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生活技能学习 > 修理 > 微波炉的修理

微波炉的修理

时间: 林佳1076 分享

微波炉的修理

  微波炉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常见,但却极少有人知晓微波炉的原理和维修技巧,下面学习啦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微波炉的原理与维修技巧。

  修理微波炉的方法

  现象:屏幕无显示,整机无电压

  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1.电源线是否插好。检查电源线。

  2.炉门是否关好。关好炉门。

  3.电源线插点松动、脱落,打开外壳检查,插点松动。(蓝线——温控器,棕线——保险丝,花线——接腔体)

  4.温控器(热切断器)线脱落,损坏。打开外壳检查,安装。

  5.门控开关松动,脱落,烧保险管。打开外壳检查,更换保险丝。

  6.保险管脱落,烧坏。打开外壳检查,检查保险丝。

  现象:屏幕有显示,不工作

  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1.门控第一节开关插线脱落或开关松动。打开外壳检查,是否脱落。

  2.门控第一节开关损坏。打开外壳检查,更换微动开关。

  3.门控开关支架损坏。打开外壳检查,更换支架。

  4.电脑板微波控制器松动。打开外壳检查,把所有插点都按1下。

  现象:屏幕有显示,风扇电机不工作

  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1.风扇电机接线脱落。打开外壳检查,查看风机线头。

  2.风扇脱落,损坏。打开外壳检查,安装风叶。

  3.风扇电机损坏。打开外壳检查,更换电机(专业人员)。

  现象:通电屏幕有显示风机工作

  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1.高压保险管坏。打开外壳检查,检查保险管。

  2.搅拌器不转动或脱落。打开底盘螺丝,检查搅拌器电机。

  3.搅拌器电机损坏。打开底盘螺丝,更换搅拌器电机。

  4.磁控管接线脱落或损坏。打开外壳更换(专业人员)。

  5.电脑板上微波控制器接线松动,脱落。打开外壳检查所有插头。

  6.电脑板损坏。打开外壳更换(专业人员)。

  现象:加热正常,有异常响声

  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1.搅拌器滑片松动。打开底盘专业人员检查。

  2.搅拌器滑片有毛刺。使用一段时间后没有响声。

  3.搅拌器松动。拆下底盘螺丝调整电机。

  4.搅拌器滑片脱落,造成与腔体打火。专业人员检查。

  5.腔体轻微打火。专业人员检查。

  6.风扇有异物碰擦。打开外壳检查。

  7.变压器松动。打开外壳检查。

  8.隔热板松动。打开外壳检查。

  9.变压器底部螺丝未固定。检查变压器螺丝。

  现象:操作面板有轻微松动

  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1.面板壳下端扣点损坏。更换控制面板。

  2.面板壳与腔体有缝隙。打开外壳,调整面板。

  3.腔体变形。打开外壳,调整腔体。

  微波炉清洁维护

  (1)每次用毕,用湿毛巾将炉的内壁及转盘抹净,再用干毛巾抹去所有水分,并将炉门打开片刻以通风散热。抹干净门缝及门铰,切勿遗留新物引致炉门不能开关而泄漏辐射。

  (2)炉壁四角、四周与炉门相接之处,应常保持清洁。如有清洁剂或食物碎屑及油渍残留在门铰及门缝上,可用湿布沾些中性洁剂擦去,切勿用磨洁布或粗糙带腐蚀性的清洁剂去擦或用小刀去刮,致伤炉壁的金属保护层。微波炉用过后若不随即擦拭,很容易在内部结成油垢,所以只好用特别的招数除垢:放一杯水入炉,大火煮2至3分钟,让微波炉内充满蒸气,这样可使顽垢因饱含水分而变得松软,容易去除。

  (3)如炉内有异味,可置一杯水入炉内,加一汤匙柠檬汁或白醋,大火热2至3分钟,移去杯子再拭净,异味便会消除。

  (4)炉的外壁要时加清洁,以除去因日常烹调而引起的油污,免减低微波炉的效能。

  (5)炉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在断开电源后,使用湿布与中性洗涤剂擦拭,不要冲洗,勿让水流入炉内电器中。

  使用微波炉注意事项

  不宜将折叠的金属放在微波炉中。折叠的金属在微波加热的情况下会产生电弧(火花),当微波使金属累积电能,捏成一团的金属使电流跳过空隙,并产生电弧。如:用铝箔折成的小球放在微波炉加热时,表面用出现火花。

  此现象对现代微波炉而言不容易产生危害,但仍有风险且使用金属容器会影响加热效果。

  平面的金属若置于微波炉中亦不可碰到炉壁,否则电流经炉壁传回磁控管,并使磁控管熔化,引致短路。

  使用微波炉加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含有大量脂肪的猪肉时,应在容器上方加上盖子,以免脂因过热喷离肉类至炉内部。

  不可将保鲜膜与食品一起加热。若使用保鲜膜,应选择“不含有PVC”或“可用于微波炉加热”者,并避免直接碰触到食物。PVC经加热会释放出氢氯酸,有机会附着在食物上。

  不可把带壳的全蛋直接入微波炉烹调,因为蛋壳不透气,加热会因内部气压增加造成爆裂。

  加热液体时应避免单独入微波炉加热,要放置搅拌棒等以助热能释放,加热后不应立即取出,以免突沸灼伤。

353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