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怎么选购好
超市中的榴莲自由挑选,简述榴莲的挑选方法,榴莲的挑选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是不是熟了。那么如何判断榴莲是否熟了也是我们要注意的事情。下面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榴莲的挑选方法
榴莲的挑选一、选榴莲先看它的外观,黄色就是熟的表现,青的还是生的。
榴莲的挑选二、用两手指在榴莲的刺往内挤一下,如果手感有弹性,两棵刺能往里靠的话,那榴莲也就差不多是熟的了。
榴莲的挑选三、用手往下按榴莲的皮,有弹性就说明皮薄,就好,皮厚的按不动。
榴莲的挑选四、眼看榴莲尖尖,如果有细裂缝的最好,这是榴莲熟了的标志。如果榴莲是生的,就是用菜刀也砍不动。
榴莲的挑选五、选榴莲外形要圆,每一个鼓包凸出得多最好。
榴莲的挑选六、用鼻子嗅一下,熟了的榴莲嗅起来很香,(吃得来的是香,吃不来的嗅起来是臭)。如果嗅起来有酒的味道那就是熟过头了,这种不好吃。
榴莲的挑选七、榴莲属于热带水果,营养非常丰富,很容易上火。也容易让人发胖。减肥的人最好别吃,也最好晚上9点以后也不要吃榴莲。
榴莲的挑选八、开榴莲的方法,用菜刀尖部朝榴莲的尖尖开裂缝的地方轻轻一瓣就开了,一次不要全取出,吃多少就开多少,一芽一芽的开,放在外面不会坏,但是最好用保鲜膜包好,因为很招一种小虫虫来盯。不要放冰箱,因为味太重。(飞机上都标明不准带榴莲上机)。
榴莲的挑选九、若瓣发黄,榴莲可能已经烂了。
榴莲的挑选小窍门
1.未开口的榴莲,不成熟的有一股青草味,成熟的散发出榴莲固有的香气。当购买未成熟的榴莲,回家用报纸包住,点燃报纸,待燃完后再另用报纸包好,放在温暖处,一两天后能闻到香味证明已经成熟,想吃时提起来在地上轻摔,摔出裂口,从袭口处撬开即可食用。
2.榴莲食用完后手上会有一股臭味,该怎么办呢?据说用榴莲外壳装水清洗,就可去除。
3.初学吃者买榴莲以七八成熟为佳,吃起来臭味不很重,较易接受
榴莲食用价值
榴莲有大补的功效,特别是病后体弱者以及产后的妇女 ,更加适当多吃。此外,榴莲具有活血驱寒功效,对于胃寒及痛经妇女有缓解作用。
榴莲炖鸡
榴莲50克,鸡1只,姜片10克,核桃仁、红枣各50克。先将鸡清理干净并去皮,放入沸水中,稍煮,斩大块;核桃仁用水浸泡,去油味;红枣洗净去核;榴莲去嫩皮,留下大块的外皮。取果肉,把外皮切小。把鸡块、核桃仁、枣、榴莲皮与榴莲肉一同放人锅内滚开水中,加入姜片,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加入精盐、少量味精调味即可。此汤具补血益气、滋润养阴等功效,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饮用,秋冬吃最适宜。
榴莲芯煲鲫鱼汤
榴莲芯5—6个,鲫鱼2条,生姜3片。榴莲芯洗净,鲫鱼宰杀后清理干净,慢火煎至两边微黄。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适量,用大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至2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此汤清润而不滋腻,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的功效。
适宜人群
榴莲适宜偏寒者食用。病后及女性产后宜用之来补养身体。每天不超过100克。
榴莲食用禁忌
广东人称:“一个榴莲三只鸡”。《 辞海》和《 本草纲目》中都说,此话一点不夸张。果肉含有极高的糖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A、B、C、钙、钾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抑癌抗癌。中医认为,经常食用榴莲可以强身健体,健脾补气,补肾 壮阳。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 经痛,改善腹部寒凉,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但一次不可多吃,因其丰富的营养,肠胃无法完全吸收时会上火。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食用甚至会引起猝死。泰国卫生部劝告公众一天不要食用超过两瓣榴莲。
如不慎吃榴莲过量,以致热痰内困,呼吸困难、面红、胃胀,应立即吃几个 山竹化解,因为山竹属至寒之物,可克制榴莲之热。只有水果王后才能降服 水果之王。也可用榴莲皮+盐水煎服。
1、咽干、舌燥、喉痛等热病体质和阴虚体质者慎食;
2、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应食用。
3、榴莲不可与酒一起食用:因为酒与榴莲皆属热燥之物,如糖尿病患者两者同吃,会导致血管阻塞,严重的会有爆血管、中风情况出现,不宜食用。
4、热气体质、喉痛咳嗽、患感冒、阴虚体质、气管敏感者吃榴莲会令病情恶化,对身体无益,不宜食用。
5、中医认为:榴莲性质温热,若吃得太多,会令燥火上升,及出现湿毒的症状。想缓解不适,就要饮海带绿豆汤或夏枯草汤。
6、榴莲含有的热量及糖分较高,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
7、榴莲含有较高钾质,故肾病及心脏病人,宜少食。
8、榴莲一次不宜多吃,若闻到已熟的榴莲带有酒精味,则表示已变质不能吃。
9、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榴莲果汁黏稠,易阻塞咽喉、气管而引起窒息,故老人须少吃、慢吃。
注意事项:
1、成熟后自然裂口的榴莲存放时间不能太久;当嗅到一股酒精味时,一定是变质了,千万不要购买。
2、因榴莲口感较稠结,易积于肠内,多喝开水可助消化。
3、榴莲虽好,但一次不可多吃,若闻到已熟的榴莲带有酒精味,则表示已变质不能吃。
4、榴莲虽富含纤维素,但它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反而会阻塞肠道,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