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食品安全的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靠外部力量,更需要学会自己辨别。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判断食品安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轻松判断食物是否安全的小妙招
染色馒头:一看二闻三水泡
馒头是北方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但2011年爆发的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却让公众意识到,光鲜的表面很有可能是不安全食物穿的“假外衣”。如何鉴别染色馒头,专家来为你支招。
广州日报曾报道,广东省消委会开展教育大讲堂活动,会上专家指出,玉米是粗粮,用玉米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色泽均匀、表面光滑的馒头。如果看到这样的馒头,你就一定得注意了。另外,还可以通过闻的方法来判断,合格的馒头往往带有玉米或小麦的天然香味,如果感觉香味有些浓重甚至刺鼻,那就说明很有可能被添加了色素。最后一种方式是用水泡,染色馒头会呈黄色,颜色越深说明色素添加越多。
纯鲜牛奶:勤动手、勤感受
牛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平日里我们也会格外注意它的保质期,这说明牛奶的新鲜度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一旦牛奶不新鲜,它的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怎么能够轻松辨别牛奶是否新鲜呢?
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感受时需注意以下“六无”:无异味、无杂质、无沉淀、无凝结、无异物、无粘稠。同时还可以采取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判断,中国青年报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实验方法:一是将奶滴入清水,化不开则为新鲜牛奶;二是将买来的牛奶迅速倒入干净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慢慢倾斜玻璃杯,如果有薄薄的奶膜留在杯子内壁且不挂杯,容易用水冲下来,那就是原料新鲜的牛奶。
真假蜂蜜:火眼金睛来观察
蜂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一直以来因其美容养颜、清肺润喉等功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现在市场上蜂蜜品种繁多,消费者怎样才能买到真蜂蜜呢?在购买过程中学会观察很重要。
首先看色泽。蜂蜜中因含有蛋白质、生物酶等成分,颜色不会很清亮,常呈淡黄色或琥珀色。其次看黏度。优质蜂蜜往往含水量比较低,因此会比较粘稠。购买时可以将蜂蜜瓶倒置,如果发现封在瓶口处的空气很难上浮、起泡,说明蜂蜜黏度较高。若蜂蜜包装现场可以打开,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鉴别,如闻气味、尝味道等,淡淡花香、味道微酸、口感绵软细腻,都说明该蜂蜜较佳。
日常食品安全辨别方法
干辣椒
警惕:硫磺熏过,颜色不能太亮丽。
识别方法:硫磺熏过的干辣椒亮丽好看,没有斑点,正常的干辣椒颜色是有点暗的。用手摸,手如果变黄,是硫磺加工过的。仔细闻闻,硫磺加工过的多有硫磺气味。
海带
警惕:化学品加工,特别绿的不能买。
识别方法:海带肥肥的,颜色特别绿,还很光亮,很可能是用化学品加工过的。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是深褐绿色。正常情况下,新鲜海带通常经开水烫后,再晾干处理,颜色是灰绿色的。
蘑菇
警惕:漂白粉泡过,雪白透亮中看不中吃。
识别方法:有的蘑菇雪白透亮,粒土未沾,价格还便宜,很可能用漂白粉泡过,中看不中吃。好的蘑菇生长在草灰里的,难免会沾上草灰。而且正常蘑菇摸上去,有点黏糊糊的,漂白过的蘑菇摸上去只是光滑,不会有腻腻的手感。
水发食品
警惕:甲醛泡发,一握就碎。
识别方法: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不法之徒常利用甲醛或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我国严禁以甲醛作为食品防腐剂食用。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
虾米
警惕:用氨处理,要选干爽不粘手的。
识别方法:有的商家在虾米发潮后,用氨加以处理,使其表面与一般虾米无异。所以挑选虾米一定要选干爽、不粘手、味道清香,细闻一下有没有刺鼻气味的。
西瓜
警惕:激素催熟,子是白的。
识别方法:用了激素的西瓜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这种瓜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食用西瓜时,若发现口感不好,尤其是舌头有麻感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枸杞
