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生活小常识 > 七夕节的传说(2)

七夕节的传说(2)

时间: 燕华640 分享

七夕节的传说

  “七夕”的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香日。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七夕乞巧,指的是向织女乞取智巧,起源于汉代,佚名汉古诗十九首,其中之一就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晋南地区的姑娘媳妇们在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而后玩乞巧游戏,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

  两千多年以来七夕节的风俗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15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