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作为苏州人肯定学过苏州园林的课文,那么你可知道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多媒体展示几组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出课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的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苏州园林,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会阅读说明文。
活动3【讲授】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背景介绍:《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其实它是一篇序言,但却有题目,从“深眷”二字可见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
(一)掌握生字词
轩 榭xuān xiè 嶙 峋lín xún
镂 空lòu 蔷薇 qiánɡɡ wēi
丘 壑hè 池 沼zhǎo
相 间 jiàn 着 眼 zhuó
重峦叠嶂luán zhànɡ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斟 酌zhēn 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其特点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活动5【活动】探究内容
(一)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说明顺序。
课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
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特点。课文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举例。
(二)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1)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说明顺序是先总说后分说、由主要方面到细微处的逻辑顺序。
(2)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资料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3)揣摩语言
1、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5、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7、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
8、一些描写性词语:
重峦叠嶂、高低屈曲、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珠光宝气……
活动6【活动】拓展延伸
以“美”为话题,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 活动8【活动】教后反思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式解读——展示成果——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创设情景导入,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艺术有强烈向往,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思考题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我还能检验11、12课上完后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程度。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是否会完成,我心里没有底,但总想试试,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学生很聪颖,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就这样,在课堂上,我只是起了个头,课程都是由“好”学生引领着“弱”学生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老师只需要小结一下,再次梳理一下课的内容即可。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参与率高,思维总能始终跟着,课堂效果远比“串讲”好得多。
课堂的不足我觉得在于几乎没有给学生美读的时间。我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初衷是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带动全体同学在互动中都学会阅读说明文。但《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应让学生多读,在美读的过程中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可我老是怕时间来不及,把读课文安排在预习工作上。这样一来,有不少学生是没有做预习工作的,他们课堂上的效果会差一些。
13 苏州园林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苏州园林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语
多媒体展示几组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出课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的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苏州园林,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会阅读说明文。
活动3【讲授】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背景介绍:《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其实它是一篇序言,但却有题目,从“深眷”二字可见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
(一)掌握生字词
轩 榭xuān xiè 嶙 峋lín xún
镂 空lòu 蔷薇 qiánɡɡ wēi
丘 壑hè 池 沼zhǎo
相 间 jiàn 着 眼 zhuó
重峦叠嶂luán zhànɡ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斟 酌zhēn 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其特点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活动5【活动】探究内容
(一)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说明顺序。
课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
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特点。课文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举例。
(二)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1)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说明顺序是先总说后分说、由主要方面到细微处的逻辑顺序。
(2)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资料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3)揣摩语言
1、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5、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7、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
8、一些描写性词语:
重峦叠嶂、高低屈曲、俯仰生姿、
盘曲嶙峋、珠光宝气……
活动6【活动】拓展延伸
以“美”为话题,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 活动8【活动】教后反思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式解读——展示成果——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创设情景导入,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艺术有强烈向往,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思考题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我还能检验11、12课上完后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程度。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是否会完成,我心里没有底,但总想试试,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有部分学生很聪颖,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就这样,在课堂上,我只是起了个头,课程都是由“好”学生引领着“弱”学生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老师只需要小结一下,再次梳理一下课的内容即可。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参与率高,思维总能始终跟着,课堂效果远比“串讲”好得多。
课堂的不足我觉得在于几乎没有给学生美读的时间。我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初衷是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带动全体同学在互动中都学会阅读说明文。但《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应让学生多读,在美读的过程中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可我老是怕时间来不及,把读课文安排在预习工作上。这样一来,有不少学生是没有做预习工作的,他们课堂上的效果会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