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书法字体 > 草书书法 >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

  于右任有“近代书圣”之誉。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在我国当代的草书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图片1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图片2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图片3

  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图片4

  于右任人物生平

  1879年,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原名伯循,字右任,曾用名刘学裕。

  189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

  1897年,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受教于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

  1898年,参加岁试,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帝出逃西安,参加"跪迎",写下诗篇,自编成《半哭半笑楼诗草》,于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

  1904年,清廷下令拿办于右任。于逃离开封到上海,化名刘学裕,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读书。

  1905年,于右任出钱、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筹组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中秋节正式开学。

  1906年4月,于右任为创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新闻并募集办报经费,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

  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

  1912年春,于右任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被查封,于避居日本,从事反袁斗争。

  1922年,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1929年始,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1932年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

  1932年秋筹备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64年因为政治原因而长期郁闷成疾,病逝于台北。

  草书的历史演变过程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

  “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章草”传世的法帖,计有史游《出师颂》、《淳化阁帖》中张芝书、皇象所书《急救章》、索靖的《月仪帖》等。虽传刻至今,但法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足供为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资料。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后汉张芝(伯英)所创始。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张怀《书断》说:“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继能。伯英得崔杜之法,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未,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草也。”由是而知,“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速写“章草”而成的。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自序说:“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使转之运益;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之致者,最为得之。”按“重形,去波磔。”二语,可说是“今草”的特征,也是“今草”益趋简捷的所在。

  “今草”书体由后汉张芝创起,至东晋而达完成的境界,尤以王羲之父子,最擅此体,其姿态之美,变化多端,真是妙不可言,已达到登峰造极之绝妙佳境。

  “今草”传世的法帖,自后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及历代的大书家,兼擅草书,故法帖书迹,流传极多,指不胜屈。初学草书者,几乎不知由何入手。上图为唐孙过庭书谱卷上。

  今草虽出自二王,但到张旭、怀素却能摆脱魏晋传统的草法,创出新面目,于今草体格之外,益加狂肆,将今草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以狂草著名于世。

  “狂草”的得名,据传是由于张旭,他每次作书前,多酒引发情绪,或助自然界的现象来触发灵感,醉后呼叫狂走,再下笔作书。世人以张颠呼之。而怀素在他所书的《自叙帖》,曾引李御史丹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由上可知,“狂草”,一方面是由于所书时的疾速与诡奇,一方面是张旭、怀素所表现出来的颠狂态度而得。

  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

284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