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其它健康常识>

环境与健康论文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随着工业化推进,我国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越发严峻,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环境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环境与健康论文篇1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较为重要的有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四大类,其中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

  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放大是惊人的。研究表明,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含镉量超标,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粮食、蔬菜等,导致体内镉负荷逐渐增高,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长期、低剂量接触镉污染主要产生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镉中毒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率下降,对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长此以往,可导致镉接触者的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睾丸的肿瘤。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1692年由于患严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忧虑及妄想等症状而与世长辞。100多年后,人们分析了这位大物理学家的头发样品,

  发现牛顿死于铅、砷、镉中毒,这些元素都是牛顿用金属做炼丹实验时泄露出来的。牛顿当年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体吸收了他的炼丹元素,并因此而丧生。

  三、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般来说,重金属往往分布在人体的骨骼内,而有机农药则往往分布在脂肪组织内。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并能在组织内富集,造成机体的潜在危险。人体的肝、肾、胃肠等器官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其中,以肝脏最为重要。污染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和水解,这一代谢过程主要与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关;第二步是结合反应,一般经过一步或两步反应,原属活性的有毒物质就可能转化为惰性物质而起解毒作用。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经肾、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量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不同的污染物对身体危害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都是不同的,只有当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发生危害。

  近年来连续不断的新型疾病,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否还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在扎伊尔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到2003年中国出现的SARS,世界各地已经爆发了十多次疾病大流行,加上最近肆虐欧亚的禽流感,让人们忍不住要问:问何现在传染病爆发的频率如此之高呢?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拥有大片热带雨林的南美洲和亚洲如今已难见到往昔的景象,而人类活动的破坏,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的也受到了大量破坏。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不平衡,需要想土地索取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南美洲大量贫民窟也逐渐融入城市,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各种疾病和瘟疫的发生。对1998年在马来西亚爆发的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表明,这场疾病的爆发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由于森林面积大量减少,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世代栖息的森林迁移到农舍果园觅食,而马来西亚的很多养猪场和果园相邻,猪吃了被狐蝠污染的的果实,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其次,人口流动使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很可能会随着人们的四处活动而传播。世界流感大流行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瘟疫。其首发地是美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远征军带入法国而在法国大流行,次年1~5月传遍全球;还有2002年在我国广东首发的SARS,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人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这些污染主要都来自哪里呢,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占主要因素。

  我看过一则十分惊人的报道,各个国家的学者,一致认为80%的癌症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之中的有毒污染物增多是我国近来各类怪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我国河南林州每年因食道癌死亡人数为15万左右,而同时发现当地的鸡也有很高的食道癌发病率17.5万;江苏省启东县肝癌发病率很高,而当地鸭子肝癌发病率也很高。这些人畜共患的问题,更加揭示出健康对环境的依赖性。因此,制约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尤其是水环境。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当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常会造成急性危害。历史上的公害事件,都是急性危害的例子。当污染物长期以低浓度持续不断地进入人体,则会产生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例如,大气低浓度污染引起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低剂量重金属铅引起的贫血、末梢神经炎、神经麻痹、幼儿脑受危害而引起学习和注意力涣散等智力障碍等。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资料表明,人类癌症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而致癌的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污染物。例如,砷化物、石棉纤维、煤烟中的苯类、二氧化硫、农药等。如位于包钢北部偏西约20公里的沙德格苏木,许多牧民都患有腰背部及四肢关节疼痛,部分人出现骨骼变形,据包头医学院在该地区的调查,儿童牙齿斑釉率为97.63%,成人为89.57%,严重的氟污染不仅损害了沙德格百姓的健康,而且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大队有万余头羊,后来只活了不过4000头,牧民们生活极端困苦,纷纷洒泪离乡,逃荒到达茂旗等地。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很重视,指派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去调查核实,结果情况基本属实。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的疾病。如电视病、空调病、风扇病。电脑病、以及电磁干扰、核辐射、化学污染等等。仅就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含磷洗涤废水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其副作用十分明显。由于高磷洗衣粉的直接、间接刺激,手掌灼烧、疼痛、脱皮、起泡、发痒、裂口,成为皮肤科的多发病,并成为接触性皮炎、婴儿尿布疹、掌跖角皮症等常见病的刺激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室外的污染,室内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记得有调查表明,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眼下,家庭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使儿童的呼吸道疾病陡增。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 污染物的侵害,一方面,因为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人高。另一方面,儿童有大多数的时间是生活在室内。从美国专家对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哮喘病调查中可以看到,在美国儿童中,患哮喘病的占美国总人口的12.4%。此病影响到每个年龄段的儿童,一半以上的儿童不同程度患有哮喘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其中35%为儿童。据统计,我国儿童哮喘病患病率为2%~5%,其中1~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85%!环境污染使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智力大大降低,无论从儿童的身体还是智力发育看,环境污染特别是室内空气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 室内烟尘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及肥胖症等被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报告指出,尽管空气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室外,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室内,因此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空气污染。另外,做饭和吸烟等室内燃烧和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极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的3800多种物质。它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存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畜牧污染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就拿我国出现的禽流感来说,就上由鸡身上传染到人的身上,从而演变为可怕的疾病,最值得一提的最早出现在英国牛身上的疾病——口蹄疫,这场危机起源于英国,当前,在中东、拉美地区也发现患口蹄疫的牲畜。英国的疫情令人触目惊心:自口蹄疫爆发以来,至今已在国内200多处发现病例,受到侵害的至少达到15个国家。尽管口蹄疫不会直接传染人类,但可以通过人和交通工具传播病毒,使疾病在畜群中迅速蔓延,病畜表现为虚弱无力,无法发育或产奶,直至死亡。

