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何立伟的摄影哲学
摄影师何立伟的摄影哲学
作家,画家,摄影家,何立伟游刃于三种创作领域之间。他说,艺术的门类不同,但本质相通,这些都是他文学上的延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何立伟的摄影哲学,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微单抓拍
好作品需要有故事、有温度的瞬间
检索何立伟的摄影年历,可能要追溯到他刚结婚的时候,那时候他用的是国产凤凰牌胶片相机。随着电子数码产品大兴,何立伟也配备了像佳能5D Mark III这样发烧友级别单反相机,还有一大堆广角、长焦、定焦镜头。不过到现在,何立伟用的最顺手的还是两台微单相机,一台理光GR,另一台是富士。
“很好看,很小,非常适合抓拍,我喜欢抓拍。”何立伟这样解释他习惯用微单相机的原因,在他看来,配上“长枪短炮”的单反相机显得有侵略性,会影响他去捕捉瞬间的那种平衡。
城市记录
地域性表达拍出烟火气的影像
何立伟是地道的长沙老口子,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见证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多面焕新。早年,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部关于城市的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它第一次通过本土作家的视角来反映城市人文,何立伟在《长沙岁月》那一篇章为这座城市代言。
小时候,何立伟住在藩后街,成长于白沙路一带,每次去天心阁附近的姑妈家吃红烧肉,都要走街串巷,而那些沿着石板路两边排开的补锅店、箍桶店、染布坊……构成了何立伟难忘的年少记忆,只是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感受着城市发展的欣荣,也慨叹着里面说不清道不明的流失所在。
对他来说,将长沙这座城市的影像记录首度“触网”发布,结缘于一个叫“小众菜园”的频道论坛。那时,大家都喜欢在论坛灌水留言。他将扫街拍出来的照片,以长帖的形式更新到网上,随之收获来自国内不同地方、甚至是海外的点赞好评,帖子也常常被置顶推荐。“那些大城市跟我们长沙这种麻石小街不是一个调子”,接地气的何立伟拍出了深具烟火气的作品。只可惜,家中两度遭贼,这些珍贵的城市影像早已不知去向,采访言谈中也听得出何立伟无奈的叹息。
用镜头记录城市,用笔写下生活,何立伟一直没有停下创作。前两年还举办过方言摄影展,他认为现如今很多建筑都是用“普通话”在打造,缺少“方言式”建筑,城市之间更像克隆一般。而提起最近的扫街拍摄,何立伟说已经把镜头对准了在拆迁改造的潮宗街,“长沙有的街道现在不在了,感觉我还抢救了许多的影像。”他说道。
于是,他带着微单走了天涯,在加德满都抓拍到眼睛澄澈的尼泊尔小孩,去了朝韩“三八线”拍到了军人,又或者是在里加的商业街上捕捉到老板与员工四目不相望的握手瞬间……异域风景各不相同,而留在何立伟镜头之下的景象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只关乎于人与他们生活的瞬间。
影像聚焦
“我的焦点就是我的观点”
对一些摄影师来说,他们并不喜欢照片配上文字,认为照片能说明一切,而且文字反而会限制了想象。对此,何立伟有着自己的见解,“我的文字不是对照片的图解,并不是对它进行简单说明,更像是一种组合,一种文学和摄影的邂逅,它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它会产生出更多的东西。”
不管是写作,画画,还是摄影,都是何立伟在文学上的延伸。“有些东西我是用文字来表达,有些东西是用绘画线条来表达,有的则是用摄影来表达。”何立伟一言概括之,这些都是他对社会的感知与爱憎,以及人文立场的表达手段,并且把对人的关怀倾注于其中。“我的焦点就是我的观点”,何立伟说。
猜你感兴趣:
2.摄影师励志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