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中的基础货币与央行资产有什么关系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那么基础货币与央行资产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汇储备中的基础货币与央行资产的关系,希望对大家有用。
外汇储备中的基础货币与央行资产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形成中央银行资产的主要来源
虽然不同的国家,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不同,资本构成也不同。不过,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资金来源大体由资本金、流通中货币、各种存款等构成。资本金包括中央银行实收资本(初始资本金)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得利润进行分配和上交财政税金后剩余的公积金。有些国有化的中央银行还包括财政增拨信贷基金。按照资本金所有的形式,中央银行可分为全部资本金国家所有、公私股份混合所有、全部股本私人所有、资本金没有等类型。
新建立的中央银行要么依靠国家的力量授权和没收某一或某几个私有银行而来,要么国家自己先建立银行再来没收和改造原来的私有银行,要么采用其他一些方式。中央银行不是银行业发展的自然产物,而是外部力量强加的或者是政府偏好的结果。由于中央银行的发展路径有很多,初始资本金所采取的形态也较为复杂。
如果中央银行从私有银行转变而来,其私有银行原来的资本金构成是影响现有资本金构成的重要因素,不管它是否是因为国家授权或没收。而私有银行原来的初始资本金构成应该不是它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或货币,只可能是某种外部货币,如黄金、白银等,或者是先于它的银行所发行的、被普遍接受的内部货币,因为在它建立时还未发行自己的银行券或货币。如此类推,最早的银行的初始资本金构成只可能是外部货币。关键是,由于中央银行被赋予的强大力量和特殊地位,它一建立就能发行自己的新货币或统一发行原来的货币,而旧货币必然对新货币具有可赎回性,并且在新货币被广泛认可和流通时,旧货币也必须兑换成新货币。所以,中央银行是否拥有初始资本金的意义并不是很大。虽然为维护币值稳定,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须具备一定的准备金,诸如以金、银、外汇、证券作发行准备的现金准备和以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库券、政府公债等为准备的保证准备。但是中央银行可更多地使用保证准备,如先用自己发行的纸币从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发行的公债,再以政府的公债作为准备发行纸币。
中央银行既然自己能发行货币,并且其货币即负债被社会公众和各商业银行作为资产和财富储备广泛接受,这样,它发行的基础货币对自己而言也就是资产和财富的代名词。它的收益和公积金也采用了自己发行的货币形式。这样,它发行的基础货币即自己无须清偿的负债成为其资产的来源。它的资产业务也就是通过基础货币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和再贷款、收购黄金和白银、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等。通过将基础货币投放到各领域,带动各种资产业务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资产,中央银行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资本构成。随着基础货币总额的增加,中央银行资产总额也跟着增加。
我国基础货币运用结构的变化
(一)1993-2003年:通货所占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所占比率总体相对稳定
这期间(1995-1997年除外),通货占基础货币的比率和准备金占基础货币的比率均在50%左右。
1995-1997年,准备金存款占基础货币的比率接近60%,通货占基础货币的比率在40%左右。此期间法定准备金率并没有发生变动,准备金存款所占比率的小幅提高可能与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备付金管理有关。1995年之前,金融机构备付率要求为5%-7%。1995年,人民银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7%。这实际上相当于小幅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备付金率,所以准备金存款所占比率略有提高。
199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至8%,同时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统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这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负担,准备金存款占基础货币的比率由此下滑,降至50%左右。
(二)2004年之后:通货所占比率持续下降,准备金存款所占比率持续上升
2004年到2011年,人民银行多次提高了法定准备金率。2003年末,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为7%,2011年末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了21%,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了19%。尽管2012年两次下调了准备金率,但目前的法定准备金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法定准备金率总体大幅提高,同时资金清算的便捷使通货增速放缓,这些因素促使准备金存款占基础货币的比率从2003年的51%提高到2014年6月的77%,通货占基础货币的比率从2003年的49%下降到2014年6月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