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一、园林造景特点大体归类:
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
二、分别细述个个特点:
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
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6.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三、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1、 自然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立足之本,也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之一。首先从植物选用及景观布局方面看,中国古典园林师以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季相变化为基础,模拟自然景致,创造人工自热。宋代文人欧阳修在守牧滁阳期间,筑醒心、醉翁两亭与琅邪幽谷,他命齐幕客“杂植花卉其间”,使园能够“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可见当时的植物景观已经充分考虑了植物的季相变化。
另外在景观组织方面古人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利用借景将自然山川纳入园中,或者利用欲扬先抑,一小见大等手法,造成视觉错觉,即使是在很小的空间中,也可以利用“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效果。
2、 含蓄
对于园林景观,古人最忌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讲究的是藏而不露、峰回路转,运用植物进行藏景、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常用的手法。如沧浪亭前就利用了层层植物构成屏障,远观仅见飞扬的角翼,景观的神秘感、层次感、纵深感一下子就增强了。
中国古代植物景观的含蓄不仅限于视觉上的含蓄,更体现在内容表达上的含蓄。古人赋予植物拟人的品格,在造景时,“借植物言志”也就比较常见了。比如扬州的个园的主人就借竹表达了自己“挺直不弯,虚心向上”的处世态度。在古人眼中,植物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优美的景致,在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内涵,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众不同之处——意境的创造,正所谓“景有尽而意无尽”。
植物景观的意境源自于植物的外形、色彩,加之古人的想象,如杨柳依依表示对故土的眷恋,常常种在水边桥头,供人折柳相赠以示惜别之情,等等。
3、 精巧
无论是气势宏大的皇家园林,还是精致小巧的私家园林,在造园这缜密的构思下,每一处景致都做到了精致和巧妙。
“精”体现在用材选料和景观的组织上——精在体宜。中国古典园林中多选用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较少终止引种植物,一方面保证了植物的生长,可以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特色。植物选才还需要讲究“意境”,如故宫御花园的轩前海棠,颐和园乐寿堂前后的玉兰,谐趣园的一池荷花等。
“巧”则体现在布局方式和细部刻画上——巧夺天工。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有的突出枫树,温彩流丹;有的突出梨树,轻纱素裹;有的突出古松,峰峦滴翠;有的突出垂柳,婀娜多姿。植物花色、叶色的变化以及花形、叶形差异被巧妙地加以利用,达到“四时有景”的效果。同时造园这对园林景观的每一细节都作了细致的推敲。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透过漏窗可以看到“湖石倚墙,芭蕉映窗”的景象,令人惊叹造园者是如何构思的,能够刻画出如此绝妙的景致。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设计方法,做到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一、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借景有远借(如远山)、邻借(如大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二、添景
添景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改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山和塔在远处,如没有中景作过渡,就显得虚空没有层次,若添置树木、花卉等补充点缀,画面会更加完美。昆明湖是前景,万寿山是后景,它们之间由于添置了长廊,画面顿时显得生动活泼、完美和谐。
三、框景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可采用门框、窗框、洞框、廊柱框、乔木枝干抱合框等,框景可将散漫的景色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步移景换达到画境,实属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集合。扬州瘦西湖的月亮门亭是框景最典型的佳作,透过一门可观扬州标志性景观五亭桥,“一门留景五亭桥”,凡到此的游客均要摄影留念,同时还可尽收白塔于另一门之中。
四、漏景
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屏风、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五、对景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我国园林中应用甚多,因我国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于全园主要部位,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较好的对视空间。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山、树、竹、石、亭桥、楼阁、厅堂、廊榭等均可成为对景。
六、抑景
抑景是把园林中最好的景致暂时隐藏起来,然后再展现出来的构景方法。“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是抑景手法的主导思想,可产生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园林多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作抑景,把主景和最美的景致遮挡起来,不使其一览无余,在游人渐达佳境时突然展现,提高艺术感染力,获得最美的享受。如游人由颐和园东宫门进入,出仁寿殿沿玉澜堂四合院东南侧小路南行,此时一座土山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七、障景
障景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既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景物,同时又为园林增加景致的设计性屏障景观。前方如有不雅场地、建筑、器物等影响园林景致,多建造富有韵味的遮挡性景物,用来遮挡视线,同时增加园景。如园路前方的照壁、园路两侧栽种的密闭松墙等。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上一篇: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下一篇:苏州园林的中英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