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城市规划
‘十三五’”,应该说这是一个与实务工作非常紧密的话题,因为全国和各地的“十三五”规划都在准备开展或者已经在开展之中。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徽省十三五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省十三五城市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安庆转型发展、重振雄风决战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根据《中共安庆关于制定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指南。
一、“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以来,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难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十三五”,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和省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我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随着安庆进入高铁时代,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我市三省交界、四圈交汇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孕育形成,我市具备了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行政体制、投融资、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将为全市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安庆山清水秀,生态资源富集,随着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市良好的生态优势将更加显现。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总量全省靠前、人均靠后,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优、外向度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加快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低,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巨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综合判断,虽然我们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必须顺势而为、主动有为、奋发有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棚户区改造、精准脱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五大战役,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四个强市”,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创新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强市目标。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到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2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00美元(按目前汇率)。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工业强市地位基本确立,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力争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达到3000家,全市工业化率达到52%。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40%以上,力争2-3个县进入全省同类县先进行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3%。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10%,投资效果系数达到0.08,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就业比较充分,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创新强市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深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到30%,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总量进入全省前列。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管理、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新增注册企业4万家以上。造就集聚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高技能人才,构建一支高效能干部队伍。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走在全省前列,成为长江经济带行政效能最高、干部状态最佳的城市之一。
——文化强市目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一体、网上网下同步的全媒体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分别形成“十分钟文化圈”和“半小时文化圈”。文艺精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方面实现新突破。国有文艺院团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等文化节庆和“黄金周·黄梅戏”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思想道德强、舆论引导强、网络建设强、公共文化服务强、戏剧演艺强、文化产业强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生态强市目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体系基本建立。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能源资源消耗显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天数、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居全省前列。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城市,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三、“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突出打好五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社会、文化、生态、改革、开放发展。
(一)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以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以增量发展为主抓手,形成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到2020年,实现产值均超5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整车生产企业聚集发展为目标,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电池、电控、电机和车身结构轻量化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建设第三代汽车电池项目,加速布局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建成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和年产2万辆新能源客车项目基础上,再引进2-3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100家以上零部件配套企业,积极打造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30万辆,汽车零部件市内配套率力争达到60%以上。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积极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海工装备、专用设备制造等,形成产业链。依托富士康等企业,形成2万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依托晨兴等新项目,推进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和关键应用软件产业化,形成2万台机器人生产能力;以中船柴油机等企业为龙头,建设船舶(海工)配套产业基地;加快恒昌、盛运、中科自动化等企业发展,形成专用设备产业链;积极推进中航产业园建设,形成健康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围绕丙烯深加工、氰化物深加工、LPG深加工、乙烯深加工产业链,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突破新型膜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推进曙光化工园、北京化工聚酰亚胺纤维、虹泰生物基新材料、中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项目,加快标准化厂房和新材料孵化器建设,形成产业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到2020年,产值超10亿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50亿企业5家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通讯产业,引进深圳邦华等品牌企业,加快宝捷讯、卡为、酷米等企业发展,尽快形成百亿元产业集群。推进新型显示及关键材料产业发展,形成光电子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平台,促进互联网+、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值超亿元电子信息企业100户,10亿元企业10户。
2.加快支柱产业改造升级
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大力培育百亿企业,推动化工产业做大上游、做精下游,纺织服装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向绿色食品加工转变,到2020年,三大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炼油与化工产业。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路径,依托安庆石化等骨干企业,加速布局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上游产业,启动皖河片起步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安庆石化年产1000万吨改造提升、泰发重油催化裂解、煤制天然气、煤基多联产等项目,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实现油头化尾向多头化尾转变。到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150家。
纺织服装产业。依托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在做大做强纱布产业的同时,承接高端面料加工技术转移,推动纺织业精细化发展。加快鸿润、天鹅、天馨等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家纺产业集约化发展。以申洲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整合众多中小服装企业,发展品牌化服装,推动服装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拓宽服装产业发展领域,加快发展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服装。围绕医疗卫生、交通工具、安全防护等重点领域,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到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400家。
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有机粮油、特色食品、畜禽和水产品加工,积极培育果蔬饮料、休闲保健食品加工产业。整合资源、扶优扶强,提升粮油加工产业层次。加快旺旺等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胡玉美、柏兆记等“百年老字号”企业,扩大特色食品影响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进“安庆六白猪”等优质遗传资源品种全产业链开发,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岳西翠兰、天柱剑毫、桐城小花、天华谷尖等茶叶品牌效应。引进国内百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食品产业绿色化、精深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3.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到2020年,建成2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省百强服务业企业达10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加快皖河新港、长风港、高铁西站、新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基地。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引进中远、林安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发展快递业,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市场调查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商务楼宇经济,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商务服务集聚区,打造商务服务经济圈。到2020年,引进商务服务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培育发展科技服务。积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行业,推动科技服务与企业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商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发展电商专业村、特色电商街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合作,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动重点行业与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协同运作的物流配送体系。到2020年,网络销售额达到3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25%以上。
