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作品欣赏 >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脉传承下来的书法艺术在今天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欣赏: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1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2

  爱国抗战主题书法作品3

  书法中的颤笔:

  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科技法,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亦称“金错刀”。《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书写者往往注意点画的起笔和收笔,而忽视中间的行笔。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战笔主要用于点画的中间部分,使之丰满而不空怯。

  书法颤笔写法与特点:

  颤笔就是通过适当的提按、顿挫动作、加强笔与纸的磨擦,逆势往复地行进,表现在点画上的形状呈鳞状起伏,线条的边缘不光滑而有“毛”状,在行进的线中有停留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点画的内在变化。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留得住笔,就不会犯“率直”的毛病。但是,逆势往复与纸面磨擦要协调自然,动作不可过大,不要出现做作的扭屈之态。要保持线条的整体感,在流动的线条中含蕴一定的涩感,不要为毛而毛,为涩而涩,使边缘产生生硬的齿牙状。所以,战笔的运用,不能只注意线条表面的形状,更要注意内在的神采、气韵、笔势和力度的表现。

  颤笔还要解决运笔的“徐”、“疾”问题。用笔过快,动作浮滑,势不能涩,用笔太慢,容易做作、板滞,势不能疾。所以,必须通过中锋用笔,控制好运笔的速度,达到势要疾,行而不滑,留而不滞的效果。战笔是笔力、笔速、笔势、顿挫等的结合运用。结合得自然,协调一致,才能写出笔势生动,而又笔力遒劲的点画来。

  特点

  如同很多书法人不懂书法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一样,很多书法人也不明白“颤”或“抖”写出的笔画有哪些特点,也说不清楚“颤”或“抖”笔写出的笔画具体形状。由于颤或抖是不由自主频率相同的机械式的重复动作,所以是一种没有变化的简单重复。这样颤抖的臂腕手用笔写出的字就出现了如下特点:

  1、刻意追求金石气而在书写的一个笔画中出现频率相同形状的疙瘩或相同的波浪型曲线。

  2、在涩笔的一个笔画中出现频率相同滞点。

  3、再滑笔的一个笔画中出现频率相同的锯齿形。

  俗笔的根本特征就是没有变化的重复同一笔画。

9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