  食品污染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1999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鸡”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

  认识到了人们的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后,我们就要更加的去善待环境,不能纵容各种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相互联系、息息相关,只有人和自然和平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环境与健康论文篇2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细颗粒物(PM2.5)受到空前关注,有关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

  一、关于PM2.5

  PM2.5颗粒在空气动力学中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有时候,学者也将PM2.5等同于气溶胶,“所谓的气溶胶、细颗粒物,其实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

  二、PM2.5来源及成分

  PM2.5的形成方式有三种:1、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子;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 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 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 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三、PM2.5危害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四、PM2.5监测现状

  PM2.5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纳入监测范围。目前,PM2.5的监测尚无国际标准,而我国至今仍没用着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的监测标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标准》修订版中,对于PM2.5仅设置了参考限值。随着污染物数量和类型发生的巨大变化,标准滞后于现实的问题逐渐凸显。2011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将 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标准,新的监测项目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2012年1月18日,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和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监测。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3一致。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

  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五、降低PM2.5的措施

  (一)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

  遵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引导入区企业间形成投入与产出间的共生网络系统,提高能耗与排放的集约化应用与管理程度。

  一是产品项目一体化。按照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产品链的上下游关系,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布局,以产品链上下游关系招商,努力使上游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原料继续生产下游新的化工产品,逐步形成区内产品互为原料、互为市场的发展格局,并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二是公用工程一体化。通过综合规划实施,集中建设热电联产、工业气体、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液体化学品码头及管廊、天然气管网等公用工程,改变传统的由各企业自建分散的、小规模的配套设施,实现生产配套、废物处理等设施的资源共享。

  三是环境保护一体化。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开发之初就进行了区域环境评估工作,从规划上实现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区建立覆盖全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并与上级有关部门网络互联,实现了企业污水实时监控。规划建设中的危废处置中心,将开发区最大污染源“一固、一液”牢牢控制在手,实现“零排放”。

  (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内涵式降耗

  工业节能减排需要通过推进转型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加速从结构降耗向内涵降耗转变。在制定产业布局时,要综合考虑行业企业的单位产出能耗与排污比,综合考虑产业的整体社会效益。

  (三)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化应用

  在主要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制定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积极研发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对优于相关标准产品的市场开拓,从资金、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也要配合国家出台符合自身产业特征的配套政策,推动企业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二三产融合,实现减排降耗。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及清洁安全发展等重点,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四)加强区域部门产业协作,减少生产不稳定因素

