很长的句子,所以导游语言,特别是导游辞在句式方面应多采用清爽、简洁的短句、散句,同时还要充分调遣并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使它们错落有致,各尽其长。这不仅有利于表达,也更有利于游客对重要信息的捕捉。请看用例。 ⑧这魁星和文昌君究竟有什么关系,有点说不清。为什么由文昌帝君掌管天下文运,又要用这鬼头鬼脑的魁星来管事———也有点讲不出缘由。从感觉上来说,好像文昌帝君是天下文运的总管,不论进士、举人,还是秀才、贡生,都要受他的恩惠;而魁星则专门象征每次考试的最幸运者。大约只想中试而不计较等级的,就不必等魁星光顾了,给文昌帝君磕磕头也就行了;而那些志在必得、才高八斗的大手笔,恐怕就非得与魁星照面不可了。(梁晓虹等《中国寺庙宫观导游》)⑨白堤的西端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地处孤山东南隅,是一座滨湖的楼台建筑,倚窗临水,高阁凌波,楼前有一片花栏灯柱围绕的水泥平台,三面接水,几与波平。楼台四周是曲栏画槛,两翼是对称的九曲石桥,绕湖与白堤相连,地方虽小,但回廊百转,兴味无穷。在这里浏览全湖,东至湖滨,西迄苏堤,南到柳浪、南屏,都历历在目。无论晴雨阴晦,都是欣赏湖景的好地方。特别是皓月当空的秋夜,碧澄澄的湖水倒映着皎洁的月光,微风吹动,闪耀着万顷银波;环湖群山,湖中三岛,朦胧迷茫;沿湖花灯,灿若群星,灯月波光,荡成一片,使人几疑置身于水晶宫中。 (时光庭等《西湖漫话》)⑩由锦江阁向南转分两路 沿蹬道 山而上 啸云亭。 倚亭眺望,奇峰千矗,耸翠连碧,江流玉带,山城市井,浮现眼前。由右走,出山门,过莲房石,下丹桂岩,至龙隐洞。仰望洞顶 道长长的石槽 像神龙隐伏后留下的痕迹 因此而得名 。(张益桂《桂林名胜古迹》)例⑧,主要是运用散句进行解说,散而有序,层次井然,把拜求文昌帝君与魁星的不同功能表达得惟妙惟肖。例⑨,主要是运用短句、散句进行讲解,轻松活泼,不拘一格。例⑩,使用整散相间的句式进行解说,下加着重点的部分基本是散句,下加横线的部分基本是整句,这种整散句式相间的使用方法使表达在整齐中见变化,于匀称中有参差,收到了既生动活泼、又气势连贯的效果。
导游需要具备的口才
导游不可忽视的问题
或许当过导游员的人都体会到口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他人未必有这样的体验。现在仍有许多人忽视了口才这个问题,甚至认为:“不会说话有什么要紧的,只要会赚钱就行。”“话说得再好听,完不成任务等于没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狗嘴吐不出象牙,人嘴吐不出银洋” ······这些传统世俗观念总把人们引向歧途,似乎总觉得财富是靠人的双手挣来的,而不是靠嘴巴说来的。更有甚者认为:“人的头上为啥生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只鼻子二只孔,惟独只有一张嘴呢?就是让人多看、多听、多闻、少说” ······
以上种种是非观念我们暂且不论,因为它和导游员关系并不大。导游员是吃“开口饭”的,其实,就是在用语言的导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导游会说会讲有什么用,还不是遵照写的人说的吗?写的人才有真才实学呢”。“导游嘛,只要把游客服务好,再好的口才碰到棘手问题也没用!”这些习惯看法既有传统世俗成分,又有自身不科学不实际的观点。既然导游员是靠“嘴”为游客服务的,那么,没有一副好口才怎么为游客服务?又怎么使游客满意呢?如果我们有意再把口才与人才两者结合起来加以比较,是否还能看出一些有趣的关联呢?
