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安全知识教育
防火安全知识教育
遇到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分秒必争,必须要沉稳冷静不出差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火安全知识教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防火安全的文章
防火胜于救灾
每年的11月9日为全国的消防日,上星期三,学校为让我们提高防火的防范意识,特别举行了防火疏散演练和灭火演练。
“当!当!当!当!”一阵响亮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我们在诸多老师的带领下,低着头,捂住鼻子,有序的跑到校园,仅用了1分52秒的时间就撤离了“危险的教学楼”。随后,我们一对对的参加触目惊心的灭火演练。
来到操场,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兴奋讨论着,三——六年级的同学们围站在旧扫把堆旁四五米的地方,静观其变。不一会儿,扫把堆变成了火堆,熊熊大火直插云霄,一丝灼热的气流扑向我们的脸庞,火辣辣的,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火灾来临时的危险感觉。天空中升起浓厚呛人的白烟,熏得我睁不开眼睛。火苗“噼里啪啦”的响着,一声令下,我拿着手中沉甸甸的灭火器冲向火堆旁,拉开拉环后,一股股白粉就像一条条白龙扑向火堆中,刺鼻的气味弥漫了整个操场。
熊熊大火已被控制,只剩下零零星星残存的小火苗。火势逐渐减小,火堆旁白茫茫的白粉清晰可见,这次的演练让我真正当了一次小消防员,感受了火光冲天、热浪袭人的感觉,深入理解了火灾的危险、可怕、无情。更让我懂得:
隐患险于明火,防火胜于救灾的道理。珍爱生命,远离火灾,远离火灾,人人有责!
如何应付火场自救与逃生
火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危害性,它不但会使人民群众辛勤创造的劳动果实付之一炬,而且还会夺去人们宝贵的生命。因此,大家都应该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增强自救意识,以防万一。
了解了在这场火灾中被困人员的处理方式之后,大家应该意识到,一场火灾降临,能否成为幸存者,固然与火势的大小、起火时间、楼层高度和建筑物内有无报警、排烟、灭火设施等因素有关,然而主要还是与被困者的自救能力以及是否懂得逃生的步骤和方法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实施自救行动之前,一定要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条件,选择自救方式。
一、自救的基本方法
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镇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
1、火灾初起时,除立即报警外,应设法逃生。在逃生过程中,要分秒必争,不要浪费时间去穿衣戴帽,或者去寻找贵重的物品,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地抢救物品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来不及抢救,应当尽快地逃生,不要因为寻找物品而受到伤亡,特别是当跑到室外以后又因牵挂室内的贵重物品,重返火场,这样就有出不来的危险。火场中因贪财而丧命者是不乏其例的。
2、对初期火灾的处理。
(1)初起火一般很小,居住者不要只顾自行灭火,而要迅速报警,不要因为报警迟而酿成生重大火灾。
(2)人员不论是位于起火还是非起火房间,逃至室外后,要做到随手关门,这样可控制火势的发展,延长逃生的允许时间。
二、火灾逃生的首要条件
熟悉所处环境,是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逃生的首要条件。
对于我们经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如门窗、阳台、室外楼梯、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和路线绘制在图上,并贴在明显的位臵上,以便平时大家熟悉和在发生火灾时按图上的逃生方法、路线和出口顺利逃出危险地区。
当人们走进商场或到影剧院、歌舞厅、娱乐厅等不熟悉的环境时,应留心看一看太平门、楼梯、安全出口的位臵,以及灭火器、消火栓、报警器的位臵,以便临警时能及时逃
出险区或将初期火灾及时扑灭,并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及时向外面报警求救。
三、教教你--如何选择逃生方式
(一)选择逃生方法逃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由于火场上的火势大小,被围困的人员所处位臵和使用的救生器材不同,所采取的逃生方法也不一样。一旦在火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时,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以便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和方法,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1、当夜间你发觉有烟时,要翻身下床,朝门口爬去。即使站起来受得了,也应极力避免。因为1.5m以上的空气里,早已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千万不要站立开门。
2、如楼房着火时,首先要选择的是逃出火场,因此逃生时要选择下楼的楼梯。对于下楼的楼梯,首先选择安全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间等。尤其是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更安全可靠,在火灾逃生时,应充分利用。但火场上不得乘坐普通电梯,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热火很容易涌入,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失控或变形,烟与火的毒性或熏烤可危及人的生命,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当您身处房间,打开门、窗时,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应选择其他出口;如果不热,也只能小慢慢打开,并迅速撤出,然后将门立即关好。
3、当经常使用的通道被烟火封锁后,应该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然后再向靠近出口和地面的方向疏散。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时,应以水平疏散为主,尽量避免向楼上疏散。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决不要停留在原地,应迅速采取措施,利用一切逃生手段,向靠近地面的方向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