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一日游不可错过的景点介绍
大同一日游不可错过的景点介绍
大同处于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同一日游人气最高的景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大同旅行锦上添花。
大同一日游人气最高的景点
千佛岭
千佛岭位于千佛岭乡龙嘴村西南,分为上寺、下市、后寺:附近有古遗迹老君殿、孙膑寨,天然形成的北风洞、有碑刻记载。
千佛岭为恒山支脉,在天峰岭正南偏西约25公里处。这里,一个个清秀多姿的孤峰排列有致,一丛丛吐翠滴玉的松柏遍布山谷,一片片奇花异草披满峰头崖畔,珍禽鸣唱林间枝头,异兽出没不定。既是北国风光,又融江南景色,真可谓一处得天独厚的人间仙境。岭上乌龟石、骆驼石等奇迹生动有趣。
阴雨天云飘峰际,雾绕千岭,景象尤美。放眼望去,千佛岭南峰,酷似华山仙人掌,连绵起伏的鸡冠岩,又像衡山祝融峰;西面的尖石梁则如泰山玉皇顶;回身北望,直指天际的孙膑寨、庞涓岭,云雾中忽隐忽现,分明是黄山云峰的再现。
千佛岭顶上有一块天然磐石,上面建有一座7米多高的仿木小砖塔,刻着“千佛宝塔”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塔为四层实心楼阁式,塔座高两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塔下岩石南面有3个石洞,名曰“千佛洞”。洞的正面和东西两侧分别雕刻着近两米高的大石佛,洞的四周还雕刻着数以千计的小石佛。绕进右侧,你会看到一座更大的石佛,身体半倾,双目微启,以手托腮。另外两个大石洞又分为上下两层,上下相通,曲径相连,上洞共雕刻大小石佛八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2017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小40间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外观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内部联系颇见匠心,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相通,有的在石级上攀登而过,有的拱越石壁穿窗入室,有时使人好像已面临绝境,几经回旋,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
全寺建筑分为三组。先是三宫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颜。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意。继而是三圣殿,这是佛家的世界,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教宗的雍容大度。
律吕神祠
该祠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北部的神溪村,神殿内塑有水母娘娘夫妇像。殿内壁四周是近七十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笔工精细,逼真动人,共画有各种大小人像一百三十九个。“律吕神祠”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元、明两朝曾经修葺。
环祠流水潺潺,登律吕神祠高处,鸟鸣俞显祠静山幽。清风徐来,白云悠悠,只觉尘世已远。想来,当年的诗人,每一个来踏青怀古的落寞文人,在陶醉于山水的宁静空灵、历史的沧桑厚重之际,其惆怅落寞,自也流动于胸怀。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原名大云禅寺。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浑源县志》载:“大云寺旧志大云禅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一在城西荆庄为下院,胥元魏时建”,由此可知大云寺的创建年代应在北魏后期。寺院原规模宏敞,现仅存大雄宝殿三楹,为金代遗构。元、明、清均有修葺。
寺坐北朝南,共由三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前设小型月台。檐下斗栱古朴,明间设补间铺作两朵,次间补间铺作一朵,与柱头铺作形制相同,皆四铺作单抄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平梁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栌斗、脊枋、承托脊槫。殿内东、西、南三壁存有壁画80余平方米,为明代作品。
悬空寺
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浑源文庙
始建于辽金以前,元朝初年扩建,明成化八年(1472年)大规模重建,至万历三十九年(1671年)文庙全部建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20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戟门、大成殿、祟圣祠。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覆顶。
恒山建筑群
地址:浑源县恒山主峰天峰岭阳面脚下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北岳恒山历史悠久,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华誉,其主峰海拔2016.8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
恒山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经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时仅主峰即有大小祠庙60余处。但惜多数已不存,现仅存20余处,为明清所建。整个建筑群占地范围东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寝宫、会仙府、九天宫、纯阳宫、关帝庙、文昌庙、灵官庙、龙王庙、山神庙、疮神庙、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阎道祠、紫微阁、魁星楼、羽化堂、接官厅、龙泉观等,其中朝殿,又称员灵宫,为恒山主庙,是恒山中最大的庙宇;寝宫为恒山最古老的建筑;会仙府是恒山最大的仙道居住之处,内塑八仙人物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还有近二百处摩崖题刻和数十通御祭古碑以及塔林。恒山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我国道教圣地,号称“第五小洞天”。
