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照片立体感可以这样拍出来的
下面以几何空间感、层次感和空气感的营造为例,用干货技巧演示怎么拍出照片的立体感吧~
几何空间感
为了有别于空间感的表述,这里早前面加上“几何”二字,是为了更多地从物理空间角度去描述空间感的形成。基于“近大远小”的线性透视原理,几何空间感是指包含透视线引导、疏密和遮挡关系在内的,因物理空间差异造成的,任何能让人产生实体空间的感受。在摄影中,线条引导、夸张前景和重复图案都是制造几何空间感的好方法。
方法一:利用画面线条引导实现
线条引导是独立于画面的第三条线(摄影部落Smoking.无名作品)
摄影画面说白了无非也就是点线面的构成,线条具有指向性,当画面和延伸的线条产生线性汇聚,即产生照片的空间感。现实中有很多天然的线条,比如马路、河流、地平线等等,在前期拍摄构图的时候,选取这些“天然线条”,不仅能突出空间感,还能将观众视线引导到画面的主体,增强视觉冲击力。
方法二:超广角制造夸张前景
广角可营造强烈透视感(摄影部落西风瘦马作品)
超广角具备变形透视特性,通过超广角+低角度贴近拍摄,我们能夸张的表现前景物体大小。如果前景明明是相对较小的事物,画面中却表现的和背景中原本较大的物体更大或者差不多大,通过大家的原本对事物大小的认知和线性透视规律,观众也就马上知道了两者的前后空间关系。
方法三:构图选取重复图案
重复图案不断缩小,也能带来空间感(摄影部落小眼儿-聚光作品)
在构图的时候,特意选取重复的物体也可以制造空间感,例如面对马群、花海这样差不多大小的重复物体时,视线所及范围内,物体由近至远不断缩小,可感受到衍生出去的空间感。
层次感
摄影中的层次感主要指影像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以及其形成的前、中、远景的关系。层次分明的照片有主次之分,可以很容易区分近景、远景的空间关系。
方法四:虚化前景
如果一张照片给你的感觉是颜色丰富,立体感明确又非常得活灵活现,我们就说这张照片的层次感非常好。虚化前景是最容易制造照片层次感的方法,只需要使用大光圈或逼近主体就可以虚化背景,获得主体清晰,和背景明显分离、层次分明的照片。
树木花草是重要的虚化前景素材(摄影部落焕焕作品)
例如拍摄人像时,采用小光圈,那么无论是花朵还是花朵后面的人都是清晰的,照片就很难区分花朵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也缺乏层次感,但如果你采用大光圈,把花朵虚化得一片模糊,这样就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突出了花朵与人物及背景间的距离,层次感立现。
方法五:制造前中后景
构图是依靠摄影师的审美和直觉的,画面没有显而易见的前中后景时,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的方法主动制造前中后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山脚下拍照的时候由于低机位,物体相互遮挡,效果不及山腰或山顶的产生透视关系和立体感。
前景中景远景可丰富画面层次(摄影部落班班作品)
一张风光照片,只有群山或碧水,是很难突出风光的大气壮美,但如果在拍摄时包含了近景和中景,在衬托远处的风光,层次感就出来了。
空气感
空气感听起来玄乎,多见于风光摄影,特别是在云雾缭绕的场景。它最初是起源于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由于距离不同,光线在空气中穿行时会损失和扭曲,色彩随着距离变化而变化,越远的物体反差越低,细节越少,颜色也越偏蓝。由于这符合了眼睛观察的习惯,也就带来了空气的质感。
方法六:虚化背景
空气感是由于大气及空气介质使人们看到近处的景物比远处的景物浓重、色彩饱满、清晰度高等的视觉现象。由于光线造成的照片色彩变化,能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质量和远近距离,“虚化背景”能使主体物体清晰明艳、背景模糊暗淡。
“虚化背景”最容易表现空间的远近(摄影部落清欢作品)
有别于前面的几何空间感,空气感更多是光学上给我们的感官感受,在日系照片里经常出现。
方法七:注意选取拍摄时间地点
最经典的代表其实是丁达尔现象(摄影部落大花生作品)
要制造空气感,还要注意选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场景。空气微粒越多越容易体现空气感,拍摄时间最好选清晨有较多水汽的时候(但也不能是大雾天气),场景以色彩艳丽或有纵深关系的场地为佳,树林和公园都是不错的备选,拍摄时除了前面提到的,使用侧逆光也会比顺光拍摄出彩。
在不少教程或帖子里,我们常常可看见以下形容,“这照片空间感层叠、不单层次丰富,还充满着迷幻的日系空气感,等等,里面出现的和立体感形成相关的几个专业名词:空间感、层次感和空气感,他们都是照片变得立体的重要原因,注意这些词语的不同并在拍摄时加以应用,照片变得吸引而丰富一点也不难~
总结
在不少教程或帖子里,我们常常可看见以下形容,“这照片空间感层叠、不单层次丰富,还充满着迷幻的日系空气感,等等,里面出现的和立体感形成相关的几个专业名词:空间感、层次感和空气感,他们都是照片变得立体的重要原因,注意这些词语的不同并在拍摄时加以应用,照片变得吸引而丰富一点也不难~
原来照片立体感可以这样拍出来的
上一篇:如何拍出照片的立体感?
下一篇:如何拍摄立体感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