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烹饪建议
日常烹饪建议
烹饪的方式和烹饪的温度都会影响到菜肴的味道和营养价值,因此,你的烹饪过程中是否有误区就会直接影响到菜肴。今天,学习啦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日常烹饪建议。
日常烹饪的建议
加工方法要恰当。人们有时会习惯在烹饪前对蔬菜进行一些加工,而这些加工往往会使蔬菜的营养成分流失。例如吃豆芽的时候把豆瓣去掉,实际上豆瓣的维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比如,做饺子馅的时候把菜汁挤掉,维生素也会损失60%-70%。您完全可以把菜汁和到面中。
存放时间别太长。可能你喜欢一次性采购大量的蔬菜存放,然后慢慢吃。虽然这样节省了时间,但是你得知,蔬菜每存放一天,都会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流失,即使你放在冰箱里面也是 如此。例如菠菜,哪怕在冰箱里放置1天,维生素C的损失也会高达47%。因此应该尽量减少蔬菜的储存时间,做到现买现吃。另外,还要储存在避光阴凉的地 方。
洗切菜有顺序。你也许会为了省事,买回来的菜直接切完再放到水里清洗,但是这样会有大量的营养素流失到水里。所以蔬菜正确的切法和清洗方法应该是先洗后切。这样可以避免营养素的流失。
烹饪时讲技法。吃蔬菜,就是为了它富含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而我们知道,维生素C、和维生素B1都怕热。因此炒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用小火闷,而应该用旺火炒。同时,如果可以,加少许醋,这样的烹饪方法有利于维生素保存。也有些蔬菜更适于凉拌来吃,比如黄瓜、番茄等等。
日常烹饪的温度
炒菜。想尽量避免蔬菜的营养价值遭到破坏,清蒸、水煮、微波等烹饪方法更科学。煎炒、炭烧、油炸等高温烹饪方法会导致蔬菜大量维生素的流失。一般地,蔬菜在60℃-80℃的时候烹饪,营养最佳,在50℃-60℃食用口感最佳。在油炒蔬菜的时候,要控制火候,不宜把火调到最大。不能在油“噼啪”沸腾的时候放入青菜,否则大量的营养物质都会流失。水煮青菜则应该在水轻微冒出小气泡的时候放入青菜,待水稍微煮开,青菜颜色转变时加入调味料即可。食用的时候,以煮沸后凉5-8分钟为宜。
炒肉。一般来说,肉食在70℃-80℃的时候,味道最鲜美,食用最安全。高温煎炸的肉食,其自身的营养价值只能保留30010左右。因此,要尽量避免低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的煎炸食物。
放调味料。烹饪食物的时候,放置调味料的最佳时机是在70℃左右,即食物七八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放置调味料,调味料的味道能充分溶解,味道最佳。80℃以上的高温放置调味料,则会破坏调味料自身的营养价值,甚至煮焦调味料,使之生成有害物质。
苦味食物。苦味食物,温度越高则味道越淡。酸味食物宜在10℃~14℃食用,甜食则在37℃。正常健康人对温度接近人体体温的食物,味觉敏感度最高。
熬粥。煮粥下米最佳水温为50℃-60℃,这样煮出来的粥,黏稠度适中,口感最好。喝粥的最佳温度则为70℃。
最后,再来了解了解烹饪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日常烹饪的误区
果蔬全削皮。很多人怕蔬菜表皮有农药残留,一般会削皮后再烹调,比如茄子皮、西葫芦皮、萝卜皮等。事实上,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多种营养物质,削皮后再吃其实丢掉了很多营养素。为减少农药残留,最好先在水龙头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结实”的瓜果还可用小刷子刷洗,觉得洗干净了,再用水冲洗15~20秒就可以放心吃了。用自来水浸泡也可以去掉部分农残,但不要泡太久,以10分钟左右为宜。
菜先切后洗。不少人图方便,会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这样做,菜里所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会溶到水里,造成损失。比如,很多人切完土豆丝、茄子丝后直接就浸泡在水中,这样做虽能避免变色,但大量的营养素也悄悄流失了。而且,蔬菜切好后再冲洗,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泥土很容易进入断面。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另外,蒸饭前淘米,也不要反复搓洗,不然其中的B族维生素也会大量损失。
切得太细碎。俗话说,“食不厌精”,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菜并不是切得越细碎越好。因为切得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和热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营养素损失得也越厉害。还会有一些营养物质随着蔬菜汁液而流失。而且,有人习惯提前切好备菜,但这样会造成一些容易氧化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丢失。因此,菜最好是现切现炒,现炒现吃。
焯菜时间久。有的蔬菜切好了还需要用沸水焯烫一下,这样可以去除草酸甚至残留农药,使所有的食材同步成熟。但如果锅里的水太少、火太小,焯菜时间就会增加,造成蔬菜中很多的营养素流失。应对方法是,在焯菜时,应该尽量多放点水,将火力调到最大,缩短焯菜时间。一般情况下,蔬菜颜色稍有变化便可以将其捞出来了。还可以在水里加几滴油,“封住”菜的断面,阻止其氧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