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
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
在郝长水先生的笔中,我们能够发现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欣赏
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图片1
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图片2
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图片3
郝长水精美书法作品图片4
郝长水个人简介
郝长水号凤军,河北省文安人,65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炎黄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会员,南京长江书画院理事,翰墨书画院艺术顾问,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河北省名誉主,团中央《身影》栏目签约艺术家!
自幼爱好书法,先习唐楷,后练软硬笔行书,由于对隶书的偏爱,而后专攻汉隶。曾在2003年“献给祖国,献给母亲”,中华书画名家大展赛中荣获金奖,2004年8月在纪念书贤颜真卿大师诞辰1295周年,国际书画名家交流展,荣获一等奖,同年9月又获全国第三届“庐山杯”书画大展赛银奖,同月作品在中国当代书画家与收藏家,北京交流展中获银奖,05年2月在创作奖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同年3月在首届“翰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中又获银奖………2013年11月在由美国国际艺术协会与东方文化和艺术纽约交流公司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书法绘画比赛中荣获精英奖。作品曾入编《中华文人美术家书法家精典》,《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博览》,《当代杰出书画家艺术家新作博览》等书法巨著,作品均被主办单位永久收藏。
论书法艺术的“造白”
中国书法,无论是在整体布局上,还是在局部的关连上,都有一定的空白。这种空白,给人以空灵的美感、呼吸的顺畅和想像的空间,从而给人以特有的审美愉悦。这种空白,不是艺术家的遗漏,而是有意的创造。这种“造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有其客观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中国书法主要以线(而不是像西方绘画那样主要以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线正是以白为前提的。没有白,就无法凸现线。白,一开始就是中国书法造形表意的重要手段,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
中国书法“造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计白当黑”。这一书法创作的金科玉律,可以在中国的老庄哲学中找到根源。在老庄哲学看来,一切对立的两极都相辅相成。在书法创作中,黑白相依,“有无相生”。所谓绝对的黑白、有无都是没有的。黑、有必须依白、无而存在,白、无一定依黑、有而显明。在书法创作中,线条的飞舞、徐行、方正、圆润等“有笔墨处”都很重要,处理好了都能给人以美感,因而要重视“有笔墨处”,重视“以黑统白”。然而,正如古人所说的:“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传神韵。”近代书画家黄宾虹也强调“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书法家林散之更明确指出:“字要写白的”;“字要有大小,主要是要有气”;“不能不贯气,气不畅,太老实。要大小、疏密结合”;要“乱中求干净,黑白要分明”;书法中要“紧处紧,空处空,在于得势”。从古至今,高明的书法家不仅在理论上重视空白,而且在创作实践中坚持“以白统黑”,凭借娴熟的笔墨功夫,在创作时眼不看笔,注意力全在空白处,使全幅作品的空白处留得大小相间、疏密相间,从而使整幅作品黑白相间而又气脉贯通。
中国书法的空白,不仅使整幅作品给人以虚实相间的匀称感、节奏感,而且还给人以特有的愉悦。这种空白,像围棋中的“气眼”,使整盘棋富有了灵气和活力。这种空白,像房舍内的窗口,使观赏者透过窗口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无意中化解了胸中的压抑和窒闷,感到一种特有的舒坦、透灵。这种空白,在流通气息的同时尤其给人以想像的空间,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阅历自由地想像那无字后的有字,笔断处的意连等等。正是由于这空白,才使中国书法作品满足了人们生理的和心理的需要,才形成了它特有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白”或“无”,不是消极的、绝对的、无生命的“白”或“无”,而是“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白”或“无”,是积极的、相对的,因而是充满无限内涵的“白”或“无”。这种“白”或“无”,由于满足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因而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中国艺术的各种形式之中。如中国画的空白云烟,音乐中的“弦外之音”,诗词中的“言外之意”,戏曲中的不设布景和故事情节的大段跳跃等等,都与中国书法一样,使人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从混沌中看到具体,从空白处看到无限的内涵,以至“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获得自由、充实而又多样化的审美愉悦。
白,以其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价值,要求艺术家要特别注意“造白”的技巧,要努力使线、墨及其组合变化充分展现书法的气、神、韵。书家不仅要始终注意使线、墨汇集为具有特色的“具象”及通篇有意味的“黑白分割”,而且要特别注意黑白分割处的虚处、无处、白处,即无墨痕处的“白”的醒豁和空灵。如果忽视通篇的“黑白分割”,如果不舍去部分“具象”而留白,就会使线、墨造成的种种“具象”充塞于画面;如果忽视线、墨断续之间布白的创造,如果悟不出线的盘绕和墨的浓淡、润燥的主旨在于妙造布白,就会使线一味地缠绕、碰撞,使墨一味地铺展、重叠,就势必使人感到拥挤压抑,心烦窒闷。这样,作品就不可能使欣赏者有任何审美愉悦,作品也不可能有任何艺术价值。
“造白”,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创造的重要法门,非自然天成,而要靠自觉修炼。这种修炼,需要理论上的研习,更需要实践中的揣摩。这种研习和揣摩,既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毫不在意。刻意追求,必然压抑性灵的自由抒发;毫不在意,必然失去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