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名人书法欣赏>

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风格

时间: 礼镪1116 分享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如何的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

  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王羲之书法风格特点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后世称他为“王右军”。少学卫夫人,后改从叔父王庚学习。20岁后崇尚钟繇的正书、行书,草书效法张芝,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

  王羲之的书作用“内撅”笔法,使笔画犹如光洁秀劲的折钗股,骨肉调和;结体平正安稳,左右揖让,似斜反正。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不激不厉的风格。楷书作品具有浓厚的隶意,纵向笔画短促,横向笔画张扬,字态欹侧,呈横张之势。行书作品中锋、侧锋并用,而归于中锋,点画之间的顾盼、使转翻折、牵丝引带等都十分丰富;结体欹斜反正;章法突破隶书体系的横式,而吸收草书的章法,以连贯的气势形成纵势,表现出行书的节奏美。草书作品结体开合自由,牵丝连贯,俯仰相应,不少字连成一组,笔画流畅,有强烈的节奏感。

  王羲之书法用笔的六大特征

  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

  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发展演变时期,王羲之擅楷书,楷书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等。楷书和篆隶书相比,线条的中段没有篆隶书沉实、厚重,但起笔和收笔要比篆书、隶书精致、丰富、谨严;在横折的处理上,楷书以转折为主,相比较于篆书和隶书绞转笔法的使转,虽少了厚重和沉实,但多了几分爽利,特别是向下折笔的笔势为行草书打开单个字的结构、加强连带形成字组合和字群,以致整幅作品的贯气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转折用笔在篆隶用笔习惯的基础上,又为王羲之的行草书创作提供了另外一种丰富的借鉴和参考。

  从某一种角度而言,如果王羲之不精研楷书笔法,不把楷书中处理横折的转折笔法借鉴到行草书中来,也许王羲之就不能把行草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获得书圣的美誉。在王羲之之前,张芝擅章草,章草的字是个个独立的,字与字之间没有连带贯气,字与字之间只是从作品整体上有气韵之间的呼应。而到了王羲之为什么发展成了今草,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转折笔法的介入而改变了字中横折笔画“势”的方向,由原来使转笔法“势”的方向是向右斜下而改变为垂直向下或是向左斜下。见前文图七:这种垂直向下和向左斜下的笔“势”是非常有利于行草书体加强字结构的打开、加强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加强字组合和字群组合,为从上往下书写、从右往左展开的行草书的贯气得到了笔势上的强有力支持。

  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承前启后。他之所以能把行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就在于他擅篆隶、精楷书,致力于发展的又是行草书,真草隶篆行所有书体的笔法他都精熟,因而他能总结他之前所有书体的用笔经验、优势为他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他的笔法成为集真草隶篆行诸书体笔法大成者。大量借鉴楷书的用笔习惯,注意起笔、收笔笔法的丰富、精致和做到位,增加了横折时的转折在王羲之的《奉橘帖》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帖中的三个“白”字、“如”字右边的“口”、“橘”字右下部分、“百”的横折等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借鉴楷书用笔的特点和风貌。

  另《奉橘帖》还是“书贵瘦硬始通神”的典型代表。莫将这里的“瘦”误认为纤细,而是遒劲、内敛、爽利的一种表现。周汝昌先生曾讲“看看传世的《兴福寺碑》(俗称“半截碑”)集右军书的好拓本与日本所存的唐人钩摩的《奉橘帖》等名迹,便悟右军的‘瘦’是何等境象”。《奉橘帖》之所以能传达如此的风骨和气韵,和王羲之大量借鉴楷书的转折爽利用笔不无关系。

  二、具有篆隶用笔习惯

  篆书用笔最大的特征是笔笔中锋,所有的转折几乎都接近于平动使转,没有转折(像祁三公山碑等个性风格独特的篆书碑帖除外),曲线较多,几乎没有提按、顿挫。隶书用笔的主要特征是横折几乎都是绞转笔法,转折很少或没有;横直线较多,横直线之中由提按、绞转笔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较多。篆书和隶书共有的用笔特点是起笔和收笔都讲究藏头护尾,尤其注意线条中段的充实、厚重。在书论中,我们经常讲的古法、古质,“法”在哪里,“质”在哪里,可能就深藏在线条的中段里。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有一段关于笔法和线条质感的精彩论述,他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之后,遂难言之。

