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火常识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狠抓防高温、防自燃、防爆炸、防电火、防雷电等工作,杜绝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生产装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防火常识
一、春季风干物燥,是火灾的高发期,应注意正确的用电、用火方法,及时清理办公室内外的各种易燃物品,如废纸、垃圾等;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不要随便焚烧垃圾、纸张及各种易燃物品;办公室内不得私拉乱接电源,要先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杜绝隐患发生。
二、春季是人们外出游玩、踏青的季节,不要带火种上山,不要点火野炊,不要乱丢烟头。春季又是一个旅游的好时节,而且又有清明节,人们举家郊游或祭奠先人时又常常在野草较多、树木繁盛的地方,一旦用火不慎就会引起树林火灾。
三、家庭防火七项注意: 一是不要卧床吸烟、不要乱扔烟头火柴;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二是白酒、纸张、窗帘等易燃可燃物品应与火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三是正确使用各种家用电器,选择安全可靠的电源开关,出门前关闭电源。 四是不要在熨烫衣物时接电话及做其他家务。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时不要离家外出,用完后,应关好开关,不要让小孩儿随意乱动燃气设施,避免气体泄漏。五是妥善保管好家中易燃可燃物,保证公共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 六是不要埋、压、圈、占消防设施,维护消防设施的完好。在家庭中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学会正确使用。七是房屋装有防盗网等设施的,应预留逃生出口。
四、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泡沫灭火器用来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材等引起的火灾。其使用方法是:一手握提环、一手托底部,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摇晃几下,泡沫就会喷射出来。注意灭火器不要对人喷,不要打开筒盖,不要和水一起喷射。
2.干粉灭火器是一种通用的灭火器材,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电器设施的初起火灾。使用时拔下保险销,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源根部,一手向下压鸭嘴,便会喷出浓云般的粉雾,覆盖燃烧区,将火扑灭。干粉灭火器要注意防止受潮和日晒,严防漏气。
3.1211灭火器是一种新型的压力式气体灭火器,其灭火剂灭火性能高,毒性低,腐蚀性小,不易变质,灭火后不留痕迹,用来扑火油类、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图书资料等火灾。使用时首先拔掉安全销,一手紧握压把,一手将喷嘴对准火源的根部,压杆即开启,左右扫射,快速推进。
4.四氯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设备火灾。千万不要用于金属钾、钠、镁、铝粉、电石引起的火灾。
温馨提示:
一旦发生电器火灾或触电事故,要立即实施紧急救援:
1.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2.用细土、沙土、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3.千万不要用水扑救电器火灾,以免发生触电事。
安全防火知识工厂篇
工厂安全防火知识
当然不仅仅因为工业占据着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去对工厂火灾进行特别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因为工厂火灾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它带给经济和科技上的损失也不言而喻,许多工厂的火灾可能会让一个有着很大规模的企业化为乌有,它所承载的技术和设备也可能毁于一旦,这对工厂、企业的发展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这一点,所有的工业生产车间、工厂都要防火于未燃时。
工厂火灾的特点
一、工厂车间的规化差。由于工厂内多放置各项机械、工具、成品、半成品,故多采取高且大面积为主的规化设计,这种设计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烟之快速漫延。
二、工厂内部储放危险性高的物品。例如石化工业原料、木棉、纤维、强酸、强氧化剂等,均易助燃或燃烧。前段时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就是因为工厂车间存放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
三、产生意外的机率大。因电气、机械的长期使用,加上易燃品容易产生火花、高热,均是发生火灾的起因。
四、火灾猛烈。各工厂厂房、仓库堆积大量生产器具、成品、半成品,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迅速燃烧,并且造成燃烧时间长,范围广。
工厂的防范措施
一、工厂的车间设计和规划要以建筑技术设计规定为标准,达到防火要求,车间内要保证气流畅通,避免高温下引发火灾,要装置降温设备,比如空调、风扇,这样就使工厂内的物品难以达到燃点,避免火灾发生。
二、危险性高的物品要根据安全规范予以保存和储藏,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以断绝火源。
三、对老化的电线、电缆及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机械要按时进行安全检查,要更换设备的要坚决更换,不能因小失大,易燃品要远离电线电缆处,这样才有比较安全的一个生产环境和设备。
四、做好火灾可能发生的准备工作。那就是灭火系统和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一般来说大型的工厂车间比较适合安装超细干粉灭火剂及其配套的管网自动灭火系统或柜式自动灭火系统,此系统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其所用的超细干粉灭火剂可以迅速有效的扑灭火灾,而且其自动控制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火灾发生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灭火行动。
以上所述是对工厂火灾的防范方面,而一场火灾的发生往往就是由于防备不足而发生的,所以要从根本上保护工厂和车间的生产安全,就必须在防范上做到最充足和最完善。一旦火灾发生到以工厂自身能力无法控制的时候,应以最快的速度疏散工人和周围的居民,以免造成人员伤亡,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但是这个时候损失就已经造成了,所以对于工厂和企业来说,这一点是需要极力去避免的。
工厂火灾,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人民生命财产上看,所造成的后果都是严重的,所以所有的工厂、车间以及消防业界人士都应该严加防备,防火于未燃时。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
1、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设置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其他单位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可以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包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等内容。
4、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中型企业、专用仓库以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管理单位等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
5、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要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演练。
6、定期对本单位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要时刻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7、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占用疏散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上设置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得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封闭安全出口,不得遮挡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8、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
9、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销售、运输或者销毁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1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11、消防值班人员、巡逻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1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特殊工种、重点岗位员工必须进行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培训率要达100%,并持证上岗。
13、不要在宿舍、生产车间、厂房等场所乱接乱拉临时电线和私自使用电气设备,禁止超负荷用电。严禁在仓库、车间内设置员工宿舍。
14、企业的热处理工件应堆放在安全的地方,严禁堆放在有油渍的地面和木材、纸张等易燃物品附近。
15、褐煤、湿稻草、麦草、棉花、油菜籽、豆饼和粘有动、植物油的棉纱、手套、衣服、木屑以及擦拭过设备的油布等,如果长时间堆积在一起,很容易自燃而发生火灾,应勤加处理。
16、植物堆垛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同时做好防潮。堆垛不宜过大,应加强通风,并设专人检测温度和湿度,防止垛内自燃或引起飞火蔓延。
17、企业职工要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得基本消防常识、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人员。
18、火灾发生后,要及时报警,不得不报、迟报、谎报火警,或者隐瞒火灾情况。拨打火警电话“119”时,要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所使用电话的号码。报警后,应派人在路口接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19、电器或电线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否则很可能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20、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手绢等捂住口鼻低姿前进,防止有毒烟气的危害。
21、发生火灾后,住在比较低的楼层被困人员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如果找不到绳索,可将被褥、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或床架上,然后沿绳索缓缓下滑逃生。
22、如果被困于三楼以上,千万不要急于往下跳,可以暂时转移到楼层避难间或其他比较安全的卫生间、房间、窗边或阳台上,并采取可行的自救措施。
23、在被困房间内可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消防人员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