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提升商贸流通业。完善中心城市商贸服务功能,形成东部新城、北部新城和安庆老城三大商圈。加强中心镇和农村商贸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中心镇和农村延伸商业网点,着力培育商旅结合、传统老街等特色商贸乡镇。支持金华联、大金新百等本土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引进l0家以上国内外著名商贸流通企业。挖掘安庆特色餐饮文化,建成安庆美食街。加快健康养老业发展。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业,引导部分医疗机构发展成为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护理机构。加快健康生态、旅游休闲、医养结合等一批特色养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老年家庭服务业、老年旅游业、老年消费品等老龄产业,打造长江经济带和大别山区有影响力的健康养老服务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竞赛、商演和培训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强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司空山、宜秀宜游等品牌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干线,打造5条以上国内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特色旅游,加快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复合发展转变。到2020年,旅游总消费达到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设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把公租房的范围扩大到非户籍人口,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重。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进城农民购房贷款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管理,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住宅产业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现房地产增加值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高于全省水平。
4.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5211”工程为抓手,加快建成优质粮油、高效园艺、有机畜禽、特色水产和生态林业“五个百万基地”。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建成农产品大市场,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7,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00亿元。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怀宁平山、大观海口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0年,耕地流转率达到60%,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家庭农场达到700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40个。
完善农业生产体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0万亩。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促进农业安全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
5.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支持农业品牌化发展,扩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认证,打造具有市场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的“十大”安庆农产品品牌。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力度,营造全社会创牌、用牌、护牌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20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8个、安徽著名商标160个、安徽名牌6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
6.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以“宽带中国”示范市建设为抓手,以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为主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拓宽网络民生服务模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三网融合,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公共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建成中国联通(华东)云计算数据中心,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大数据龙头企业,发展大数据产业。建立健全以等级保护、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为重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到2020年,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城市和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和50M,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
加快互联网向各领域渗透融合。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交通等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注重发展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积极发展网络约租车、体验式购物模式和线上线下社区服务等新业态。支持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旅游和媒体等各类服务创新。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的互联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一体化新型政府服务模式。加快构建跨层级、跨部门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府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到2020年,基本实现80%的政府权力事项网上办理。
(二)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要求,加强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增强与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结合区划调整,进一步统筹优化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推动中心城区城乡一体、统筹兼顾、组团发展。主城区围绕“一城两翼(主城区和东部新城、化工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外围组团,继续推进北部新城建设,同时依托高铁西站、皖河新港和城市快速通道,大力推动月山-茶岭、皖河-海口、杨桥-罗岭等组团规划建设,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安庆。
2.加强棚户区改造
坚持统筹规划、连片改造、系统开发,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步伐。用五年左右时间,城区改造完成700万平方米棚户区、25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县(市)改造完成250万平方米棚户区。深化“房票制”安置制度,努力实现先搬迁,后拆迁目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保障被拆迁居民合法权益。
3.推动老城改造、新区配套
全面完成旧城改造任务,重点推进背街后巷、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城市出入口改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复倒扒狮、大观亭等历史文化街区。完善新区功能配套,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热以及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大商业、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康熙河、菱湖和秦潭湖为核心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加快城市外环线路、合安高速互通迁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到2020年,市区道路达到1200公里以上,建成地下综合管廊50公里以上,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80%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4.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城市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决策协调、信息协作、社会参与、考核监督等城市管理统筹运作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市容、环卫、市政、绿化养护管理,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5.促进农民市民化
大力推进以农民工融入城镇和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融双新”工程,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实现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并轨。
(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以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群体收入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精准实施专项脱贫工程,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
1.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行“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按照不同县区脱贫任务和扶贫要求,差异化选择扶贫策略,分类推进精准脱贫。强化扶贫开发信息平台建设和统计监测,精准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实施37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建立扶贫对象及需求、扶贫目标及时限、扶贫措施和扶贫责任“四个清单”,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和帮扶实施方案,引导各类涉农资金等扶贫资源优化配置,真正实现扶贫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每个贫困村分批脱贫、每个贫困户按期脱贫。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
2.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按照分类扶持的原则,提高扶贫实效。产业脱贫。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劳务经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入户工程,确保每个贫困村重点发展1个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主攻1个项目,每个贫困县建成电商服务中心。光伏脱贫。实施375个贫困村和5万户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就业脱贫。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劳动年龄段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应训尽训”,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人一技能”。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易地搬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覆盖7.23万户、26.29万人,其中贫困户2.97万户、9.49万人。健康脱贫。健全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金融扶贫。加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增加对贫困地区信贷规模。教育科技扶贫。实施基础教育援助行动,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基础设施扶贫。以道路和农网改造为突破口,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社保兜底脱贫。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实现“两线合一”,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3.创新脱贫工作机制
