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的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在城市发展的新时期,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是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国际滨海城市的必然要求。《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充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明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制定层级分明的保护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以陆海统筹为指导思想,提出滨海岸线资源空间管制要求,科学指导历史文化遗存、滨海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发挥本土优势,彰显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青岛新闻网3月18日讯 日前,青岛市规划局发布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保护青岛“山、海、岛、城”相融的城市空间格局,彰显岛城风貌是“规划”种浓墨重彩的部分。根据规划,青岛将划定1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总面积达1363.8公顷,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689.5公顷。其中,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以海岸线为界,总面积28平方公里;并着力保护南部滨海团岛至太平角段建筑与山体构成的“起伏有致、平缓舒展”的天际轮廓线,通过城市设计重点处理好胶州湾东岸团岛至海泊河段“高低起伏、簇群间隔”的天际轮廓线。
新的规划还提到,青岛将实施胶州湾东岸企业环保搬迁,调整老港区为邮轮母港及综合服务区,按计划实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石化企业及油库等危险源的搬迁。
◆加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
保护“山、海、岛、城” 延续青岛特色
《总体规划》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领域,青岛的保护工作分为市域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两大部分,旨在整体保护青岛“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全面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提高依法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弘扬青岛的海洋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保护要素方面,深入挖掘青岛名城的价值与特色基础上,保护整体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重视自然环境和山水格局保护
保护“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山水格局,保护与山体、河流、海岸线等自然要素密切相关的古遗址、古村落;系统挖掘和保护沿海分布的明清海防卫所体系、北胶莱运河沿岸宋元金交通贸易遗产廊道。
保护北部大泽山-天柱山山脉、东部崂山山脉、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山脉;保护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条河流;保护胶州湾群、鳌山湾群、灵山湾群;依法保护七百余公里长的海岸带及海岛资源。保护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保护515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7处。
保护黄岛区琅琊、胶州市里岔-普集、即墨市王村、平度市古岘、莱西市沽河5片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即墨故城-六曲山墓群遗址、琅琊台遗址、三里河遗址、西皇姑庵遗址、赵家庄遗址、东岳石遗址、西沙埠遗址、祓国都城遗址等大遗址。
保护1244株古树名木,继续推动古树名木的普查和名录公布工作。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居民建筑群,包括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金口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雄崖所村;中国传统村落雄崖所村、青山村、凤凰村,山东省传统村落西寺村、李家周疃村、西三都河村等。
保护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其所依托的物质空间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
建立中心城区的分层保护框架
中心城区范围内,建立“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保护点”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框架。重点保护整体自然环境、空间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和军事建(构)筑物等。
保护“山、海、城”融为一体的特色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以海岸线为界,总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从整体格局与风貌、高度控制、保护与复兴三方面整体保护历史城区。
整体格局与城市风貌保护方面,保护“山、海、城”融为一体的整体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鲜明的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南部滨海团岛至太平角段建筑与山体构成的“起伏有致、平缓舒展”的天际轮廓线,通过城市设计重点处理好胶州湾东岸团岛至海泊河段“高低起伏、簇群间隔”的天际轮廓线。
保护山体观景点及其眺望视域;保护景观视廊与道路对景点,保持视域与视廊范围内的视线通畅。保护顺应地形、依山就势的路网格局和历史风貌道路,保持路网格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保护历史风貌道路沿街界面、空间尺度和整体风貌。保护以红瓦、黄墙为主的建筑群整体色调,新建建筑的形态与色彩应与整体风貌相协调。
历史城区高度控制方面,分为严格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三类。严格控制区内维持原有建设高度,禁止新建高层建筑;重点控制区整体以多层建筑为主,新建建筑高度须通过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进行专题论证;一般控制区内建筑高度要结合城市设计在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
严格控制历史城区的开发强度和建筑容量,历史城区内的城市更新,需结合建筑区位与空间适用性,首先考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功能提升需求。调整不符合历史城区发展的城市功能,鼓励适合历史城区空间特色的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城市功能;退出影响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保护的使用功能,支持、引导向历史文化设施功能转化。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提升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功能;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功能需求;突出建筑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整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青岛城市魅力。
