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理财知识 > 投资篇 > 债券知识 > 买债券基金有风险吗?

买债券基金有风险吗?

时间: 巩诗21178 分享

买债券基金有风险吗?

  买债券基金有风险吗?

  正所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看不见风险。买债券基金有风险吗?如果有,那风险有多大呢?

  今年的A股市场就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时至今日,我想很多小伙伴应该体会的不想再体会了吧。不过即使不想也不能逃避,相反更要去勇敢面对,好好体会并深刻理解——投资没经历过熊市的洗礼是很难成功的。

  这里讲的还只是风险的一种,所谓买入下跌的亏损风险(熊市特别容易碰到),风险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卖出之后大涨的踏空风险(牛市特别容易碰到)。

  那么基金的风险到底是什么呢?

  比如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基金风险的类型都有哪些。

  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基金的风险水平是取决于它投资了什么以及在哪里投资等。一般而言,投资的潜在收益率越高,风险就越高。比如,股票通常比债券风险更大,所以股票型基金通常就比债券型基金的风险更大。再比如,新兴市场通常比成熟市场的股市波动要大,所以投资新兴市场的基金通常就比投资成熟市场的基金风险要大。

  下面给大家罗列一些常见的基金投资的风险类型。

  第一种叫做市场风险(Market risk)

  市场风险也叫系统风险。比如A股市场2015年下半年股市去杠杆造成的大跌就是一种标准的市场风险,整个权益市场的股票都在下跌,任你再怎么分散投资股票也无法避免损失(后面债市去杠杆时候的债券市场同理)。这种风险只要在市场上待的够久,一定会遇到,所谓常在河边走,总会遇到桥。

  要规避这种风险,通常就需要考虑做资产配置,将资金分散投资于股市,债市,商品市和楼市等不同的品种,甚至可以通过QDII基金进行全球化的投资。

  第二种叫做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流动性就是资产变现的能力,如果我们想把基金赎回换成现金,但是基金暂停赎回甚至拒绝赎回时(简单来说就是基金想卖卖不掉的时候),产生的风险就是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还有一些另类的情况诸如基金因绩效或是市场反应不佳(没人买所以盘子太小)而清盘,或者是基金资产配置过高比例的现金,也可以算做流动性风险,因为这种时候的基金几乎不能创造超额收益。

  规避这类风险一方面需要基金有合适的资产规模:不能太小,以防清盘风险;但也不能太大,使得基金管理人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品种,另外一方面还需要综合考虑基金的持有人结构,持仓品种比例等。

  除了上述暂停赎回和拒绝赎回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部分赎回的情况,如果某天发生巨额赎回但基金现金不足的时候,就会按照某个比例执行这个赎回,也就说不能完全赎回,如果选择不顺延,那就只能按比例部分赎回成功了。

  第三种叫做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

  利率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这里先讲债券基金。

  债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所以债券基金的利率风险就来源于资产组合中的各只债券。如果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时(比如加息),债券基金的净值就有下跌的风险。

  规避债券基金的利率风险一般可以看市场的利率到底是在上升(加息)周期还是下降(降息)周期。比如目前美联储明显是在加息周期,那么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直接投资美债基金就不是一个很good的idea。

  权益类基金没有利率风险一说,但是如果市场的利率上升(加息),通常会造成股市的下跌,如果股基收益比不上货基收益,一来一去至少会损失一些机会成本。

  第四种叫做汇率风险(Currency risk)

  汇率风险源于汇率的涨跌,所以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就包含有汇率风险。

  大家不要以为汇率的涨跌很小无关紧要,实际上今年因为织毛衣大战导致某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达到10%左右,直接导致美联储加息周期内跌跌不休的美债基金直接涨了5%以上。

  不过这个倒也没啥好规避的,只需要知道人民币如果持续贬值最好的对冲配置就是买美债基金,就够了。

  以上风险类型并不是基金特有的,基本上大部分的投资品种都有类似的风险。

  接下去讲一些基金特有的风险,笼统的讲就是基金公司相关的风险。

  比如上面已经提及的基金清盘风险,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等很多时候就是和特定的基金公司有关的,并非那种影响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所以也经常被称为非系统风险,我们来展开聊下这方面的风险。

  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不论是公司或是主管机构的监管制度上,都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总有百密一疏的情况,进而影响投资人的权益。这种风险叫做信用风险(Credit risk),也叫监管风险。

  比如基金公司的道德风险问题。

  因为基金公司的收益是收取基金的一个固定比例的管理费,主要靠做大基金的规模来实现,和投资者赚钱的最大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才会出现每年末火爆的基金排名大战,以及在销售宣传上的引导等,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知名度以实现基金规模的增长。

  规避这类风险就需要投资者人在投资之前做足功课,审慎的观察基金公司的诚信与历史纪录,或者简单粗暴一些的直接选择指数型基金也OK。

  还有一些和基金经理更相关的风险。

  比如最最常见的基金经理老鼠仓。这个我不细说了,已经属于违法犯罪了,不过如果有这方面问题也间接说明基金公司这方面的监管做的可能不够到位。

  比较值得一说的是一种叫做投资风格漂移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在基金市场上,每一支主动型基金都有其特定的投资管理风格,一般常见的有价值型、成长型、平衡型等,基金会标明自身的投资风格(基金名称,招募说明书等),但有些基金经理为了提升业绩会偏离选股的类型,原本应该专注蓝筹价值股,却转而配置中小盘成长股,我们称之为风格漂移。

