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成书法家
陈维成先生号“偶悟斋主”,自幼喜爱书法。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慕晋行之神韵,仰唐楷之规模,极虑专精,心摹手追。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复将书法之道与多年研习太极拳之心得互参,积年偶悟颇多,结字笔法意蕴,渐成自家风格。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陈维成书法家,希望对你有用!
陈维成书法家欣赏
陈维成书法家图片1
陈维成书法家图片2
陈维成书法家图片3
陈维成书法家图片4
陈维成书法简介
陈维成先生号“偶悟斋主”,自幼喜爱书法。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慕晋行之神韵,仰唐楷之规模,极虑专精,心摹手追。有秉持恒之心,无间临池之志。尤重晋二王及王珣诸帖、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唐钟绍京《灵飞经》、孙过庭《书谱》、及元赵孟頫、李倜、当代启功等诸家碑志墨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复将书法之道与多年研习太极拳之心得互参,积年偶悟颇多,结字笔法意蕴,渐成自家风格。其书兼具羲献王珣之潇洒、唐颜鲁公之敦厚、员峤真逸之倜傥、启功大师之神俊,凛然有古名家风。其作品在国内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中屡次获奖。陈先生多年来不倦追求书法的真美神韵和雅俗共赏之境界,主张书法作品要格调高雅,让人看得懂、记得住、流连忘返,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愉悦和理的感悟。现陈先生为 “陕药促进会”书画委员会特聘书法家、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政府黄楼书画会会员。
初学书法选帖准则
我喜欢上书法,是偶尔从爷爷的书架上翻到一本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当时惊为天人,从此走上书法之路。但现在看来,这个开头有点问题。实际结果是,我学了n年柳体,毫无成就。估计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为数不少。所以现在我一看到孩子们还在学柳体作为书法入门,就忍不住摇头叹气。
无论老年还是儿童,很多人像我曾经那样学书不得其门而入,重要原因是——选错了入门字帖。
一般的观念认为,初学书法要选择颜柳欧褚的楷书范本进行临习。我们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学得很像,但这无助于他们实际书法水平的提升。因为现存唐楷范本,大多是碑刻拓片。碑刻拓片虽然好看,但是丢失了太多书写过程的细节,而只剩下完成之后的造型。学习碑刻拓片的结果是,只看到最终的成果,而不理解这个形态的书写过程。那么临得再像,其实也没什么意义,因为离开碑帖,自己仍然不会写字。无他,不理解书写生成过程的缘故。这就如同现在体委的太极拳比赛,样子都很好看,实际上不堪一击,因为不了解这些功架形成的内在原理。
因此,我们建议,初学书法以临习墨迹为宜。从墨迹中,我们才能通过书写细节还原当初的书写动作。掌握了这些动作,才是真正学会了书法。否则,记一肚子书法造型都是没用的,到实战的时候什么都用不上。具体选哪个碑帖做初学,当然还要参考师承和自己的爱好,不过有如下几个原则可以参考:1·当代人的别学;2·碑刻别学;3·正书别学;4·写得好看的别学;5·元代以后的别学。嗯,剩下的也就没啥了。原因略述如下:
1、当代的不学:为什么当代作品不可以作初学书的范本?并非贬低时人。主要是因为时代相近,容易得其造型,很快便能上手。如此以来,难免买椟还珠,忽视其笔法。长此以往,终入邪路。而且,当代人离我们太近,还没有经过时间洗刷,难免鱼龙混杂,初学不宜分辨,所以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2、碑刻不要学:碑刻并非不可学,但那是对高手说的,你看王铎临的阁帖多精彩。因为对高手来说,你给他一块骨头,他就能把筋肉都还原出来,对于初学来说,要抓住筋,也就是发力的脉络。你给初学一堆骨头,他还给你一个骷髅,还是死的。
3、正书别学: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正书。初学不学正书,学草书啊?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离经叛道。正书相当于什么?相当于踢正步,好看啊。但你会教你们家孩子刚走路就踢正步吗?还不是都从连滚带爬、连跑带摔开始?所以初学可以从不太严格的行书开始(千万别学兰亭序啊!)。好比汉简啊,唐代写经啊,唐人行书啊(包括日本三笔三迹都算唐人啦,因为那时候日本是唐朝的粉丝),虽然看起来是接近正书,但里面有很多清晰而规范的运笔牵丝痕迹,所以其实是行书。甚至学草书也成,不是让初学写自叙贴,而是说可以写章草。写章草的好处啊,说也说不完……
4、写得好看字帖的别学:王羲之、赵孟頫之流碰都别碰,貌似选帖的标准越来越离谱了。这好像是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选老公千万不要找漂亮的啊!帅哥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孩子根本不听的。如此怪异的标准原因何在呢?是这样的:看起来很漂亮的字,容易使得初学者注意力集中于它的造型,而忽略它的笔法,也就是书写方法。结果呢,字形学得几分像,但笔法毫无进展。最终是临帖是临帖,创作是创作,没有合为一体,那学习半天又是何苦呢?初学啊,要选个比较难看的古人墨迹,只有写下来,才会发现它的内在动作的美感。依照内在的动作去书写,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字形竟然比字帖还好看,那就没事偷着乐吧。
5、元代以后的不学:元代以后有很多好作品,为什么不学?是这样的,有些人写得很好,但不适合当老师。好比徐渭、八大之流,要是跟他们学,非得掉水沟里去不可。元代以后的作品虽然精彩,但缺少古典书法的中庸气质,有点现代艺术的“个性”风格。初学者以不留神,学了一堆个性回来,而没有把握到老师的技术内核,那啥用也没有,还不如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