保护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划定1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总面积1363.8公顷。其中,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689.5公顷;考虑到青岛历史文化街区连绵分布的特征,在核心保护范围外划定整体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674.3公顷。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保留街区内的自然地形、街巷道路、空间尺度、各类保护建筑及院落空间、视线通廊与道路对景点等保护要素,延续街区的空间肌理和社会生活结构。
以街坊、院落为单元逐步推进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综合整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优化街区功能,提升街区活力。
保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
中心城区文物古迹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和军事建(构)筑物,主要包括:
(1)180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
(2)197处历史建筑,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进行工程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
(3)1557处传统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公布、保护利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19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建筑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按照相关法规规范严格保护。其他工业遗产建筑在保持其主体建筑结构特征、建筑外观和相关的辅助设施特征的前提下,可根据新的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进行现代化设施的改造。
(5)27处军事建(构)筑物,其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按照相关法规严格保护;其它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得拆除,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要求。
◆海岸带空间资源管控
胶州湾海岸带——生态、景观、生活、旅游和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黄金海岸带
加快实施胶州湾岸线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清理湾底淤泥、提高纳潮量、增强水动力等措施,修复胶州湾生态环境;建设大沽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建设环胶州湾绿道工程;完成汇入胶州湾河流的截污工程。
优化调整胶州湾近岸陆域用地与功能布局,实施胶州湾东岸企业环保搬迁,调整老港区为邮轮母港及综合服务区;按计划实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石化企业及油库等危险源的搬迁。
保护深水港口岸线,提升现有港口运作效率和用地集约水平,促进转型发展,服务城市生活。统筹胶州湾内港口资源,积极发展胶州湾海上旅游,构建陆海协调的环湾旅游交通网络。
胶州湾两翼海岸带——城市生活岸线和旅游休闲岸线
东翼团岛-仰口海岸带,取消滩涂养殖和池塘养殖,清除滨海区域的违法建设;调整退出与海岸带功能规划不符、不需占用岸线的项目,恢复岸线的自然景观和公共属性。
西翼凤凰岛脚子石-积米崖海岸带,重点保护自然岸线和生态环境,提升品质、完善配套、控制容量,不得建设居住等与旅游服务无关的设施。
鳌山湾群海岸带——旅游、度假、生态、科研多功能综合岸线
仰口湾-土寨河海岸带,严格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科学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建设容量,围绕王哥庄生态健康城,发展滨海生态观光、健康疗养、休闲度假旅游。
土寨河-大桥盐场南部海岸带,规划建设小岛湾科研岸线和大桥盐场南部旅游岸线。
大桥盐场-丁字湾海岸带,除农村新型社区以及支撑全域的交通、绿化、市政等工程以外,严格控制鳌山湾北部田横地区的建设,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灵山湾群海岸带——生态资源与深水良港并重的岸线
积米崖-大珠山海岸带,保护灵山湾“山、海、岛、林”的自然资源,重点保护生态岸线,协调风景旅游开发,恢复自然生态价值;建设滨海防护林带、滨海自然资源保护区,严格控制生态间隔空间,科学布局滨海旅游设施。
大珠山-潮河海岸带,优先保证董家口港区发展,集约利用董家口深水港口岸线,坚持港城一体化统筹发展。
依法保护、合理利用海岛资源
实施海岛保护法,完善海岛管理体制,严格控制陆岛填海工程;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海岛进行分类保护、实施分类管理;规划形成由田横岛岛群、大/小管岛岛群、竹岔/大公岛岛链、灵山岛构成的近海岛屿“群、链、点”空间结构,合理利用海岛资源。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对于优化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能级、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中心城区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传承和延续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坚持“环湾布局、生态间隔”的规划理念,形成“三城联动”的空间组成架构。依托以胶州湾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固化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东岸城区做优做美、北岸城区做高做新、西岸城区做大做强,构建功能复合、生态宜居、内生活力的海湾集合型中心城区。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详细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 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的海湾型中心城区。
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平方米。
【城市主中心】:东岸浮山湾中心区、西岸唐岛湾中心区、北岸红岛湾中心区
浮山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行政服务、金融商务、商业旅游服务中心。范围为延安三路、敦化路、燕儿岛路及浮山湾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唐岛湾中心区:是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服务、商务商贸、金融信息、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中心。范围为太行山路、香江路、衡山路及唐岛湾围合的区域,以及朝阳山周边区域,面积约4.24平方公里。
红岛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科技研发、旅游服务中心,由红岛的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中心,智力岛的科技研发中心,河套的商务会展、体育医疗中心共同组成,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
李沧副中心:是胶州湾东岸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完善青岛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具有积极作用。规划自铁路青岛北站至李村中心形成以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包括李沧交通商务区和李村商贸中心,重点加快推进铁路及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大力发展交通商务、商贸流通产业。
