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
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
目前绝大多数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雨、雪、路面结冰、雾等),因此广大驾驶员做好恶劣条件下安全行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你知道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吗?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方法吧。
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方法一、下雨的影响
雨天对驾驶员行车的影响主要有3个:
一是制动距离及制动特性;
二驾驶员的视线;
三是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当汽车制动时,车轮产生的总制动力,只能小于或等于车轮与道路之间的附着力。车轮与道路之间的附着力主要取决于附着系数,附着系数与路面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干沥青路面的附着系数为0.6,湿沥青路的附着系数减小为0.4,即减少1/3,因此,制动距离将起很大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在雨天行车制动时应切实注意3点:
一是制动作用距离加长;
二是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制动过猛,因为雨天路面上附着力减小,很容易使制动超过附着力,引起侧滑。这时,如时速为40km,则制动距离是35m左右,如时速为100km时,则制动距离是200m左右。当时速成为40km时方向盘旋转20°可以产生0.2g的离心力,因此,速度越大,方向盘越不能旋转过大,否则就会引起侧滑。
三是要注意刚下雨的头几分钟。对于驾驶员来说,这个时间是最危险的时间,因为刚下雨时,由于水与路面上的油或泥土的混合使路面最滑,车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至最小。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急刹车。
下雨对驾驶员的视线有严重的影响,挡风玻璃上虽装有雨刷,但由于雨水使光线透过率大大减小,因而可视距离大大缩短,能风度大大降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驾驶员可采用3个办法:一是适当降低行车速度,二是增加跟车距离,即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三是打开汽车头灯,特别是在下大雨时应打开灯行驶。
下雨时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与晴天大不一样,驾驶员要善于观察与掌握下雨时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点。比如刚下雨时,许多行人因为事先没带雨具,在横穿马路时往往低头猛跑而不顾周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除减速外还必须随时做好刹车的准备。
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方法二、降雪与结冰的影响
当汽车在冰雪冻结道路上行驶时,其主要特点是制动距离加长。例如,汽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行驶时,在干沥青路上的制动距离为10.50m,在干水泥路上的制动距离为9.00m,而在冰路上的制动距离为62.98m,在雪路上的制动距离为31.49m。
在强雪或冰冻道路上行车时对驾驶员威胁最大的是滑溜,滑溜有以下四种:后轮溜滑、前轮滑溜、动力滑溜、横向滑溜。防止上述四种滑溜的办法是:
1)降低车速。特别是在进入弯道或下坡前一定要降低车速,但在降低车速时不要制动过急。
2)在下坡时最好用传动轴减速控制车速。
3)起步时加速要适度。由于冰冻结雪路面的附着能力很低,起步时如过猛驱动轮容易打滑空转。
4)保持均匀的行车速度。在冰冻结雪道路上行车时一般应保持均匀的行车速度,即使在需要提高车速时,也要慢慢踏下油门不要加速太猛,以防两驱动轮因突然增加转速而打滑,或因左右轮在急加速中遇有不同阻力而产生急骤横滑。
5)车辆在行驶中要尽量保持平衡。
6)如有条件轮胎上加防滑设备。
此外,在冰冻结雪道路上行车时要注意其他交通参与者(如行人、和自行车突然滑倒),在行车时应尽量与行人和自行车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方法三、下雾的影响
下雾对驾驶员行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大降低能见度,使驾驶员看不清楚运行前方和周围情况。二是由于道路上雾水与积累的油和泥土的混合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小,车轮容易打滑,从而使制动距离增加。
为了在雾天安全行车,对驾驶员的要求是:
1)要充分利用各种车灯以提高驾驶员自己与周围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能见度。驾驶员遭遇雾天时应将挡风玻璃、头灯及尾灯擦拭干净。在行驶中如遇大雾天气,要求驾驶员把车停在路旁,待将车灯及挡风玻璃拭干净后再开车。在行车中要开亮防雾灯或近光灯增加能见度,以看清前车或前方情况。
2)要降低车速。使制动距离小于或等于驾驶员的可见距离。
3)要增大跟车距离,以防止下雾时能见度降低而引起前后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4)要平稳制动,以防止侧滑。
5)要集中精力开车。国外交通规则允许驾驶员在行车时可以听收音机,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雾天,以免注意力分散。
6)要适当利用汽车喇叭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交换信息。在没有设置禁止鸣笛标志的路段,驾驶员在会车时开灯光示意,如嫌不够可以适当轻鸣喇叭以免相互撞车。
看过“恶劣气候条件下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的人还看了:
1.夜间如何安全行车
2.安全行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