  在这段论述中,包世臣通过碑和帖的对比至少给我们五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古人用笔比我们高明的地方是线条的中段,而不是起笔和收笔。他这里的古人,应该是指至少唐以前,或是魏晋、六朝时期。二是线条的起笔和收笔由于有明显的动作,比较容易研究清楚,但是线条中段如何做到“中实”、“丰而不怯、实而不空”,就有些困难和不可捉摸了。三是使线条中段充实、厚重的办法是“骨势洞达”,这一点比较难以捉摸,他也确实阐释得比较含糊。四是他把碑和帖进行了对比,碑帖最本质的区别是:碑的中段中实,帖的中段空怯。五是包世臣认为,由于笔法上的原因,线条中段的充实之美从武德以后就没有了。

  包世臣认为“骨势洞达”是解决线条中段中实的办法,笔者觉得阐释的还是比较玄。结合上边提到的篆书、隶书的用笔特点和习惯,特别是篆书和隶书相比较于楷书、行草书等书体,其之所以能做到线条中段充实和厚重,主要有两个措施:一个是使用绞转笔法;一个是用笔速度比其它书体缓慢。

  这些都是篆书、隶书的用笔特点。另外,注意分析《姨母帖》、《初月帖》两个帖中很多字的线条中段部分会发现,每个字线条的中段都很充实、厚重,特别是《姨母帖》中开篇的“十一月十三日”六个字的每一个点画都特别扎实,线条中段饱满、厚重、古朴;还有《初月帖》中“十二日山阴”五字、“道忧悴”、“羲之报”等字的每一个点画都用笔迟涩、有控制,有绞转用笔的扭拗动作,使得线条质感结实、质量很高,绝无一带而过的苍白和空怯。

  三、具有篆隶遗韵特点

  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王羲之的笔法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篆籀意”或者说篆隶遗韵,原因之一是这种用笔是当时相对普遍的一种用笔习惯。由于王羲之当时所处的魏晋时代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过渡时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王羲之具有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是在这一书体过渡时期的一种传承性笔法,这是书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出现的正常结果。而且从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汉简、楼兰残纸等墨迹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残纸、断简的墨迹中几乎都保留着丰富的类似于王羲之这样具有“篆籀意”的绞转笔法,见图十四。可见当时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笔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用笔习惯。因为,这样的绞转笔法虽然在形成的墨迹形态上有粗糙、精致之别,高低之分,但在用笔上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原因之二是王羲之的老师和其本人都擅长隶书或章草。关于王羲之的学书经历和书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之说最为著名。

  晋中书院(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日耳。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尝论右军真行草法皆出汉分,深入中郎;大令真行草法导源秦篆,妙接丞相。 相传王羲之还跟其叔父王廙学书。王廙,“高朗豪举”,“性居傲”,文学艺术修养极深。他曾对王羲之说:“吾诸事不足法,惟书画可法”。

  从上边所引的书论中可以梳理出王羲之书法师承的一条大体脉络:少学卫夫人,得正书的技法。十余岁至二十岁,改师叔父王廙,得众体之妙。二十岁以后,师师之所师,正书、行书宗尚钟繇,草法效法张芝。无论是卫夫人还是王廙,特别是后期王羲之所师法的钟繇和张芝都分别是当时隶书、楷书和章草的顶级大家,还有王羲之自己提到的师法众碑,说明王羲之深受其之前代隶书、章草和诸碑的影响。见图十五,王羲之《姨母帖》,帖中很多字的结体直接取法隶书,以横向取势,线条质感拙朴天真,浑穆高古;用笔上凝重厚重,不计起笔收笔的精致与严谨,突出线条中段的中实之美,横折以使转为主,尽显篆隶遗意。

  而王羲之本人又特别擅长真草隶篆行诸体,在大家熟知的王羲之专擅行草书、《兰亭序》获得“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外,王羲之还尤其精研隶书、楷书和草书。孙过庭讲:“元常专攻于隶书,伯英独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羲献兼之。”黄山谷云:“真行章草藁,无不曲当其妙处,往时书家置论,以为右军真行皆入神品,不知冯何便作此语”。宋陈思《书小史》谓其“擅行、隶书”。可见王羲之不仅是向擅长隶书、章草的钟繇、张芝学习,受到他们的影响,在后人看来,特别是书法艺术成就极高的孙过庭、黄山谷都评价王羲之在隶书、章草等方面也是非常专精的,因而在王羲之的笔法和书风中具有篆隶遗韵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四、用笔速度迟涩

