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演出现场,怎么拍照最好看?
在音乐演出现场,怎么拍照最好看?
经常被问到“摇滚现场摄影需要注意什么”,我的回答都是:“注意安全!”
摇滚摄影,我觉得客观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非常混乱的现场环境所带来的干扰,在摇滚现场(特别是较小型的演出场地),变化迅速又非常复杂的灯光,加上异常混乱的周遭环境(童鞋们可以百度下POGO,MOSH,死墙这些名词),都会给拍摄带来各自各样客观存在的难题。
拍摄摇滚现场其实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乃至危险情况。我在这些年的拍摄过程中也受过不少的伤,比如右眼被乐迷挥舞的金属礼捅进去,后脑勺被踢过也被手肘砸过,太阳穴被乐手甩琴的琴头砸中过,脖子被踹过,被人群踩踏过,肋骨被踹过,其他小伤更是多了去了……这些年下来听力多少也有受到影响。所以在这些方面,一定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安全,其次是设备安全。
/ 准备工作 /
说到心理准备和其他方面的准备的话,我觉得拍摇滚演出一定要做好耳朵饱受“轰炸”的心理准备,这时候有个防噪音耳塞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然后就是准备一些高热量饼干之类,在长时间拍摄户外演出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吃不上饭,而这样高强度的拍摄对体力的耗损又特别大,所以这方面的应急准备是很有帮助的,随身带一些创可贴之类的也是同理。
/ 技术问题 /
我觉得拍摇滚现场,对音乐的热爱应该是第一位的,技术可以摸索,理念可以培养,但是只有对音乐的热爱,才会让你真正地习惯、熟悉和沉醉在外人看来“疯狂”的摇滚现场当中。
况且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的拍摄习惯,没有绝对的好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技巧也是为自己的拍摄理念服务的,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更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以下是我的一些拍摄习惯,可作为参照:
1、M档
首先,我推荐用RAW格式,M档,这是最基础的。
在摇滚现场拍摄,摄影师要有足够快的反应速度和提前预判能力。加上现场光线复杂,熟练运用M档这些基本功要比较扎实。
2、盲拍
我自己来说,在摇滚现场往往喜欢较快的拍摄节奏,我在超广角上比较喜欢盲拍,摇滚现场的环境非常复杂,通过盲拍把双眼从取景框解放出来,我可以更好的观察和分析现场的种种情况,尽量让自己用相对快的速度不错过现场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靠手去感觉机身震动判断对焦是否成功,如果没对上,直接调整手腕动作让机身合焦。
有的时候我冲进POGO的人群拍摄,这种环境极端复杂,如果看着取景框慢慢拍会有很大危险,这样情况下我会把镜头拨到手动对焦,靠左手食指勾动手动对焦环,大概知道手指勾多少力度,手动对焦环可以转动相应的距离,然后再配合身体移动估焦去进行盲拍。
这样就把双眼解放出来,更好的寻找一个个合适的拍摄时机,也可以更好的躲避危险。
3、超广角镜头
如果是在小型酒吧/livehouse的话,往往摄影师和舞台之间的距离很近,这样的时候最好是用超广或者带有广角端的标变去进行拍摄。这个时候,大长焦镜头或者很多新手为了弥补暗光环境的劣势喜欢在半幅机身用的50mm1.8或者50mm1.4大光圈定焦,在焦距上就容易显得太窄了些。
其实每个焦段的镜头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距离感,摄影师找好适合环境也适合自己习惯的距离感是最重要的。有许多摄影师喜欢用鱼眼镜头拍摄,但是用鱼眼的前提是需要非常好的距离感,如果距离不合适,往往拍出来的东西就因为过于广而显得很“空”,在第一眼的视觉冲击过后,很难有值得认真感受的东西留下。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合理搭配焦段(有两架机身更好),大场景和细节互相搭配,在节奏上就比较好安排。
我在Livehouse往往是主机身挂超广角,副机身挂50mm1.4(或者标变镜头)。在拍大型演出时,一个机身挂超广角镜头,一个机身挂长焦镜头。外闪装在有超广角镜头的那台机身上。
4、光线的运用
在演出现场,会有很多华丽的瞬间可以捕捉。大部分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时候比较喜欢捕捉演出者的动作,神态等等。我个人更喜欢把更多精力用在现场光线的分析和运用上面。对于光线,先是读懂,然后分析,然后才是合理的运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拍摄习惯,因人而异。
比如这张,许多朋友看这张照片以为是专门的舞台布景,其实不然。这张照片是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拍摄的苏见信(信乐团原主唱),当时的环境就是最简单的舞台烟雾和一盏面部追光灯,但是我绕到他背后拍摄,找准角度,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运用好了灯光往往会拍摄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5、合理运用黑白
有的时候,合理地运用黑白,一方面是可以避免灯光环境的极度不利影响,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突出质感。
6、闪灯慢门要慎用
也有许多朋友喜欢用闪灯慢门的技巧, 对于这个,我是觉得,乍一眼可以拍出看似“华丽”的照片,但其实很难拍出值得反复阅读的照片。对于大部分朋友,我并不是太推荐。
7、克服昏暗的光线环境
至于昏暗的光线环境,我认为这是必须克服的。面对一个重要的瞬间,“拍到”是首位的。在那个瞬间,宁可开高ISO去确保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也好过事后面对着RAW格式一片死黑的暗部发愁。
2013~2014深圳跨年迷笛第三天晚上,这位摇滚老奶奶“跳水”,在人群中被无数的双手传递,同时她也高举自己的双手。人海后排的光线极其微弱,但这个瞬间太重要了,必须被记录!最终的数据是F4,1/160秒,ISO 12800!在这个瞬间面前,噪点重要吗!?
/ 拍摄理念 /
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的拍摄理念,我一直希望自己的照片,不单纯是一个现场某个时刻的简单记录,而是能够成为人们脑海里关于一次演出记忆的直接映射。用一张照片,代表一场演出,乃至能够通过照片传达出音乐内在的力量。
对我而言,我希望自己的摇滚拍摄可以更多挖掘出摇滚现场那跨越年龄、性别的对音乐的爱。摇滚乐不单是热血的抗争,还有温柔的爱、平和的包容……所以我希望自己的照片可以在单纯的演出记录之外,给人更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摇滚的狂暴动感之外,也给观者带来些许属于摇滚乐的大气、温暖和感动。
我觉得对于自己的拍摄对象,多感受,多总结,多思考,就可以帮助形成自己的拍摄理念,当你在理念和经验上都有一定的积累后,所谓“个人风格”的基调就是自然而然的。
当然,随着不断探索,理念也会发生变化,这在照片上体现的也特别明显。我自己每次拍摄也尽量会带着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理解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