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箱修理方法有那些
音响系统有时候会出现各种毛病,可能你就会打电话让别人过来维修了,其实在家的话也是可以进行维修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小音箱修理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小音箱修理方法
一、音响音乐无声
1、取有线话筒一支插入合并式功放机的M1C(话筒)输入口,打开功放电源,打开话筒前置输入控制钮旋到十二点钟位置,把话筒输出音量钮旋至十二点钟位置。打开话筒开关喊话,如话筒无声,则依次把话筒的直插分别插入另外的两个话筒输入口测试,所有输入口均试过之后仍无声则可能功放已有故障,可电话联系工厂的技术工程师咨询处理方法,在不具备电子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应把功放的故障状况写在小纸片上并将小纸片贴在功放机上,包装好后返厂维修。
2、如依照上述方法后话筒有声而音乐无声则应先检查音源(VOD)的输入是否正确,输入的线材是否完好并已合理地连接在攻放机上,如线材完好,连接正确,但音乐仍无声,可检查功放前面板上的音乐输入端口选择是否与音频输入的端口一致,把输入端口重新选择至有音乐声即可(如果线材从VOD输出后接在功放的“CD”输入端,而功放前面板上却选择了”VOD”的端口,那么音乐肯定无声)。
3、如上述检查操作后音乐仍无声,话筒有声,应检查VOD是否存在故障。可把功放机搬到一间音乐和话筒均有声的房间去对照检查,如果在别的房间音乐有声,则可检查VOD(点歌电脑)是否有问题。如果VOD的设置或输出有问题则重新设置解决便可。
4、如果音响用专业前级加专业功放的组合,检查也大致与上述方法一样。
二、音箱声音不正常
1、音箱一般不可能一下子烧坏高、中、低音所有单元,因此如果音响无声,请先检查VOD、前级、功放是否有问题,确定后再检查音箱。
2、音箱发出“卜卜”的异常声。
①拆开箱网,检查箱体是否有漏气,单元在箱体上是否安装牢固(有时单元安装不牢固,大功率大动态的使用过程中单元的铁边与箱体产生碰撞也会发出漏气的怪声),如各个单元都安装牢固,仔细聆听判定异常的声音从哪只单元发出。
②拆下声音异常的单元,把单元平置于地上,检查泡边是否破漏脱胶,防尘帽是否脱胶(通常“卜卜”的声音与上述的原因有关)。如无脱胶和破漏,则用右手指作三角状平衡自然地向下推压单元的纸盘(正常的单元向下推压时,应无任何杂音,而擦边、音圈变形等原因的单元则会发出异常的杂音。)
③如单元安装不牢发出杂音的,重新安装牢固即可,如果单元泡边或防尘帽脱胶漏气,用农机胶(路边补皮鞋用的胶水)密封补上自然风干即可。
④检查音箱铁网与箱体的接触点是否无泡沫胶缓冲条,如无则加贴胶条便可清除杂音。
⑤如果是喇叭单元烧坏,应发还厂家维修,因为音圈和纸盆会影响音色,如果不使用原厂的音圈和纸盆,喇叭的音色就变了。
三、音箱反相
在实际使用中,音响开响一只音箱后感觉不错,但同时开响两只音箱后,声音变得干涩、低音量能没有成倍增强,反而量能变小或无明显增强,这种现象是音箱反相的缘故。可用如下方法解决。
1、检查功放输出端的音箱线连接是否正确(应把正极连到正极,负极连接到负极,一般正极为红色。),再检查音箱线接入音箱的端口是否连接正确,如果是系统连接的失误造成反相,则恢复正确连接便可。
2、如果是音箱单元安装反相,则拆开音箱,检查低音单元的连接线是否接错,如果错接,把两条线重新正确连接便可。另外,可用一节电池作极性测试,用音箱线轻触电池,看喇叭单元的动作方向。音箱线的正负极与电池的正负极相碰后如果低音喇叭向外动作,则相位正常,若喇叭内缩则为反相。
3、另外,如果是音箱安装反相,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功放的输出端上把一只音箱的音箱线正负极反接便可。
四、话筒发“丝丝”的杂音
1、检查连接线(特别是地线)是否有脱焊、接触不良等状况。如有,重新焊上便可。
2、检查话筒线是否有内断而接触不良等问题。如有内断则应换线。
选购音箱误区
1 2.1音箱的低音音质比2.0音箱要出色
误解1:2.1音箱的低音音质比2.0音箱要出色
2.1音箱是从2.0音箱发展而来的音箱产品,大多数的2.1音箱都采用中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分离的设计方案,他们的分频点在200-300Hz左右(此外,采用全频带卫星音箱设计的产品低音单元起到的是低音加强作用,这个设计更类似目前家电的AV系统,分频点的选取可以更自由)。由于低音单元从两个声道中独立出来,并且集合在一个箱体当中,因此他的结构和单元尺寸不必像一些2.0音箱那样受到限制,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其低频效果(音效)可以做得比2.0好。
但是具备低音单元的2.1音箱音质真的要比2.0的好么?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对音效与音质、量感与控制力概念的误解。低音量感可以做得很足的2.1音箱会给人低音充实的感觉,但是大多数的低价2.1音箱低频音质都并不理想。
低价2.1音箱大多采用4"口径的低音单元,通过箱体的增强得到类似大口径单元的量感。但是小单元通过混响得到的声音在声音密度上依然无法与大口径单元相比(当然也不是单元越大越好)。最明显的实际表现就是给人低音松散、发闷的感觉。
点评:我们只能说大体上同价位的2.1音箱会比2.0音箱低频出色一些。对喜欢看片打游戏并且对声质要求不高的朋友来说,2.1音箱更为适合;喜欢听音乐的朋友可以考虑提高投资预算,购买素质好的2.0音箱产品。
2 只要是木质音箱,音质就有保证
误解2:只要是木质音箱,音质就有保证
木质板材按材质分类可分为实木板、人造板两大类。目前除了地板和门扇会使用实木板外,一般我们所使用的板材都是人工加工出来的人造板。其中比较适合用来作音箱箱体的就是密度板中的中密板(MDF)。
