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生活小常识>

北细辛的药用价值

时间: 玉叶948 分享

  北细辛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北细辛的药用价值及用量用法。

  北细辛的药用价值

  (1)降止咳

  前人曾形象地把肺喻为钟,所谓“肺如钟,撞则鸣”,外而风寒燥热,内而七情致损,皆可以影响于肺,使肺气失宣散肃降之常,发为咳嗽。北细辛所治之咳嗽气逆,乃为外有寒邪,内伏水饮,中外皆寒之证,小青龙汤便是代表方。此方之结构,大率分为三组,一组药是用麻桂解表散寒(《伤寒论》原文为“伤寒表不解”)第二组药是用干姜、半夏蠲除水饮(《伤寒论》原文为“心下有水气”)第三组药是白芍药、五味子,甘缓酸敛,缓和药性之猛暴,使之成为有制之师。而北细辛一味,在方中独有深意,一层意思是助麻桂解表;一层意思是助姜夏化饮;而五味子酸敛,与细辛之辛散相伍,一合一开,意在使肺之宣降复常,而咳逆自止,则是第三层意思了。仲景用药之妙,在此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医生治咳嗽的通病多出在两方面:一是用通套的止咳方药,见咳止咳;二是宁可用清热化痰药,也不轻用辛温燥烈之品。如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膏之类,也以凉药居多,是以热咳或可以有效,寒咳则雪上加霜矣。这两者都错在失去了辨证论治精神。

  (2)利水消肿

  肾炎初起,有类风水,‘但有夹寒夹热之异,其症头面浮肿、畏风、舌苔薄白、脉浮。夹热者,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用加减越婢加术方 (麻黄、石膏、苍术、白术、蝉蜕、白花蛇舌草、连翘、金银花、车前草、野菊花、泽兰、益母草)夹寒者,舌淡、苔白、脉不数、口不渴、畏寒,则取仲师治少阴反热之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制附片、北细辛)合五皮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其效甚捷,盖北细辛既温少阴之经,又兼有行水气之长,往往三五剂即可消肿。肾炎虽多见血压增高,而麻、附均有升压作用。

  (3)宣痹止痛

  北细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风火牙痛,症见牙龈肿痛、喜吸凉风、口渴、舌红、脉滑数,常用北细辛与石膏、荆芥、防风、薄荷、川芎、赤芍药、露蜂房、白芷、黄芩、升麻、甘草配伍,既是“火”,用石膏、黄芩正为的当,北细辛有发散之长,取“火郁发之”的意思。此方加川乌、花椒,对龋齿疼痛也极有效。

  北细辛也常用于痹证疼痛,《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无论风寒湿痹、风热湿痹均可用之,但寒证用量可加大,后者则仅取其宣通经隧,冲开蕴结之湿热,用量则不宜重,一般3-5g即可。

  北细辛亦为头痛要药,寇宗爽说它“治少阴头痛如神”。实际上风寒、风热头痛也常用之,《局方》川芎茶调散以及菊花茶调散即是其例。

  (4)止痛愈疡

  口疮多属于火,但有虚火、实火之异,实火宜清宜下,虚火可补可敛。以黄连配细辛,一寒一热,一直折,一发越,合奏消炎止痛之效,除内服外,也可以黄连3份,北细辛1份,共研细末,蜂蜜调外搽。对虚火口疮,则常于辨证汤药之外,用北细辛15g,研细末,水蜜各半调匀如糊状,放置纱布中,贴在脐部,用胶布密封,2日一换,一般3日左右,口腔溃疡可获愈合。

  由于本品味辛走窜,善于通阳散结,对某些顽症痼疾如红斑狼疮、湿疹、肿瘤、帕金森病、心动过缓等,辨治方中加用北细辛,多可提高疗效。唯阴虚火旺、舌质红者忌用。

  北细辛的用法用量

  1g~3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用量原则上为散剂(粉剂)严格控制在3g以下,入汤剂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用药者的经验,酌情如大剂量,但前提是煎透。北细辛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榄香素、黄樟醚为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随煎煮时间延长,挥发油挥散更多。毒性成分黄樟醚在汤剂煎煮30分钟后仅存2%,比其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更易挥发。从药理学上证明了较大剂量细辛入煎不但安全、亦有效,与众名中医超剂量使用细辛安全有效的结果是一致的。

  超药典剂量使用细辛,若无十足经验或把握,应从小剂量渐增。适当加大剂量,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用量过小会贻误病机,使疾病缠绵难愈。但中医学原则一切仍以安全为首要。

22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