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著名草书书法家
古今著名草书书法家
草书历代都出现了著名书法家,汉张芝,魏晋二王,唐代张旭,怀素,现代林散之,余任天,他们各自精通草书,作品风格却各自不同,著名草书书法家何其多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草书书法家,希望对你有用!
草书书法家欣赏
草书书法家图片1
草书书法家图片2
草书书法家图片3
草书书法家图片4
中国古今著名草书书法家
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
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于右任草书是怀素小草的继承和强化,他解决了小草的碑化问题。""于右任草书,用笔纯为中锋,线条较为纤细(尤比其行楷书纤细得多),而圆劲一如行楷。这显然是于先生深厚的魏碑功底的作用。"" 于右任草书的意义在于,他第一个将魏碑和小草书打通成一片,为碑学开创出一个新境界,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使后来的习碑者避免了许多盲目的探索,为二十世纪碑派书法大师。"
原名以霖,号三痴、散之,别署散耳、左耳、聋叟、江上老人、半残老人等,斋名散木山房、江上草堂。祖籍安徽乌江,生于江苏江浦县。书法家、画家、诗人、文人。
自幼爱画,6岁入塾临贴习字读古诗文,12岁为村邻书写春联。宣统三年(1911)家道中落,至南京评事街从张青甫学画肖像与工笔人物。两年后因病返乡,自习诗文、书画,问学于乡贤范柳堂,书法得范培开指授。民国18年(1929)赴上海于黄宾虹处学画。民国23年,遵师教诲,旅行写生,行程近万公里,创作写生画稿800余幅,诗200余首。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安徽,潜心书画。八年中共写诗300余首,表达自己爱国忧民、嫉恶如仇的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甘于淡泊,辞绝官府聘请,潜心艺术创作。解放后,他深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一改过去决不为官的态度,欣然接受党和政府委任的职务。1950年当选为江浦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1年又被选为县人代会常务委员。1956年出任江浦县副县长。在江浦任职12年,作诗300余首和大量书画作品。
林散之?
1963年,林散之被江苏省国画院聘为画师,乃迁居南京中央路新寓。60年代末回安徽故宅,不慎烫伤,右手存三指,仍坚持书画创作。1973年书作《东方欲晓》在<人民中国>发表,震动东瀛。嗣后在南京三次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1975年应“荣宝斋”邀赴北京,与赵朴初、启功晤谈甚契。1980年7月起,当选为政协南京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1年在南京举办《林散之书画展》,次年举办《林散之三代画展》。1988年向江浦县捐献书法作品170件,画40幅。江浦县政府在县城建“林散之书画陈列馆”。其书法名重当代,尤以草书成就最著。他擅用长锋羊毫作书,行笔平实劲健,曲中寓直。并以画法入书法,拖泥带水的墨象,极尽焦淡枯润之变,苍劲淋漓。结体跌宕多姿,欹正相互为用,气机行云流水,于似不经意的黑白流布间臻于化境。他亦兼工山水画,尤擅画人物、竹石等,笔致情韵与书法相颉颃。
其画作《黄山图》、《峨嵋纪游》、《终南纪游》等,用笔劲练,皴染深厚,布白独具法眼,密实处蕴藉而不迫塞,虚灵处通脱而盎生机。还善诗。其诗宗唐穴,清新平淡,或咏山川遗迹,或与友人酬唱,或谈书论艺,亦庄亦谐主爱国正气。他倡导走先入后出、师古而变的艺术之路,主诗、书、画并运,共畅机趣。其书、画、诗于海内外产生极大影响。书法家赵朴初赞“散翁当代称三绝”,日本青山杉雨誉为“草圣遗法在此翁”。他曾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书协江苏分会名誉主席,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
1989年12月6日,林散之在南京病逝,享年91岁。死后葬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小九华山麓。著有《山水类编》、《古棠三痴生拙稿》。出版有《江上诗存》、《林散之诗书画选集》、《林散之书画选集》、《林散之书法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