  用笔的速度是影响线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速度几乎不影响线条的形,但却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线条的质感、节奏和内蕴。包世臣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刘熙载言:“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不期涩而自涩矣。”

  所以说,要想得到像北朝人线条中段中实的线条质量,用笔要迟涩。如何才能迟涩,无外乎使用绞转笔法,增加笔锋与宣纸的摩擦力,增加反复短距离折笔的动作。这里包世臣所说的“五指齐力”应包含使用绞转笔法时手指捻动笔管和手上的扭拗动作之意。

  周汝昌先生在《永字八法》一书中引用清人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有一段话:“而吾友顾文宁所藏松雪《黄庭》墨迹,盖临右军本也;用笔颇以侧取致,以瘦标骨,以涩见古——与石刻迥然不同。”可见,只有迟涩,才会有古质。

  周先生又进一步解释说,涩,就是不滑溜的意思。二物接触而发生运动,滑,就是摩擦力小;涩,就是摩擦力大。但书法艺术中的涩又不仅仅是自然而生的涩力,更重要的是书写之人运笔时有意识(或精熟之后无意也成习惯)的涩行——有意的涩。涩行涩进,既要向前行进,又要控制勿滑勿溜。

  羲之本人深得迟涩之真髓。他讲:“凡书贵乎沉静……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 后文又强调“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在当代书坛很多学习二王书风的人,用笔速度感觉都很快,收不住笔,也留不住笔,线条像溜冰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苍白无味。正如王羲之所说的一样,创作一件作品要十迟五急,急的是思考、心思,稳健、迟涩的是用笔,只有笔笔控制、笔笔到位,特别是带着一定的艺术审美情境和状态去运笔创作,有一定审美心态、审美风格的介入,有因思考的迟涩,有有意识的留驻,才会在线条里表现出丰富的内蕴。

  五、转折处以绞转笔法为主

  王羲之在横折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特别是与后世书家比起来,王羲之的横折处理基本以绞转使转为主、转折为辅,而后世书家除了唐代的颜真卿还有时使用绞转使转以外,其他书家在横折的处理上几乎都是采取转折的笔法,使转笔法少之又少。

  《初月帖》、《姨母帖》,在王羲之的这两个帖中,特别是《姨母帖》中所有字涉及到横折的地方,像“月”、“日”、两个“顿”、“首”、“顷”、“痛”、“自”、“因”等字的横折没有一个使用转折笔法,几乎都是绞转笔法的使转。由于这一笔法源自于篆书、隶书笔法中的使转,所以使得横折的线条扎实厚重,古朴浑穆。同时,这一笔法除了使线条具有扎实的质感以外,还使王羲之作品在横折上很少“圭角”,保证线条在气息上郁勃充溢、饱而不漏。

  这一特征也是区分王羲之与后世书家笔法的重要标志。前文论述过,采用平动使转和绞转使转笔法的横折角度一般都大于90度,采用转折笔法的横折角度一般都小于等于90度,因而圆转一些的使转在气象、审美上代表的是宽博、内敛,方折一些的转折在审美上代表的是劲挺、锋芒。综观王羲之的作品,在横折的处理上王羲之使用绞转使转笔法比转折笔法多,这也符合王羲之书法艺术整体审美风格的中和、中庸之道。王羲之有的帖由于在整体审美风格取法上的原因,用转折笔法比绞转使转笔法多,如《奉橘帖》,那是特例。

  六、用笔精致细腻、丰富多变

  在前文的论述中,如王羲之《初月帖》与陆机《平复帖》的笔法比较分析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提及,包括上边分析的王羲之笔法五个方面的特征,都是这一观点的论据,也都说明王羲之在用笔上的精致细腻和丰富多变,更多的时候王羲之的笔法是一种随机赋形、随形赋法,简直是神来之笔,难以捉摸。

猜你感兴趣:

1.王羲之行书书法作品

2.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3.王羲之书法作品落款图片

4.王羲之钢笔行书字帖

5.关于非常霸气的书法作品图片

6.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风格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如何的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

    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书法,现代的书法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色。那么, 关于现代书法的作品,你欣赏

  • 有名的硬笔书法作品
    有名的硬笔书法作品

    硬笔书法是我国现代书法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我国的现代书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关于著名书法家的硬笔书法,你欣赏过吗?下面是学习啦小

  • 颜真卿正楷书法字帖
    颜真卿正楷书法字帖

    颜真卿的书法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他的书法字体被称为颜体,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与临

  • 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书法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

37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