是的,应该肯定,搞导游词的多数都是专家和学者,也有不少是导游员里的佼佼者(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的出版已经说明了问题),他们写作能力强,思路敏捷,知识丰富。但是,写作时,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写,也可以反复思考加以修改,使得文章逐渐变得华丽精彩。而导游员与游客直接交流的特点是随机性大,不但需要即兴吐玉,而且更需机动灵活,况且情况又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导游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表达恰当,运用自然,顺理成章。如果导游员头脑中有那么一根“弦”,即把“导游语言”视作修改后的“文章”发表,那么他(她)就能随时随地、扎扎实实地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也许以上这些观点还不能说服导游员,我们不妨再来做些分析和介绍。
服务导游的几个佐证
导游员的任务就是带领游客进行参观游览,并在此期间使得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得以实现,真正得到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显然,导游员处在“流动”的服务之中,其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名导游员在带团时要向游客讲解介绍,交流沟通和,肚里只有“半桶水”可不行。为此,我们说附庸风雅的油嘴滑舌,夸夸其谈的陈词滥调,这些都称不上是有口才,恰恰是对口才的玷污和歪曲。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导游员,再具有良好的口才,那无疑是旅游界优秀的人才。他们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处理问题冷静果断,卓有成效,面对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的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到此一游”,发展到“文化旅游”。
因此,时代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势也越来越逼人,新世纪的导游员如不具备较好的口才艺术,那么是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所以,口才之所以称“才”,它不仅要求导游员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基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人的知识积累越多,其自身素质也就会越高,这些都是成正比发展的。同时,导游员越有求知的意识,就越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越会千方百计地吸取各种养料,逐步变成“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无事不知的“ 万事通”。难怪有不少人风趣地称赞导游说:“导游、导游,三教九流”。
笔者曾在剖析成功导游员的知识结构时欣喜地发现,他们从来不受知识领域中画地为牢的局限,而是具有知识的广博性、密集型和高智能等几大特点,各种知识汇集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个“杂家”的有机网络,这也许是成功导游员的根本因素,也必将是新世纪导游员成才和取得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其次,在带团时,我们体会到口才和人际关系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带团成功的关键一环。当然,我们也不能排斥“运气”这个特殊因素。以前,有不少人和旅行社的领导不敢正视这个问题,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步正视这些因素,至少不少人认为:导游员带团需要良好的氛围和运气。当然,话得反过来说,导游带团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导游本身素质,“运气”只仅仅是一种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导游员所获得知识有其相对的时间性和固定性,也有其连续性和发展性。换句话说,知识可以给人充实和提高,但也可以给人局限和制约。问题在于导游员如何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不断积极进取,不断努力创新,这样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句名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导游员只有敢于不断探索,去获得新的知识,才能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相反,如果不思进取,或者把所获得的丰富知识在游客面前吐不出来,仿佛水壶里的饺子,那多么可惜。为此,时代要求导游员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像放电影似的,毫无保留地在游客面前亮相,而不是将“满腹经纶”珍藏在“肚内博物馆”。
有口才和善交际,是现代导游必备的素质。因为它确实能帮助我们掌握真才实学,又是不断帮助导游员取得良好带团效果的灵丹妙药。为此,德拉克罗瓦告诫我们说:“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现代导游员究竟应具备何种条件和风采:
1)像文学家那样具有渊博的知识;
2)像艺术家那样具有丰富的表情;
3) 像歌唱家那样唱出动人的歌声;
4) 像科学家那样具有严肃认真谨慎仔细的工作作风;
5) 像运动员那样具有健康的体魄;
6) 像整治家那样思维敏捷、反应灵活;
7) 像外交家那样风度翩翩、彬彬有礼;
8) 像演说家那样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9) 像幽默家那样风趣、诙谐、幽默;
10) 像军事家那样遇事沉着冷静、勇敢果断;
11) 像领导那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12) 像小学生那样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13) 像慈母那样有一颗温馨的爱心;
14) 像通晓母语那样掌握工作语言;
15) 像法官刀口样立场坚定,铁面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