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安全知识>灾害防范知识>

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

时间: 卓洵1114 分享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地震类型

  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

  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

  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级大小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构造地震的分类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震群型地震: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级以下。

  地震的直接灾害破坏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看过“地震自然灾害的成因”的人还看了:

1.有关自然灾害知识

2.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

3.自然灾害预防与自救措施

4.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知识

5.常见自然灾害避险自救方法

6.学校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369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