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作品欣赏 > 历史书法简介与书法欣赏作品

历史书法简介与书法欣赏作品

时间: 婉伶675 分享

历史书法简介与书法欣赏作品

  书法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过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而练习、创作和欣赏书法,其心态安稳,宁神息虑,修心养性,神定志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平衡”,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寿从笔中来”就是指这个道理。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历史书法简介与书法欣赏作品:

  历史书法简介:商代书法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自己的文字如此自信。《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诞生便是惊天地、泣鬼神.因为从此“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而传说中这位泄露天机的仓颉也被赋予了“龙颜侈哆,四目灵光”(《路史·禅通纪》)的神怪形象,他的功绩被认为是“启明演幽,稽诸天意,功体造化,德被生灵.可与三光齐悬、四序终始”(张怀瓘《书断》)。

  书法欣赏作品:

  古人对仓颉造字是确信不疑的,东汉许慎在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著作《说文解字》中也开宗明义地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不过许慎作为严谨的文字学家还是从传说中分析出了合理成分,鸟兽足迹的“别异”说明天地万物均有其独立的属性与外形.将不同事物的外形进行符号化描绘,这便是文字中最先出现的象形字。古人所谓的“书画同源”也只能从远古象形文字与先民对一些具体事物的稚拙刻画“同体而未分”的层面来理解。考古与文字学界关于距今六千至四千年左右原始陶器上的象形符号是否早期文字的论争,正反映了如果文字仅仅停留在因物象形的初级阶段.不但不能充分表意言情,也不具备为他人识读这一必然要求。许慎接着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书法欣赏作品:

 

 从“依类象形”的‘’文”,到.‘形声相益”的“字”.揭示了汉字由初创到成熟的过程。而进人成熟期汉字的构形方式不外乎许慎在前人基础上所总结出的“‘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拙旧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初具.‘六书”特质的成熟文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刻辞,即所谓“甲骨文”,此后汉字虽然不断‘“改易殊体”“靡有同焉”,但建立在“画成其物,随体洁拙”的象形符号基础上的单字字形始终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也使得汉字字形本身便具有其他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先天装饰性效果与更自由的变形可能,由此派生出的汉字书法艺术遂成为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形式。先民出于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而演绎的’‘天雨粟,鬼夜哭”的神话则为书法艺术在诞生之初就奠定了神圣与神秘的基调,三千年问,经由无数有名或无名书写者在汉字的实用功能之外自觉或不自觉地共同参与形态创造,最终绵延成一道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奇特文化景观,正所谓“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张怀灌《文字论》)。

  许慎所说的“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是指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与竹帛作为书写载体出现以后,文字的书写变得方便简单,不再受记录方式的限制而一味追求精练,写事不“如”其事。事实上,真正意义的书法创作也是在毛笔、竹帛广泛使用后才开始的,但是,作为镌刻文字的甲骨文在用笔(用刀)、结体、章法等书法基本要素上都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主观审美追求,可以说是“翰墨之道”的最初滥筋。

46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