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生活小常识>

有关于麦加朝觐的知识

时间: 燕华640 分享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朝觐是伊斯兰教五大基本功课之一。那么,关于麦加朝觐的知识你了解吗?

  麦加朝觐的知识

  根据伊斯兰教规定,凡具备相当条件的穆斯林男女毕生去麦加朝觐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这些条件包括:第一,必须是成年人(教法规定男满12岁,女满9岁,一般为年满14岁必须承担宗教义务者)。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年迈体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长途旅行或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者,不承担朝觐义务,但是,可以出资请人代朝。第三,妇女非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第四,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第五,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

  朝觐的第一道程序是受戒。朝觐者在进入麦加禁地前,必须在其外围的5大关口受戒。首先要举意,即立意受戒朝觐、祈求真主保佑朝觐顺利进行并认可朝觐者所完成的这项功课。其次,洗小净和大净,将身体局部和全部沐浴干净,以净洁之躯进入净洁神圣之地。再次,男子更换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块未经缝制的白布,不着内衣,不戴帽子,不穿袜子,不穿缝制之履;妇女可穿平时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妆,不裸足。

  朝觐的第二道程序是举行瞻礼。进入麦加城后,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观瞻天房并盛赞真主,逢人少的时候,可以上前亲吻黑石。其意义在于表示自己应召而来,谦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禁寺坐落在麦加市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总面积达30.9万平方米,再加上周围宽阔的广场,可容纳百余万穆斯林同时礼拜。为了保持伊斯兰教的尊严和神圣性,禁寺绝对禁止非穆斯林进入,即便是国家元首、外交使节,也不例外。禁寺建筑庞大,气势恢宏,结构严谨,装饰华贵,庄严肃穆,典雅大方,充分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典型风格。64道拱形大门,95个出入口使禁寺四通八达。地面铺以白色大理石,在阳光的辉映下,光彩夺目。围绕禁寺的9座高达90米的白色宣礼尖塔,直刺蓝天,极其壮观,给人一种庄严神圣之感。


麦加朝觐的知识

  禁寺的中心是天房──克尔白。镶嵌在天房东南墙角上的黑褐色陨石(玄石),直径约30厘米,是转天房仪式的起点和终点。禁寺东南方有一金色圆顶小亭,连同基座约3米高,四周用透明玻璃封闭。玻璃内罩有一块石头,这就是著名的易卜拉欣驻足处。据说当年易卜拉欣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建筑克尔白天房,石头上还有他留下的深深脚印。)

  朝觐的第三道程序是环游天房。进入禁寺中央广场,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后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同一节奏、同一呼唤、同一动作、同一目标,几十万朝觐者构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达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并体现他们团结、有序、守纪的精神风貌。

  (因为几十万人同时转天房,所以十分拥挤。为了怕出意外,上到禁寺的二楼长廊。这里人虽少些,但长廊的柱子及其它建筑物又使人迈不开步子。最后,上到禁寺三层的平台上,在这里围绕天房一圈有1400米。平时缺少锻炼的,赤脚走在坚硬的大理石地面上,还不到4圈,就感到两腿发酸,举步维艰,有些坚持不住。)

  转完了7圈天房,然后,去易卜拉欣驻足处附近,礼了两拜。接着,又按规定在位于天房东北的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走7趟,总共行走12000多米。禁寺周围有500多个饮水处,转完天房的哈吉们可以任选一处,痛痛快快地喝杯“赞目赞目”(渗渗泉)水,不仅充满了对安拉的感激和对先知的怀念,而且甘冽的泉水沁人肺腑,让人劳顿尽消。

  关于洗天房---洗天房的仪式非常隆重,只有参加朝觐的国家元首、沙特王公大臣、宗教领袖、驻沙使节和朝觐团长中的少部分人才有机会参加。准时来到禁寺附近的沙特王宫会议大厅,与其他七八十位贵宾一起,从警卫人员组成的人墙中依次走向天房。当286公斤黄金镶成的金门徐徐打开时,禁寺内数以万计的哈吉向着天房举手致意。如果说哈吉是“真主的客人”,那么进入“真主的房子”的哈吉“赛瓦布”(指真主的报酬)就更大了。当登上阶梯,双脚迈进天房时,看到一些人激动得小声啜泣着叩头礼拜。天房内是空的,里面没有任何崇拜物。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收复麦加后,就捣毁了克尔白殿内360尊偶像及多神崇拜的祭台,只留下那颗玄石作为转天房起点与终点的标志。真主无形无像,但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更加凸显了天房的神圣性。天房由弥足珍贵的三根沉香木柱支撑着屋顶,顶上有很多有规则的方格,用阿拉伯文书写着“清真言”或历次修建的记录。四面墙壁用青绿色大理石贴面,地面则铺满白色大理石。一盏水晶吊灯把天房照得通明,几案上香炉内薰香袅袅。整个天房显得那么温馨、和煦、肃穆与圣洁。

