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作品欣赏 > 方文山书法作品

方文山书法作品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方文山书法作品

  方文山,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台湾花莲县,华人版图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台湾男导演、作词人。熟悉周杰伦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御用作曲人,那就是方文山。方文山不仅写得一手好曲更是写得一手好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方文山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方文山书法作品欣赏

  方文山书法作品图片1

  方文山书法作品图片2

  方文山书法作品图片3

  方文山书法作品图片4

  方文山个人简介

  方文山,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台湾花莲县,华人版图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台湾男导演、作词人。

  2001年因创作歌曲《娘子》提名第12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2003年凭借创作的歌曲《威廉古堡》获得第十二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同年创作的歌曲《直来直往》获得第三届香港音乐风云榜港台年度最佳填词奖。2005年出版书籍《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2007年出版《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2008年获得第十九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同年出版《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并参演舞台剧 《六义帮》。2010年出版《方道·文山流》,参演电影 《混混天团》。 2011年出版书籍《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同年参演电视剧 《冲吧宅男》和执导《中国风演唱会》南昌站。2013年执导电影处女作《听见下雨的声音》。

  2014年执导《中国风演唱会》沧州站。

  书法术语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

  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

  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着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义同”笔墨”。原指文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功德等而产生的一种镌刻品。《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钟鼎彝器始于殷商,石刻则创于秦代。两汉金石□并盛,汉以后金少石多;南北朝则造像勃兴,金器更少传世;唐代碑碣尤盛。至于辑历代金石文字,编为目录,则始于北宋欧阳修之《集古录》;摹其形状集为图谱,则始于吕大临之《博古图》。至明清金石考古之风尤盛,顾炎武,叶奕苞等,各有着述,或以石刻考辨今古文,或以金文发明六书指要,成为新兴的专门学科。

  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用墨书写的手迹。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方法用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纸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246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