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写无奈心情的诗句
诗中写无奈心情的诗句(精选2篇)
克服困难,勇敢者自有千方百计,怯懦者只感到万般无奈。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无奈心情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中写无奈心情的诗句(篇1)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西影向东,步履太匆匆,落花有意水无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东逝水,川流急,雁别北,皆事有去处。绝情谁与懂?往事却如风!
问天不语花落泪,独自一人守空杯。和和睦睦世人醉,为何总是爱拌嘴!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张潮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人去楼已空,霜华今来重,风寒叶枯雾气浓,衣单觉惊天将明,无奈眼长空。
诗中写无奈心情的诗句(篇2)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表示心情压抑的诗词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锺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李商隐《风雨》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只愁飞诏下青冥。——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捣就征衣泪墨题。——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