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动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

  党的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大会确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小康社会是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继承与发展、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设计了现代化进程“三步走”战略蓝图,到上世纪末实现小康。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小康社会作了新的展望。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对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描绘和完善。十七大延续十六大主题,根据发展的新形势,取得的新成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了进一步调整。继往开来,在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超越预期的新形势下,顺应人民期盼,准确判断趋势,更加清晰、更高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令人鼓舞又切合实际。

  新世纪新阶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12亿到2011年47万亿,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1135美元到2011年5432美元,扣除价格因素按平均汇率折算,增长1.4倍;外汇储备从2002年2864亿美元到2011年31810亿美元。经过十年奋斗,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均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民主法治、精神文明、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以肯定地说,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更加充分、基础更加扎实、目标更加接近。

  从国际国内大势来看,我国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条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缓慢;与此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利益格局正在孕育革命性变化,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大国及其集团、各种跨国组织、地区组织博弈加剧,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和平因素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再平衡必然伴随秩序重建和利益碰撞,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有可能扩大,我国周边事态也变得复杂而敏感。国内形势也面临许多阶段性新特征新变化,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经济结构恶化积重难返;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结构日渐失衡,矛盾易发多发,风险加大加剧;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抑制;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格约束。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决定性不同于必然性,所谓决定性阶段,意味着时间更紧迫、任务更艰巨,唯有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对此,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顽强拼搏,力戒空谈,积极实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十六、十七、一以贯之的总体目标。过去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发展实际和对新形势的分析判断,对总体目标作了调整和深化,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两个“倍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但必须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广泛的人民民主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切实保障广大人民民主权利,使民主意愿真实表达、民主形式丰富有效、民主参与积极有序,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在健全法制的前提下,要更加注重法治,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维护司法权威和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物质丰裕和精神丰富的有机结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鼓励文化创新,丰富文化产品,共享文化资源、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以高度的自觉和充分的自信创造性阐释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广泛传播、扩大影响。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富裕、体面、尊严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的环境,为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持。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环境,提倡劳动致富。努力实现社会结构合理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民社会保障,真正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保障水平。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国土是人民共存的空间,生态文明意识的高度自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历史责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约、高效、循环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工程,以自然修复为主;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或禁止对生态敏感区的人类活动干扰;提高森林覆盖率,全民动员绿化美化祖国大好河山,建设青山绿水蓝天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离不开改革开放。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旨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同时,改革开放的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确适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各种所有制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公平获取生产要素。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合理确定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再分配机制,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对外经济格局。总的要求是,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推行协商民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

  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环境。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社会体制改革目标。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依约自律,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建立各方参与、互相支持、协作互动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发挥保障功能,公平保障对象,增强保障的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区域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政策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健全资源节约制度,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环保政策体系,引导和鼓励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平衡生态和经济、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9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