  加强与气象、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极端天气生产运维预警机制,制定直达重点企业的快速响应预案,减少极端天气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冲击。加强地区合作,遵循减量化原则,联合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加强地区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合建数据处理中心,将实物资源与能源流转换为信息流,降低对传统物流方式的依赖程度。

  环境与健康论文篇3

  摘 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与环境相关。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怎样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的生活环境,如何美化生活环境,使人们结束一天紧张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后,回到家中或到公共场所,身处舒适而健康的生活环境,身心得以充分的放松,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健康得以保障,这一话题在当今社会里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

  关键词:生活 环境 健康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疾病种类日新月异,一些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I等)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的等)也因人们生活方式及行为的“不健康”而肆虐起来。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生活环境健康好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健康。

  生活中的光污染。说到环境污染,人们想到的更多的是流着黑水的河流、工地上传来的机器轰鸣声、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但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在公众生产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着另一种污染——“光污染”。这一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环境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友谊环境“杀手”,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光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医学研究发现,人们长期生活或工作在超过量或不协调的光辐射下,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心悸和情绪低落等神经衰弱症状。城市中由灯光构成的夜景亮如白昼,与白天的自然光源不同,这些人工光源是非全光谱的照射,会扰乱人们正常的生物钟规律,使人倦乏无力。作为夜生活主要场所的歌舞厅中的光污染危害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使长期在歌舞厅活动和工作的人正

  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体温波动、心急燥热等各种不良症状;其中缤纷的彩色光源也会影响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使这一控制人体活动的“主机”受损。

  雪地的强烈反光会导致“雪盲”。紫光灯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照射,会流鼻血、牙齿脱落、白内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白血病以及其他癌变。普通的光污染也会造成人眼的角膜和虹膜的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的急剧下降。眼球的长期受损则会减缓眼睛晶体细胞的更新速度或造成晶体细胞死亡、变异,加速白内障形成和视网膜变性。电视机的光污染也可以使人眼视网膜受刺激,造成眼睛疲劳,在连续看电视几个小时后,人的视力会暂时下降30%。

  目前,世界各国的光污染研究均处在起步阶段,光污染的认定尚缺乏相应的了立法和可供参照的环境标准。光污染已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他们正在努力研究预防的方法。人们在生活中也应注意防止各种光污染对健康的危害,避免过多过长时间接触光污染,积极创造美好舒适的光环境。

  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物理上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保的角度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噪声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许多危害。噪声除对机体听觉器官产生听力损伤或耳聋作用外,还可以对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消化和生殖系统及心理产生有害影响。在短时间内,强烈噪声可以使人们感到声音刺耳、不适、耳鸣、听力下降、听阈提高,在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后听力可以完全恢复。较长时间的强烈噪声可使人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明显提高,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听力才会恢复,其可能成为噪声性耳聋的前驱信号。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内耳感受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听力损伤将不能完全恢复,终致噪声性耳聋。如果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对人类来说,健康是享受幸福和愉悦生活的基础,健康是人类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和永恒话题。优良环境有益于人类健康,而不良环境则不利于人类生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类疾病的80%是由不良环境因素所导致。自20世纪中叶起,频繁发生的环境公害事件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日本发生的使近万人受害和上千人死亡的水俣病事件,美国洛杉矶市发生的致使几百老年人超常死亡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苏联发生的造成数十万人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此外,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疟疾、出血热、乙型脑炎、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病率由于气温变暖而急速上升,人类呼吸道疾病患者由于酸雨问题而大幅度增加„„人类与环境既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与环境只有保持和谐伙伴关系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保障,倘若人类为了追求眼前快速,高效的利益而一味破坏生活环境,忽视基本生活污染源头,最终将适得其反,抑制自身发展。所以,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远离生活污染源头,从生活中减少污染带来的影响,迫在眉睫。

  
看过“环境与健康论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环境与健康论文3篇

2.环境与健康的论文

3.生活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论文

4.环境状况与人体健康论文

5.关于健康的论文1500字两篇

179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