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抓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脱贫工作机制。完善资金投入增长和管理机制,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加强扶贫专干、村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健全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定点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四)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增强区域发展支撑力
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1.构建综合交通新枢纽
抢抓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健全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地位。
推进铁路大建设。围绕构建“十字型”高铁骨架和“米字型”铁路网络,配合建成合安九高铁安庆段和安庆高铁西站,完成铁路平交道口改造,争取开工建设阜景铁路安庆段、安庆-黄山铁路、黄冈-安庆铁路,推进随州-麻城-安庆铁路、北沿江铁路、中心港区疏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增强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升公路路网等级水平。围绕打造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节点城市,建成望江-东至长江大桥、德州-上饶高速桐城至枞阳段、岳西-武汉高速东延线,完成合肥-安庆高速改扩建、安庆和安庆北互通迁建,争取开工北沿江高速无为至安庆段,推进海口、安庆、宿松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加快一级公路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
加快港口和航道建设。与中远集团全面深化合作,将安庆港打造成江海联运枢纽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喂给港。建成皖河新港,完成城区码头外迁,推进望江、宿松、桐城港区重点码头建设。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治理,力争8米维护水深常年到安庆沟口,将安庆至武汉航道水深提高至6米。加快引江济淮航运配套工程建设,推动江淮贯通。推进皖河、长河、华阳河和罗昌河等主要内河航道开发建设。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运输量超过50万标箱。
提高航空服务水平。力争建成安庆新机场,推进航空口岸开放。发展通用航空,扩大航空运输服务范围。到2020年,航线总数达到3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增强管道输送能力。完成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8828”管廊迁建,建成仪征—长岭原油管道复线安庆段、天然气宜南环线、月山—枞阳天然气支线,开工建设天然气安庆绕城环线,形成10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周转能力。建成天然气管道里程500公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以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调配利用能力。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建成下浒山水库,完成长江干流安庆河段整治、崩岸治理、堤防达标建设、沿江圩垸分类治理和皖河治理。开工建设华阳河蓄滞洪区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强安庆城市防洪和各县级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面达到规划设防标准。
优化水资源配置。启动下浒山水库灌区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钓鱼台、黄大口等水库清淤工程,推进水库水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粮食主产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完善万亩圩口排涝泵站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水利血防和小农水项目建设。启动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和自来水普及率。
3.增强能源供给能力
推进能源有序发展与可持续利用,合理引导和调控能源需求,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统筹全市资源,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分别达到200万千瓦。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开工建设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岳西、宜秀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开展“风电+储能”、“光电+储能”等发储用一体化的储能应用示范,探索建立区域微电网。
提高煤炭、油气储备能力。推进建设皖河新港煤炭储备基地,提高煤炭储配保障能力。加快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战略储备设施建设,建设天然气加气(注)站,实现天然气县域全覆盖。
加强输配电网建设。推进骨干网架建设和城乡配电网改造,开工建设安庆-浙中直流输变电工程安庆段,建成500千伏安庆三变,完成安庆境内高铁站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增加变电站布点。到2020年,每个县均有220千伏变电站落点、每个乡镇均有1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初步实现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
(五)打好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攻坚战,推动形成竞相发展新格局
以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为抓手,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奋力在全省分类考核中争先进位。
1.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错位发展。桐城重点发展新材料及机器人和智能化制造,怀宁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和光电产品制造,潜山重点发展医药健康和机械机电,岳西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汽车零部件,太湖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和功能膜材料,望江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和新能源汽车,宿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强化县域产业协作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2.建设特色县城和中心镇
以“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县城和中心镇规划水平,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文教卫体民”体系。鼓励条件较好的县城和中心镇按照中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一批农业服务型、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宜居型的特色小镇。
3.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以集镇所在地的行政村为重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战略转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到2020年,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
4.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涉农资金整合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路、电、水、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卫生所、文化站、邮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引导城市采取定向援助、对口帮扶的形式,加大对农村困难地区支持力度。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实施公共服务“1+4”政策,提高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1.大力推动创业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开发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实现多渠道增加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对就业困难群体免费提供就业援助。到202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以上,其中城区7.5万人。
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的保障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居民财产保值增值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分配比例。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所得。力争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进个人帐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任务,积极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轨。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健全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0%、100%。
4.加快教育名市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要求,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区所有新建小区均需配套建设幼儿园,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落实中小学生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用”制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建成安庆一中龙山校区,探索面向市域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化、优质化发展。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适龄幼儿毛入学率达到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争取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成为省市共建的高水平特色艺术类院校。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推进集团化办学。组建专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相对接,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安庆师范大学向应用型深度转变,逐步走出一条“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力争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现专升本,把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师范类与应用型相结合的特色学校。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激励与评价制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示范区。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积极打造中国在线教育之都。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5.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作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市立医院、市一院新院区。创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实行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和全科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人才培养。到2020年,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3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100%。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提升地方病、职业病的监控能力。全面推进控烟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公益属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发展远程医疗,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鼓励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办医疗机构)。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6.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政府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集中供养、公益保险等方式,实现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居家养老,新建、改扩建城区17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倡导医疗机构护理延伸至居民家庭,促进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各类养老机构,加快建立专业化养老队伍,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5张以上。