  世界任何地方的穆斯林礼拜必须朝向天房。而在天房内礼拜,则朝向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都是可以的。洗天房只是象征性地擦拭天房墙壁或地面,并不是用水去洗。一进天房,有的人就用事前准备好的白布擦拭,有的用阿拉伯头巾或阿拉伯袍,有的则脱下西服、解下领带擦拭,然后当作圣物加以珍藏。当完成洗天房仪式,恋恋不舍地走出天房时,马上被哈吉人群包围起来。不分国籍和民族,不分语言和肤色的老少穆斯林,争先恐后地握手,热情地道“色兰”祝贺,并以此“沾吉”。

  朝觐的第四程序是站驻阿拉法特山。伊斯兰历12月9日被称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觐活动至为关键的一天。届时,朝觐者先于头日离开麦加到7公里外的米纳山谷过夜,然后到位于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纪念人类友好团聚,纪念穆罕默德发表临终演说,同时忏悔过失、罪孽,并祈求得到宽恕。

  按照朝觐规定,希吉来历(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8日至13日是大朝(正朝)的日子,在规定的日子完成所有规定功课的人,才能成为哈吉。

  12月8日进驻麦加城东南七公里处的米那。翌日晨礼时,再由米那到距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阿语“相认”之意)站驻一天,是为大朝日。这是兴奋、敬畏、赞颂和知觉的一天,是朝觐的要素。缺少这一天的功课,整个朝觐被视为无效。在阿拉法特站驻到黄昏时分,动身返回米那途中,要在一个叫穆兹得里法的地方停留,按规定做完拜功,抽空在地上拣拾49颗或70颗花生大小的石子,准备射石打鬼。晨礼后返回米那。这一系列活动中,哈吉们都要赤脚或穿拖鞋,同样披戒衣,在同一夜空下宿营或住在30多万顶帐篷的沙地上,这里没有贫富、尊卑的区别,人人一律平等。

  朝觐的第五道程序是射石。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宰牲节,朝觐者必须在黎明前返回米纳山谷,在一个叫做阿格白的地点用碎石击打3处象征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达人类不受魔鬼和邪恶诱惑,坚守既定信仰的决心。

  朝觐的第六道程序是宰牲。朝觐者打鬼归来便屠宰牛羊献祭,进入宰牲节。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余分散给街坊四邻和穷困之人。这项仪式既是对先祖舍身取义精神的纪念,也体现了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的仁爱之心。至此,朝觐者基本结束受戒状态,并于次日再巡游天房7圈,结束全部的朝觐功课。

  在离开麦加前,朝觐者往往还要再巡游天房,被称为辞朝。有条件亲吻天房门槛、抚摸天房幔帐的朝觐者都面对天房,倒退离开禁寺,以示无限崇敬和依依惜别之意。

  麦加朝觐的风俗:

  一年一度的伊斯兰教朝觐大典在伊斯兰教历12 月上旬 (公历10 月末11月初) 举行, 各国的穆斯林朝觐者从世界各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麦加是沙特阿拉伯王国西部的一个城市, 它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大清真寺是麦加城最著名的圣地.它高达24 米, 有25 道门, 门上镶嵌着各种装饰品.此外, 还有6 道小门和7 座尖塔.寺前是广场, 朝觐者在广场上每天进行5 次祈祷.

  朝功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其他四功是: 念功、拜功、课功、斋功) .朝觐者必须完成四项内容.

  第一项是受戒.朝觐者在进入麦加之前, 必须换去平常的衣服, 披上两块白布, 赤脚穿草鞋, 不理发, 不修容, 不剪指甲, 不许争吵, 不许伤害生灵, 以表示穆斯林同舟共济, 共同维护安拉 (即真主) 所创造的一切.

  第二项是游天房.朝觐者汇成一股人流, 按逆时针方向绕天房和玄石步行7 圈.人們都争先恐后地靠近玄石, 以便吻它, 摸它;挤不进去的人, 只好举双手致意.

  第三项是在天房附近的萨法山和麦尔卧山之间疾行.近年來, 沙特阿拉伯政府已在這两山之间筑起了一座长廊, 朝觐者在长廊來回疾行7 次.传说, 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泽尔带着儿子伊斯玛仪初到麦加时, 曾奔走在两山之间寻找水源.安拉出於怜悯, 在天房附近放出清泉, 后來叫做渗渗泉.朝觐者在這里疾行之后, 然后饮泉水, 以表示对古圣先贤的怀念和对安拉的感恩.

  朝觐者的最后一项活动是进驻麦加东南面的阿尔法特山, 住在帐蓬里念经、礼拜一天, 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第二天, 即伊斯兰教历12 月10 日, 宰牲开戒, 庆祝古尔邦节.

27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