大同旅游好去处
圆觉寺砖塔
圆觉寺,俗称“小寺”。清顺治版《浑源州志》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1158年)僧玄真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有大殿、东西配殿、山门、西跨院大殿等,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将寺内木结构建筑全部拆毁,现仅存砖塔一座为金代原构。明成化五年(1469年)、万历四年(1576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均曾修葺,或砖刻题字或石刻题字嵌在砖塔上。
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层,全部砖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4米的须弥座。最下部叠涩数层,逐渐内收。砖砌壸门两层。四面嵌满砖刻浮雕,有歌舞伎乐、武士、猛兽。须弥座上部均施斗栱,每边转角铺作各一朵,栱眼砖刻兽头、卧狮等。每转角束腰雕莲花,束腰柱雕成金刚、力士支托,上置平座。平座斗栱五铺作双抄单栱造,皆用45度斜栱。塔身第一层,正南面开门为塔心室,原塑佛像已毁,塔内仍残存部分明代壁画和历代游人题记。塔身上端出挑砖雕斗栱,上承第一层塔檐,自第二层塔身向上,八层塔身均较低矮急速上收,八角各设短柱,柱上施叠涩椽飞、檐瓦。第九层又突然增高,塔刹下设叠涩基座,上为仰莲式受花,再上为复钵、相轮、宝盖、宝珠,最上立一造型精美的铁制凤鸟,首向西,可随风旋转,有风标的作用,也可避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候风仪实物——候风鸟(相风鸟)。
界庄遗址
界庄遗址地处浑源县城东南18公里界庄村西南。
窑址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堆积厚约2米左右。窑址区已被民居蚕食。1997年试掘。文化面貌比较单纯,全部为中晚唐遗物。器型有碗、钵、瓶、罐、盏托、注子、炉、研磨器、玩具等。釉色有白、青、黑、三彩、绿釉5种,还有绞胎器物盏托、碗、瓷塑等。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璧底、环底3种。玉璧底、环底碗的底心均施釉。钵有白、黑、青等几种,钵口部皆有一唇,鼓腹平底,均施半釉。注子分黑、白、青、三彩4种,皆短流,平底,施半釉,个别器物的短流作兽首状。界庄窑是目前所知唐代烧造三彩器、绞胎瓷最北部的一个窑口。
浑源县麻庄汉墓群
浑源县麻庄汉墓群位于浑源县城西北17里之麻庄村,共有汉墓14个。
在浑源县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东,元代刘祁隐居于此。刘祁,浑源人,字景叔,刘从益之子,金时为太学生,八元复试为进士。所著《归潜志》即写于此,是书多为修篡《金史》采用。
大同旅游最佳景点
龙山
龙山顶峰上有一洼地称寺洼,原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大云寺,有各种殿阁和僧寮上百间,始建于北魏,为北方著名的佛刹。寺东侧的玉泉沟里,还有一座玉泉寺,寺旁泉水叮咚,花木扶疏,是避暑的好地方。这两座寺院都建有下寺,大云寺下寺在荆庄村;玉泉寺下寺在李峪村。荆庄大云寺大殿尚存,为金代建筑。昔日的龙山寺庙曾是一处重要的古建筑群。 龙山的松林、云杉、落叶松、榆树、柏树等,把龙山装饰得四季常青,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位于浑源县西南,恒山主峰西15公里处,隔翠屏山与主峰东西相望,海拔2266.8米,比恒山主峰还高250多米。远望峰峦起伏,状如龙蛇,故名,亦名封龙山。
浑源永安寺
浑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
永安寺占地0.65公顷,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原有规模宏大,现后部已毁。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存山门、0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配殿。传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础上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规范,建筑表现了金代风格。殿内明间增设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内四壁绘满水陆画,人物分层布列,色泽基本完好,绘有儒、释、道三教人物八百余。
浑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积的壁画,为研究民间对儒、释、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
汤头温泉
在浑源县东南百里汤头村,出地水温约摄氏六十度,宜沐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氡泉,出面水温72℃,被誉为北方第一泉,东汉时期被发现利用,北魏时期建为皇家温泉行宫,经测定,含有3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医疗价值。早在北魏天赐年间即有-到此沐浴治病,兴光元年(454)文成帝“幸灵邱,至温泉宫”,即此。《水经注》:滱水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现设有汤头疗养所。
远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就曾在此修建行宫,经常驻跸疗养。后来,辽代景宗皇帝于“统和十八年秋七月,驻跸于温泉”。
汤头村设有疗养院,四周林荫茂盛,花果满园,浴室宽阔讲究,置有男、女池塘、盆塘及分类病案盆塘,专供广大游客居住疗养。
浑源县汤头温泉,水量充沛,四季不断,温度恒定在63゜C左右。据专家勘测化验,温泉地下有死火山地热,泉水内含有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原素和钾、钠、钙、镁、硫化氢等多种矿物质,对于皮肤病、糖尿病、关节炎、风湿病、神经衰弱等疑难杂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