7.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防洪、排涝、消防、地震、气象、民防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科普、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血防、地方病防治、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民族工作。坚持男女平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增强法律援助服务能力,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职工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方针,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加强人民防空、交通战备、人民武装、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应急应战能力。
8.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完善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网格化。完善信访制度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深化平安安庆建设,健全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综治视联网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服务能力。
(七)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为途径,推动目标导向由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1.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编制市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划定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合理确定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农业和工业等生产空间、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空间的比例结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建立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综合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动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大力开展城市扬尘治理,全面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完成城区污水厂网一体化工程,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加快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康熙河、菱湖等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建成石塘湖备用水源地。加大土壤污染预防力度,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防污体系,构建全市固体废物管理网络,完善回收利用和交换系统。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严禁秸秆焚烧,推广有机肥种植,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82%,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95%。
3.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加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比重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开展绿色低碳出行,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中使用比例,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强化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有效控制石化、化工、建材、水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落实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工业和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组织开展“城市矿产”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0%以上。
4.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全面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控措施,推进工业、农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改造,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成果,提升利用水平和能力。
5.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编织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网络,提升大别山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建大别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沿江湖泊湿地生态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红线,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提质和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工程,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加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保育,强化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推进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维护生物多样性。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治理,严格水源涵养,实施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和城区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流失治理,加大皖河、大沙河、花亭湖、石门湖等生态治理和保护力度,推进集贤关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9.7%,建成4个以上国家级生态县,5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生态县标准,80%的乡镇、村达到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标准。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
导向,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文化引导力、文化服务力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1.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持续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携手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公民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家庭发展。开展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安庆”。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讲正气、知荣辱、乐奉献、敢担当的良好风尚。健全社会舆情引导和网上突发敏感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舆情,传播正能量。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2.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
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三馆一院”、县“两馆一场”全面达标,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动黄梅戏“一唱两走”,办好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加大文化扶贫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文化帮扶项目。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强舞台艺术、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少儿作品创作,新创剧目30个以上,培育重点民营艺术院团100家。加大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强京剧、黄梅戏源头研究,传承发展潜山弹腔、怀腔等稀有剧种,修复程长庚故居,建设中国徽班博物馆和石牌徽黄大戏院,打造石牌戏曲文化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庆。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宜城板块和县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网络、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数字印刷等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文化新业态。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进安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戏曲文化园、千年宜城记忆广场等建设。依托黄梅戏等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战略合作,活跃广播影视、文艺演出市场,建设黄梅戏特色数字资源库,开通中国黄梅戏网站,打造数字文化制作后台基地。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家,龙头文化企业20家,上市(挂牌)文化企业10家以上。
(九)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深度融入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
呼应国家“三大战略”。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积极参与沿江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高水平开发长江岸线资源,促进区域产业合作,重点承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区域环保联防联动,协同推进沿江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呼应“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与沿线国家在经贸发展、产业投资、技术创新、科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对接,办好安庆(北京)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立与长三角一体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上海市开展全方位合作,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改革等。建成安庆(皖西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升级建设综合保税区。全面落实“一站式作业”等新型通关模式,实现与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信用长三角”建设,实现区域信用信息的共享互认,促进区域信息服务一体化。实现食用农产品互认、互通、互监。
加强与中部城市群等区域协同发展。开展与中部城市群协作,促进黄冈-安庆-六安、九江-安庆-池州-景德镇等毗邻城市组团发展,打造长江中上游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继续深化与珠三角等其他区域合作,全面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经贸交流。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以“2115”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培育20家加工贸易、商贸服务龙头企业,借鉴台湾、上海模式,加快建设加工贸易基地、港口物流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集散地、中部小商品集散地、中东商品重要输出地。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扩大旅游、文化演艺等服务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支持环新、华茂等有实力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带动产品、技术“走出去”。到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000家,进出口总额超过50亿美元,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12%以上。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强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研发、采购、物流、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支持安庆高新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承接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力转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有效借用国外优惠贷款。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探索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全面备案有限核准等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到2020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亿美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引入世界500强企业2-3家。