崂山副中心:在麦岛路以东、松岭路以西、枣儿山以南区域,形成以金融商务、财富管理、文化体育、科技研发、行政办公、旅游会展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
城阳副中心:以城阳区行政服务区为轴心,正阳路与南北向城市主干路为轴线,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配套功能,形成以办公、商务、旅游、教育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
青岛湾老城区副中心:包括中山路及火车站、邮轮母港周边地区。规划形成以文化旅游、交通集散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逐步搬迁行政办公职能,改善交通条件,为旅游产业的发展置换充足的用地空间,增强传统历史文化价值。
辛安副中心:以黄河路为轴线,形成以科技研发、商贸物流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围绕山东科技大学,加快推进村庄改造,积极转移、搬迁传统制造业,实现一般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置换用地空间,发展成为辐射带动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科技研发中心。
【东岸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
市南区、市北区:青岛行政、文化、金融、商务核心区,按照“优化完善、疏解调整、精细提高”的要求,做优做美市南区和市北区。
李沧区:服务区域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商贸商务中心,按照打造“拥湾枢纽、生态商都”的战略要求,全面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李沧。
崂山区:国家级崂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蓝色硅谷海洋科技研发产业带和高等教育集中发展区,青岛的金融商务、财富管理和文化节庆会展中心。
【北岸城区】:高新区、西片区、东片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生态优先、科技领衔、做高做强”的要求,高水平建设“科技、生态、人文型”宜居新城。
西片区:为红岛经济区,包括红岛街道办事处、河套街道办事处、上马街道办事处、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城市要素的集聚,建设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东片区:为城阳区城,包括城阳街道办事处、流亭街道办事处、夏庄街道办事处、惜福街道办事处;建设以总部经济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发展中心;加强崂山西麓风景资源与水源地保护,协调好城市建设、旅游发展与景区保护之间的关系。
【西岸城区】: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
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支撑国际海洋经济合作,辐射带动半岛蓝色经济区。按照“海陆统筹、创新引领、集约紧凑、提升品质”的要求,建设国际集装箱航运枢纽港、国际保税物流及港航服务业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影视文化基地。
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胶州湾为生态核心、大沽河为生态中轴,以崂山、小珠山等生态山系为绿色屏障,以白沙河、墨水河、洋河等主要河流为绿色生态间隔,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依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有序引导东岸、北岸及西岸城区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平方米。
东岸城区的市南区、市北区遵循“完善服务配套、综合整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控制人口增长、避免大拆大建”的原则,在保护好城市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加快危旧棚户房改造,推进街头绿地系统的建设,完善服务配套、综合整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李沧区着力提升李村、沧口老城区的提质改造和配套完善,整合、提速旧村改造,超前规划、按计划推动传统工业片区环保搬迁;崂山区建设山海特色鲜明、居住环境优美、配套服务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区,承接老城区人口疏解,并为金融商务、财富管理等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居住提供空间支持。
北岸城区把握“成组分片实施、优化提升完善、协调景区环境、加快村庄改造、提高建设标准”的原则,承接老城区人口疏解,为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区的建设提供人才吸引空间。
西岸城区(核心区),严格控制居住用地规模,盘活住宅存量,关注人才公寓建设,实现职住平衡。
采取多渠道住房发展政策,适时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先满足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需求,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供需结构基本合理。
构建“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强黄岛、红岛及青岛北部地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提高建设标准,综合考虑有效服务半径,合理配置各类公共设施,构建形成“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实现公共设施空间均衡布局。
优化工业用地布局
以构建集约紧凑的生产空间为目标,按照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的原则,进一步整合、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优化工业用地布局,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升级转型,为海洋经济、科技孵化器等新兴经济业态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其中,东岸城区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逐步升级、环保搬迁”等措施,促进用地功能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适当保留物流贸易加工等都市型产业;北岸城区严格制定和执行产业准入政策,确保胶州湾生态安全,形成集约高效的产业分工体系,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经济、海洋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海洋仪器装备、3D打印等新兴产业和机车汽车制造等先进高端制造业;西岸城区是青岛市集聚发展海洋经济产业的核心区,重点发展海洋仪器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工业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经济、3D打印等新兴产业。同时,依托保税区、前湾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积极发展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努力建设成为引领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高端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上一篇:2020年秦皇岛城市规划
下一篇:2020年山东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