密度板也称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材,按其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板、中密度板、低密度板。密度板由于质软耐冲击,密度均匀,也容易再加工,因此成为了制作音箱的理想材料。
刨花板是用木材碎料为主要原料,再渗加胶水,添加剂经压制而成的薄型板材。按压制方法可分为挤压刨花板、平压刨花板二类。此类板材主要特点是价格极其便宜;其缺点也很明显:强度极差。一般不适宜制作较大型或者有力学要求的产品。
从以上两类材料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刨花板是不适合用来作音箱箱体材料的。由于质地松软空隙较大,这类板材比较容易受潮发胀,特别是在南方比较容易潮湿的地方,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发胀后的箱体会产生变形,音质会受到影响。所以购买前不要认为买了木质音箱就万事大吉了,先看看所用的木质材料是刨花板还是中密板为好。但由于一般的音箱厚度都不会太大,加上外部一般都采用贴纹装饰,因此掂量重量和通过目测都不太好分辨清楚。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不要购买太过廉价的杂牌产品,选择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品牌产品品质会有较好的保障。
此外,一些卫星音箱都采用塑质材料,但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塑质材料音箱音质肯定不如木质音箱。音箱箱体对材料的要求是不容易产生谐振,影响音质。只要塑质音箱经过一些特殊设计或采用特殊塑质材料,并且有良好的工艺保障,同样能够达到较好的声学效果。
点评:影响音箱音质的因素很多,新技术的开发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选择。因此,新材料音箱未必会比木质音箱差,不能一概而论。购买前还是“耳听为实”一下好。
3盲目追求所谓Hi-Fi或多声道
常识性误解3:盲目追求所谓Hi-Fi或多声道
Hi-Fi是喜爱音乐的朋友对声音还原近乎苛刻的追求,为了达到真正的Hi-Fi,在回放器材上的设计制作上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以“Hi-Fi”为卖点。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多媒体平台上,要达到Hi-F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厂商们追求多媒体Hi-Fi化的精神可嘉,但是却有些言之过早。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盲目的在多媒体领域追求Hi-Fi也是不可取的。
由于录音环境的特性所致,2.1构架的多媒体音箱即使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Hi-Fi。“High Fidelity”即高度忠实原声的声音回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i-Fi。由于传统录音方案上都是参照2.0音箱构架回放进行设计的,因此将低音单元合并为一个发音体,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是不可能达到原声的忠实还原的。
盲目追求多声道回放也未必是您最合理的选择。价格高昂的多声道音箱系统并不一定适合音乐类作品的回放,如果您的PC多用于上网、工作、听音乐,那么如此高的价格可以买一对素质相当不错的2.0系统了。而如果您的PC一般多用于电影的回放或者玩各类3D游戏,那么多声道系统会比较适合您。我们认为在购买前明确自己的偏好是一个“说起来容易,真正作出明智决定难”的事情。
点评:合理理智的消费观会为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听音环境考虑音频器材的合理配置是明智之举,奢侈品的消费您还是悠着点好。
4频响越宽音质越好
常识性误解4:频响越宽音质越好
发烧友喜欢用频率来说明问题,因为真正的听乐者大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各类乐器的特性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频率入手考虑问题就自然而然了。但是音质的好坏与频响宽度并没有必然联系;而一些厂商在频响范围标注上的猫腻也令这个指标变得越来越不可参考。
低频要下潜至30Hz并不容易,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功放部分的频响下限,一些厂商故意将功放频响当作音箱频响的做法我们并不赞同。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厂商,一些国外厂商也同样作出类似标注,令人齿冷。某著名随身听厂商的产品就曾经在自己的普通耳机频响范围标注上注明16Hz-20kHz,并且清一色的如此标注。我们建议大家在考虑购买前,不要太注重这个参数为好,以免受到暗示影响了您对产品的试听感受。
比起标称值,频响曲线更能说明问题。虽然行业内一向有“好曲线未必靓声”的说法,但是也有发烧友发出“没有好曲线更不可能出靓声”的口号。实际上,频响曲线说明的是音箱在各频段上的着重点特性,我们应该参考他的曲线得出正确的高低频延伸性能判断。置于音质问题,的确不是一个频响曲线能够说明的。
点评:频响参数是比较重要,但是并不绝对,它只是衡量声音回放的一个面而已。由于可以衡量产品声学性能的参数大多不好理解,因此一些厂商会在较好理解的参数上“下功夫,消费者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