3.推进园区转型升级
推动集聚集约绿色发展。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明确各类开发区发展方向,聚焦首位产业,促进专业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建设“千亿园区”,支持发展态势较好的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机制,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提高园区集约化水平。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
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按照整体规划、成片开发、优化布局的要求,拉开园区框架,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安庆经开区三期22.4平方公里、安庆高新区山口片15平方公里产城一体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探索实行开发区与行政区“政区合一”的体制机制。强化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管理,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鼓励采取PPP等方式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积极与发达地区开展园区合作共建。
(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创新企业百强计划,扩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创新地位,打造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树立创新型企业家标杆和示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大中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培育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北京化工、华东理工、东南大学等名校名所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中船、4812厂等企业,搭建军民先进技术合作平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到2020年,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80家。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一招鲜”工程,以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主体、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完善支持研发项目、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科技金融、协同创新、集群培育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围绕企业研发需求部署政府创新资源。扩大高校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到2020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万件和1万件。
2.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通过股权激励、财政补助、贷款支持等方式,充分调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以及草根能人创新创业激情。实施“归宜人才”创业创新扶持计划,激励安庆籍在外人才以回乡创业、技术服务、信息回馈等各种方式,归宜兴业、报效桑梓。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围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
培育创新创业载体。充分利用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现有条件,依托开发园区,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型孵化体系。顺应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模式,加大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资源,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形成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
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清理、调整与创业创新相关的审批、认证、收费事项,降低创业创新企业门槛。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以高校、园区、企业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辅导活动,为创业者再创业建立指导和援助机制。探索采取创新券、创业券等方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第三方服务。举办安庆创业大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窗口向政务大厅集中。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预算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争取扩大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额度,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财政政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探索实施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加快推进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方式。完成市级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造,组建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支持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专业化、去行政化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鼓励民营经济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全面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进一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用工成本和税费负担。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稳步推进农民集体土地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农村小型水利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管机制。统筹推动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
四、规划实施保障
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组织规划实施能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各项要素支撑,强化对规划实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突出抓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牵动性、支撑力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突出抓好脱贫攻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谋划推进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及时充实各级各类项目库,健全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围绕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关键环节,健全领导联系、现场调度、服务保障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四督四保”制度,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确保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用。到2020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300个,建成600个,累计完成投资5500亿元。
(二)落实人才强市战略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健全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引进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长江经济带人才智力聚集地。实施安庆企业家、金融专家、营销大师、创业功臣、知名工匠培养工程,不断壮大经济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托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一批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由“民工大市”向“技工大市”转变。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研发、技术合作、兴办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等激励试点,探索建立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表彰和奖励力度。到2020年,培养引进“__”、“万人计划”等全国行业领军型人才10名以上、省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100个以上,带动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万名左右。
(三)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加快构建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设立民营银行、融资(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全面落实“4321”政银担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税融通”改革试点。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和债券发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通过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引进培育各类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建立财政性资金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挂钩机制。依法妥善处置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到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33家,新增存贷比达到80%,力争上市公司超过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0家。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制定实施法治安庆建设规划纲要。行使好地方立法权,制定好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行综合执法,在行政权力运行、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公共安全、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领域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权利,充分发挥律师队伍重要作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五)强化规划实施评估
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健全中长期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评估等开展第三方评估。经评估需要修改调整本规划的,应报请市人大会批准。建立以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实施机制,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市政府各部门年度计划,对规划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重要的预期性目标和规划中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市政府将分解落实到市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定期检查,强化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规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