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名人书法欣赏>

黄庭坚楷书书法欣赏

时间: 克浩954 分享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黄庭坚楷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黄庭坚楷书书法欣赏

  黄庭坚楷书书法图片1

  黄庭坚楷书书法图片2

  黄庭坚楷书书法图片3

  黄庭坚楷书书法图片4

  心如砥柱黄庭坚

  名师出高徒这个说法,在书画艺术史上似乎并不适用,很少有师父与弟子达到同样高度的例子,我们常见的一般是这样的情形:或者是弟子水平太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例如唐寅是周臣的学生,唐寅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传奇,而周臣的名号和作品,知道的人却要少得多;或者是师父水平太高光芒照人,弟子只能生活在其阴影下,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不需要列举出来,乃至到了近当代,很多同行甚至以“某某”传人的名号而自豪,完全没了自我。能如宋代黄庭坚这样,以苏轼为师又最终得到世人公认,诗词与书法都能与苏轼并称为“苏黄”,这样的例子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黄庭坚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他的父亲黄庶工诗词,因追慕古代大哲,就采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为自己的儿子命名,大儿子名“大临”,二儿子名“庭坚”。和大多数名家一样,幼时的黄庭坚聪颖早慧,属于神童级别,读书时一眼能同时看五行文字,读几遍就全能背下来,七岁时就能作出这样高格调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此后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中举出仕。

  有缘人注定要相遇的,在诗文唱和、翰墨往还数年后,公元1086年,黄庭坚和苏轼这对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两契的神交至友终于会面。黄庭坚以一方洮河石砚作为赠礼,正式拜苏轼为师。两人的直接相处只有此后同官京师的三年多时间,两人朝夕相伴,黄庭坚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轼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轼也为这样的奇才弟子而高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从文学与艺术的角度来看,黄庭坚与苏轼的交游,两人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造就了两位文学艺术大师的不朽传奇。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这段子翻译过来是这样的,苏轼对黄庭坚说:“小黄,你近来的字虽然看起来很清劲,但有时候笔势太瘦了,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啊。”黄庭坚说:“老师,您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指点,但是,但是……有时也觉得褊浅,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哦!”二人相对大笑起来,认为对方都说中了自己的缺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黄庭坚既是以苏轼为师,也难能可贵地保持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然而,因为对苏轼的坚定追随,最终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纵其才华横溢,却毕生未做高官,因受党争牵累,一再被贬谪至蛮荒之地。《宋史·黄庭坚传》中记载他被贬后“泊然,不以遣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由此可见,黄庭坚不是那种将生命寄之于治世之业的士人,他更崇尚人格的完整。他的修行在于生命体验的完美表达、人世之道的悟取。在世道风波中,他心如砥柱,修行渐深,笔力亦渐深。

  抛开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我们这里只谈艺术,在“苏黄米蔡”宋代四大书法家中,黄庭坚是极特殊的一位,他和蔡襄一样法古,却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推陈出新;他也和苏轼一样富有创意,却是全凭深厚的功力来展现高度的技巧,留给后人无数的启发。在积年累月、博采众长的过程中,酝酿出了他那舒展纵横、雄逸豪迈,奇宕飘逸,沉着痛快的“山谷辐射体”。他的书法,无论大字还是小字、无论行书还是草书,都博大磅礴,震慑人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这个朋友是人间全才、万人迷苏轼,而你是他最得意的门生、最好的哥们,多年来心意相通风雨同舟,那是何等的美妙,即使是因此而饱经风霜磨难、屡遭对手的打击迫害、常年颠沛流离,只要有这样一个朋友,你们可以在一起谈天论地、诗词唱合、诗文唱和、翰墨往还,人间的其它苦便微不足道了。可是,当他先你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那种“失去”的失落与寂寞,又将是如何的痛彻心扉啊!公元1101年8月,一代文豪苏轼病逝于常州,黄庭坚失去了这位终生钦服的良师益友,心中无限悲痛,悬像室中奉之终身。在此后的四年中,他写下无数怀念苏轼的诗文,表达沉痛的哀思和深切的怀念,同时也竭尽全力发扬光大苏轼的文化思想。

  他的晚年被贬谪在偏僻的宜州(广西),生活极其贫困,身居“上雨旁风、无有盖障、市声暄愤”的陋室,曾一度揭不开锅不得不借钱买米,还留下一张借据,这就是后来的《贷钱帖》。他甚至没有钱买好的毛笔写字,用三钱的鸡毛笔照样写出了行云流水的书迹,愈到老年,他的字写得反倒愈好,字里行间毫无衰病之迹,愈加纵伸横溢、舒展大度。他对自己也很有信心: “年衰病侵,百事不进,惟觉书字倍倍增胜”,在这平静如水的文字下,蓄积着多么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啊!

  公元1105年9月,宜州秋天的天气仍然非常炎热,这一天突然下起了小雨,黄庭坚在南楼上饮酒,他喝醉了酒,坐在胡床上把脚伸到栏杆外淋雨解暑,并回过头来对旁边的友人说:“真舒服啊,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这次淋雨受了风寒,几天后,他在宜州南楼去世,享年60周岁。

  黄庭坚书法在宋代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乐于学习他的书法,宋徽宗认为其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评价相当高。明清之际许多大家也都热衷学习学习取法黄庭坚,但都很难超越他。就在几年前,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曾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中国书画艺术品的成交记录,此作品虽然有过真伪的争论,但据文献记载,《砥柱铭》的确是他曾多次书写的题材,“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在那个党争激烈、权力变化莫测的时代,他的人格如砥柱般坚定刚正,他心存远志、胸无滞碍,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

  作者:赵春秋,男,号南山子,中国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工作室导师,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时晴堂艺术馆艺术总监。

252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