警惕:硫磺熏制,有酸苦味要警惕。
识别方法:颜色特别鲜红的,光光亮亮的可能是“毒枸杞”,颜色略发暗,略带土色的是天然枸杞;“毒枸杞”摸上去有粘黏感,天然枸杞则相对干燥;另外,天然枸杞酸中带甜,而“毒枸杞”则有很重的酸苦味。
豆芽
警惕:化肥浸泡,不能选太粗壮的。
识别方法: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芽根不软,有光泽且白嫩,稍细,无烂根、烂尖等现象;用化肥浸泡的豆芽色泽灰白,芽杆粗壮,根短、无根或少根,豆粒发蓝,如将豆芽折断,则断面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有化肥的气味。
大米
警惕:工业产品白蜡油和矿物油抛光,鲜亮无比可能有问题。
识别方法:购买的大米鲜亮无比时,很可能大米是用矿物油抛光的。用少量热水浸泡这种大米时,手捻之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可浮有油斑。另外仔细看,因上油抛光米颜色通常是不均匀的,仔细观察会发现米粒有一点浅黄。
小米
警惕:非法使用色素。
识别方法:有些个体商贩,为了掩盖陈小米轻度发霉现象,采用先将小米漂洗后,加入姜黄粉及黄色色素的方法,对小米进行伪装。用姜黄粉染色的小米,淘米水发黄,小米由黄转灰并有点发白,煮成的小米粥米烂如泥,汤清如水。可以用手拈几粒小米,沾点水在手心里搓一搓,凡用姜黄粉染过色的小米颜色由黄变灰暗,手心残留有黄色;也可以利用姜黄在碱性时呈红褐色的化学性质来鉴别。
银耳
警惕:硫磺熏制,并非颜色越白就越好。
识别方法:银耳的色泽并非越洁白品质越好。银耳经硫磺熏制可去掉黄色,外观饱满充实、色泽特别洁白,但存放时间稍长,约10~20天又会因与空气接触而氧化还原为原来的黄色进而发红。选购银耳时可取少许试尝,如舌头感到刺激或有辣味,则可能是用硫磺熏制的。
黑木耳
警惕:明矾、碱水泡,有怪味可能掺假。
识别方法:真木耳略嚼后纯正无异味,并有清香气。假木耳通常都有掺假物的味道,如有涩味,说明用明矾水泡过;有咸味,是用盐水泡过;有甜味,是用糖水拌过;有碱味,是用碱水泡过。
毛肚
警惕:双氧水、甲醛泡制,又白又大千万别吃。
识别方法:特别白的毛肚是用双氧水、甲醛泡制三四天才变成白色的。购买时如果毛肚非常白,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用甲醛泡发的毛肚,用手一捏很容易碎,加热后迅速萎缩,应避免食用。
茶叶
警惕:铅铬绿染色,提防颜色太鲜艳。
识别方法:铅铬绿是一种工业颜料,具有毒性,正常“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铅铬绿的“碧螺春”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用开水冲泡后,正常“碧螺春”看上去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着色茶叶的绒毛则是绿色。
腐竹
警惕:加入“吊白块”。
识别方法:“吊白块”是一种工业用增白剂。不法分子为了让腐竹变白、光洁度提高、韧性增强,违规掺入有毒物质“吊白块”。“吊白块”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但加热后会分解出剧毒的致癌物质。合格的腐竹为淡黄色,蛋白质呈纤维状,迎着光线能看到一丝一丝的纤维组织;捏一捏,易碎的腐竹质量比较好;取几块腐竹在温水中浸泡,变软且泡出的水是淡黄色、不浑浊的,即为质优腐竹。
黄花菜
警惕:硫磺熏制,色泽迷人不正常。
识别方法:为了延长存放时间,不法商贩就用硫磺熏“陈货”,变鲜变干。二氧化硫超标的干黄花菜多呈浅黄、白色,因为黄花菜经过鲜菜到干菜这一制作过程,其色泽应该越来越深,“色泽迷人”的干黄花菜多数为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其外表浅黄、浅白均属不正常,而且有刺鼻酸味。食用黄花菜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洗几遍。
面粉
警惕:使用氧化剂增白。
识别方法:过氧化苯甲酰(BPO)是一种在化工行业广泛使用的氧化剂。它可抑制小麦粉中一些酶的作用及微生物的生长,促进小麦粉熟化,使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破坏而增加小麦粉白度。近年来市场上小麦不正常增白问题较大,主要是因为小麦粉增白剂超标准使用。正常小麦粉为白中略带浅黄,过量使用增白剂,面粉粉色呈灰白色甚至青灰色;面制品失掉原来固有的麦香味,质地发硬、口感差。
猪肉
警惕:含瘦肉精的猪肉。
识别方法:瘦肉精化学名称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有禁忌症,治疗时需对症慎用。经常摄入瘦肉精能使人神经兴奋,烦躁不安,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影响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功能。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摄入瘦肉精无疑是雪上加霜。一般说来,食用瘦肉精较大的猪往往站立不稳,双腿打颤;宰杀后猪肉或内脏猪肝,颜色发红,此类肉、猪肝往往不可食用,另外建议少食猪内脏。
看过“判断食品安全的方法”的人还看了:
4.食品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