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3)
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推进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定鲜明的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首位、居于引领,就是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放在首位,用这个目标引领所有的奋斗。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的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
深邃厚重的历史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以推动历史进步为己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强烈担当意识,不负人民的重托,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担起的历史责任,是我们付出全部艰苦奋斗的目标所系、重心所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全面覆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正是从这些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大课题出发,我们党既秉持观照现实、直面矛盾的求实精神,又胸怀“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把“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的重大战略思考、战略谋划。
实事求是、系统辩证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联系发展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战略布局从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出发,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科学统筹起来,是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的实际运用。这一战略布局,是我们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单打一,而是平衡着力、协调推进,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统筹把握、综合施策,激发联动反应,形成整体效果。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无畏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展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是秉持革命者大无畏精神的充分体现。党的以来,我们党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深刻审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挑战,深入探究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规律,勇于突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桎梏,勇于冲破利益束缚的藩篱,不僵化、不停滞,敢拼善闯、攻坚克难,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呈现生动景象。正因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契合于时代、深深扎根于实践,才能够无畏于任何挑战,赢得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