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急救的常识
交通事故急救的常识
交通事故在我们身边发生以后,该怎么办?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控制情绪,切莫惊慌失措,乱喊乱跑,造成现场更加混乱,同时,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采取行动,抢救伤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事故急救的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抢救的步骤
1.应急措施
(1)抢救。如:迅速止血,处理休克等。
(2)密切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其他危险再度发生。
(3)保护现场,维护秩序。
2.立即打电话报警
(1)发生事故的地点?
(2)是什么样的事故?如:车撞车,车撞物,翻车等。
(3)有无其他连锁事故?如:起火,爆炸,建筑物倒塌等。
(4)多少人受伤?
(5)报警人的姓名?
3.急救措施
(1)应有医护知识或较熟练的人来进行。
(2)就近寻找合适的场地,临时安置伤员。
(3)包扎伤口。
(4)将有生命危险者迅速送往医院或移交给赶来现场的专职救护人员。
(5)其他帮助。
4.医务人员处理
(1)医务人员处理。
(2)应急抢救完毕。
二、抢救的具体事项
1.救护车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的正确行驶
一定要按照交通管理有关条例与规则行驶。救护车的行驶车道.
救护车在行驶时,为本车行驶考虑一条能畅通的车道,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伤员,特别是对一些需立即动手术的伤员。
救护车在行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行车前方如出现障碍,应逐渐减速,而不要突然刹车,以防与后车碰撞。
(2)救护车应在离出事地点一段距离时就停下来,并尽可能停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保证再度起动时车辆平稳,并仍靠右行驶。
(3)救护车必须打开警示灯、响装置,必要时司机可打开车门以便及时观察。另外,可将后车盖打开。
(4)确定事故地点后,离事故地点尽可能远些,并打亮三角警告指示标志。对高速行驶的车辆至少距离事故地点100米以外就应出示警告标志。
(5)对迂回曲折的道路或者凹凸不平的小路,要细心注意障碍物。
(6)对川流不息的车辆,应要求放慢车速行驶。交通管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协助处理。
(7)在高速公路上,要警惕因前面的汽车司机出于好奇而突然减慢自车速度而引起后车碰撞前车的事故。
2.从车行道上把受伤者拖出来
把受伤者拖出,使其离开车行道的方法。
3.从车内把受伤者拖出来
受伤者在车内无法自行下车时,可按图⑹所示将其从车内拖出。
4.如何抢救呼吸中断者
呼吸中断后,应立即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否则会由于缺氧而危及生命。
呼吸中断者的症状表现为无呼吸声音和无呼吸运动。
抢救方法:抬下颔角使呼吸道畅通无阻,这种措施在很多场合下对恢复呼吸起很大作用。
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那就要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时,就要检查嘴和咽喉中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5.如何抢救昏迷不醒的受伤者
可能产生昏迷的原因:
(1)天气炎热的原因。
(2)缺氧。
(3)各种原因中毒。
(4)暴力刺激大脑。
伤者不会讲话是判断昏迷失去知觉的症状。抢救前应检查伤者呼吸,对失去知觉的伤者,可采用下列措施,见图⑼。
6.失血受伤者的抢救
如果受伤者失血过多,将会出现危险,如:出现休克等症状。处理失血措施进行操作。
通过外部压力,使伤口流血止住,然后系上绷带。
失血过多,往往会产主休克,所以流血止住后,应接着采取一些防止休克的措施。
7.如何抢救休克受伤者
受伤者失血过多就有危险,出现休克,其症状表现为:
(1)面色苍白。
(2)四肢发凉。
(3)额部出汗。
(4)口吐白沫。
(5)显著焦躁不安。
(6)脉搏跳动变得越来越快和虚弱,最后脉傅几乎摸不出来。
以上症状有时会部分出现,有时又一起出现。
由于休克时间过长,可能致死,所以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①安置病人到安静的环境。
②自我输血:抬起腿部到处于垂直状态,使休克停止。
③检查脉傅与呼吸。
④语言安慰。
⑤防止热损耗。
⑥呼救送往医院。
8.如何抢救烧伤受伤者
其症状为:皮肤发红、起泡、感觉疼痛。内部组织受损的烧伤可引起呼吸困难、休克、烧伤性疾病等危险。
对于烧伤程度来说,其烧伤面积和深度是有标准的。应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迅速扑灭衣服上的火。
(2)要脱下烧着的衣服。
(3)全身燃烧时,可向其喷冷水。
(4)用消过毒的绷带包上烧伤口。
(5)反复检查呼吸和脉搏。
(6)防止热损耗,可饮盐水(1杯水中放1匙食盐)
(7)不可使用粉剂、油剂、油膏或油等敷料。
(8)脸部烧伤时,不要用水冲洗,也不要盖着。
(9)防止休克。
9.把受伤者抬到担架上
当必须把受伤者抬上担架时,一定要遵循医护工作人员的指导。如:把受伤者从旁边抬上担架时,3名救护人员的膝盖支撑着受伤者没有伤的部位,把手托放在躺着的烧伤人身下,抬起烧伤人的躯干,在统一指挥下,一起抬上担架。
10.如何抢救中毒患者
(1)重视自我预防,以防止中毒。
(2)应迅速把煤气中毒的患者送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
(3)昏迷不醒时要侧卧。
(4)检查脉搏。
(5)停止呼吸时,应进行适当的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