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的比较
中西方的园林比较起来都有其特色,从不同方向比较,中西方的园林也有其不同点,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比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一
造园构景手法与总体风格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设计尽管运用相似的造园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等, 但在造园构景中却有较大的相异之 处。
西方园林设计中, 对山石的运用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用作雕塑的材料, 也有岩石园、洞穴和假山的出 现。对水的运用十分重视, 如意大利花园中流动的水, 法国花园平静宽阔的水镜; 植物也构成了西方园林 设计的一个重大要素, 如古罗马的绿色雕刻, 法国花园的各种花坛等; 建筑在西方园林中从来都是构图的 中心, 花园是为建筑服务的, 园林是建筑和自然之间的过渡, 花园设计的原则要服从建筑设计的大局。
而在中国园林设计中, 对山石的运用极为重视, 假山石的设计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江南私家园林中, 绝大多数有着脍炙人口的假山设计, 如苏州网狮园、拙政园等; 中国园林中的理水, 是一种以少胜多的典 范, 水在中国园林中绝不可没有, 大部分情况下, 还起着园林的构图中心的作用, 如北京的颐和园, 苏州的 拙政园、留园等; 中国园林中, 也非常讲究植物设计, 正所谓 / 一年四季皆有景, 一天四时观景变 0; 建筑在 中国园林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空间转换、供人小驻等作用, 它不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 而是自然的缩 影和提炼, 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直接展现。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二
人工美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三
.总体风格的差异
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以和谐一致、参差不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影影绰绰以及含蓄回味的特点,从而做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鉴赏力。西方从柏拉图到法国浪漫派都是以建筑的几何法则和审美思想来规划园林,他们把园林看作是建筑的附属和延伸,形成了几何式的园林风格,布局上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国, 讲求绝对的对称,园林中的景物设计都有精确的比例和严整的几何图案,道路笔直而又平坦宽广,园林中的水体和花坛也都是规则的几何形,甚至连树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总之,一切都被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中去,以及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表露“人是万物之灵长”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从总体风格上看,中国的园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质力量以显示与自然对抗或对自然的征服,相反,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从属于自然,服从于自然,与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国文人的乡居生活与西方中世纪的碉堡里的庄园主颇不相同,更多的是与自然山水的亲近,更多表现出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的特定的诗情画意,而西方的园林风格展现了人类享受自然,拥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观念。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四
不同的建筑地面之美和空间之美审美
不同的建筑空间布局,体现了西方的制度,文化,人格特征之间的差异。从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国建筑的空间格局是一个封闭的群体,摊开在地平面 上。在中国,无论什么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总是一个类似四合院模式模式。中国建筑之美,但也是一个“集体”美国,如北京明皇宫,十三陵 ,孔庙曲阜,这是基于众多的庭院相套构成巨大的建筑,各种建筑周围,主斌那里,符合规律地排列,反映在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道德体系的 形态特征的社会结构。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一空间格局的高度发展。建立一个类似的时代,北京故宫的扩展与巴黎卢浮宫相比,前者是 由成千上万的个人住房的壮丽,宏伟的建筑群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的庭院,平坦的蔓延非常大,后是谁一个“体量”的扩展和垂直的形状堆叠起来的 庞大和多样,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与古希腊城邦,古罗马的开始,它被广泛用于门廊,窗户和门,以增加外空信息和透明度的交流包围 的建筑,实体上以高亮的图像建筑物。这是非常早期的海边,西方人和社会各界关于奴隶制民主的内部实现之间的相互作用。古希腊的民主与科学的 精神,性格外向,不仅影响了罗马,同时也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中国建筑占据了地上,然后占据空间上的西洋建筑,如罗马斗兽场可以 里西姆大,高48米, 43.5米高万神殿,圣索非亚教堂,中央大厅的中世纪大教堂穹窿顶部高达60米,从地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 高137米最辉煌的作品。这无疑反映了雄伟的建筑狂潮西方人崇拜神灵,西方人更多的是反映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给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般来说,如果父亲是建筑技术,建筑美学的母亲,建筑的灵魂,是思想和文化。从建筑物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有比中国革命传统显著强。 希腊建筑的关注比例匀称,简洁大方的款式,注意过渡自然内外空间,虚实构成开放式柱廊相互的建筑空间,也自然的阳光和空气进入建筑空间巧妙 地安置,给予明确的,开放的那种感觉。罗马式建筑与圆顶,拱门,厚厚的墙壁具有深厚的造型,雄伟,华丽而多彩的装饰。罗马式建筑,以处理非 常特殊的室内空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处处精雕细琢,浑然一体,完整和美观。哥特式建筑,高,直,尖的特点,高大的身躯,由于飞扶壁的作用显 得轻薄,一人多高尖拱向上打断横向架构,与人们的精神搅拌的力量引到神,寄托着天主教徒的愿望和向往的天堂。而中国正在建造更多的体现了天 人合一,其中模具山脉在水中的理念,模仿自然,建筑和周围的群山和风景,地理形势的无缝集成,使建筑物的水和土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变得如此 融入山区建设的。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不断成熟,它是主要的汉木结构,包括优秀建筑的少数民族地区,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地理分布 的历史,风格非常独特的艺术体系。对于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独立开发中国和西方建筑的,很少有机会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不同 的形状,东部和伟大的审美标准西洋建筑之间的性格差异。只有在近代,交替融合西方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中国和西方传统建筑和建筑意义,不 仅对自己有很大不同,但有些交融的审美观念中,往往是比较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