  这对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风格漂移的基金,往往换手率比较高,特别是在熊市或者震荡市中,大盘价值型基金钟情于中小股票,其换手率也将上升,直接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第二,有很多投资者会采用相关性比较低的主动型基金做资产配置组合,如果产生了风格漂移,一方面会使投资组合的相关性提高,另一方面还会弱化再平衡的效果;或许从短期来看,风格漂移能为投资者带来一些超额收益,但长期来看却提高了风险;

  要避免这风险,还是得配置指数型基金。因为指数型基金的持股基本透明,而且指数编制规则清晰固定,不会受基金经理主观因素的影响。

  关于基金经理还有一种另类的风险叫做基金经理离职的风险(也包括基金公司高管离职)。

  A股市场有不少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确实很厉害,很多时候可以大幅跑赢指数,让诸多投资者很有点欲罢不能的味道;但国内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和离职频率还真的蛮高的,动不动就能看到基金经理离职,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就这点我记得我还专门写过一期叫做《重仓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了怎么办》)。

  不得不说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对其所管理的基金而言很多时候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投资者能选择的最稳妥应对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赎回这个基金了。

  基金公司高管离职,特别是有分量的高管离职有时候甚至影响更大。

  避免这类风险还是配置指数基金,原因同上,指数基金不受基金经理主观因素的影响,自然也不受基金经理离职的影响。

  当然,对待基金经理以上的这些风险,配置指数基金只能算是一种中规中矩的被动式防守,积极一点的方式自然是更加全面彻底的研究剖析市场上的主动型基金经理,找到风格稳定的基金经理总比找到风格漂移的要容易,找到投资风格类似的基金经理也可以适当解决基金经理离职的问题。

  以上描述的各种类型风险都是定性分析,在实际投资或者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更希望风险可以被量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风险衡量的方式。

  最最常见的风险衡量指标是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传统金融理论把波动性(volatility )定义为风险,因为波动性表明了投资的不可靠性,而标准差正好能衡量历史数据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科维茨当年用标准差作为风险衡量指标提出了奠定现代金融学和投资学理论基础的均值方差模型。不管其是否合理和正确,用标准差来衡量的的基金风险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基于这个基金的历史业绩其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到底有多大。

  一般的定义就是标准差越大风险就越大。

  第二种比较常见的风险衡量指标叫做夏普比率(Sharpe Ratio)。

  这个比率实际上是用于衡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提出。计算方法是从投资收益率中减去无风险收益率(比如国债收益率),并将差值除以投资回报的标准差。 这个衡量指标非常有用,比如一个基金可能比其他基金有更高的回报,但如果这些高回报会带来更多额外的风险,那么这个基金就不值得买。

  一般而言,夏普比率越高,风险调整后的业绩就越好。

  第三种不太常见但是我个人很喜欢用的风险衡量指标叫做最大回撤。

  简单来说就是在任意一个时间点买了之后一直持有会损失的最大值,也就是买在最高点到之后最低点的跌幅。我觉得这个指标用起来很直观,更接近真实的风险,就像橡树资本的马克斯所认为的,投资者不会因为害怕波动性大而不做投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亏本或者收益过低(所以他认为风险是永久性损失的概率)。

  最大回撤虽然给不出这个永久性损失的概率,但是至少能给出一个亏本的最大值作为参考。

  因为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部分都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不可量化性,所以不得不说目前并没有特别完备全面的风险衡量指标。专业的投资者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价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我建议直接用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尽管他们都没有明确涉及到损失的可能性但是几乎是我们现有的最好的衡量风险的方法了。

  最后简单参考几个关于风险的误区,主要转述自马克斯的投资备忘录,再访风险(Risk Revisted)部分。

  第一个: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在他认为中,这是古老格言中最伟大的一句,同时也是最大错特错的一句。因为如果一系列低风险投资的构成部分的低风险特点能有助实现可靠收入,并可防止出现任何大损失拉低整体业绩的情况,那么这些低风险投资便可能产生高额回报。另一方面,靠更高风险的投资来获得更高的可靠收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更高风险的投资确实能够可靠地产生更高的收益,那么它就不是真的高风险了。

  他给出的风险收益关系图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图既表明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又表明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加大的损失概率。

  第二个:价格越低风险越低

  低价并非必须要素。某项资产可能会有一个较低的绝对价格、一个相比过去较低的价格、或者一个较低的市盈率。但通常,如果投资要有吸引力,风险又要低的话,那么价格需要相对资产内在价值为低才成。如果投资者无法认识到廉价和价值之间的区别,就会很容易陷入困境。

  我之前写过的基金的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并且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直接看绝对估值(市盈率)而用估值概率分位这种相对指标来指导定投的原因。

  第三个:在投资组合中加入高风险的资产会使其风险更高?

  这个其实是上面讲到的威廉夏普对投资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即如果一个投资组合的构成全是低风险资产,加入高风险的资产反而会使其更加安全。这是因为,此举可以提升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减少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增加对单一负面事件的承受能力。

  我觉得这个结论在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非常好用。

  基金风险讲到这个程度,我想应该够深刻了吧。

406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