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
临汾是晋南经济重镇,经济总量位居山西省第二。2009年,临汾在中国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排名位居第29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一、市区概况
1.天然环境
(1)地理位置
临汾市市区位于临汾市域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4′21″—36°19′48″,东经111°05′07″—111°49′04″,北距太原265km,西南距西安371km,东南距郑州345km,距近来的民航机场太原机场249km,距近来的出海口岸天津港820km。
(2)地形地貌
市区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市区位于中部断陷盆地,汾河两岸宽阔的冲洪积平原之上,地貌大体上为平坦的辽阔平原,中心为有名的汾河地堑。
(3)水文地质
市区北有涝氵巨 河,西有汾河,其中涝氵巨 河为季节性河流。
市区地处贺兰山字形构造体系中祁连山、吕梁山弧形构造东翼和新中原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东西横跨临汾断陷盆地和吕梁山褶皱两个构造带。临汾盆地是在早三迭纪末期复向斜的基础上,由东西两侧较大断裂带临时反复举止,相向正断下陷不断沉积而形成西侧陡、东侧缓的断陷盆地,沿汾河呈近南北方向展布。盆地内有三组隐伏断裂。
(4)气候气象
市区地处汾河谷地,具有明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为550—600mm,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气温12.2℃,其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6.3℃,一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25.6℃,最高气温41.8℃,全年无霜期180—20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其次为西南风。
2.市区形态演变过程
传道尧都平阳,为尧、舜、禹时期的政治中心,全国各部落邦国首领常常聚会朝聘于此,西周唐国曾迁都于平阳。秋秋至汉代年间,城池几经变迁,隋唐五代的临汾为重镇,该城的城垣基本上奠基于北魏,到隋唐时继续修整加固。到洪武初,发兵卒万余,因旧城增广重修,外则砖砌雉堞,内则土壅“卧牛”,城垣周八里288步(5.98km),高15m,外包以砖,基座宽30m,顶宽18—20m,城坡如卧牛状,故世谓之卧牛城,环城池深8.3m,宽9.3m,汇水进池,真可谓金城汤池。明浑时期,城内以大中楼为中心,形成东西南北四街,东街的钟楼、西街的鼓楼,远相对应,南街建有大牌楼,府街在西街,县衙在东街,总镇设在西北区。路东设左右营,晋山书院、府学、县学分布东西大街。贡院设南街之东。东西街商号栉比鳞次,东街北府城隍庙、府文庙、府武庙依次分布,天庆观、南禅寺分居南、北。铁佛寺建于西南隅,宋代引泉水进池,记为北海子和南海子,养鱼植莲,号莲花池,大大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整个城市建筑布局按性质功能,以十字街划分为四大区,街道框架明确,主次分明。1920年(民国9年),扩中街,拆去两旁的市房,放宽约7m,方便交通。1925年(民国14年),省修公路,拆除东关城西的南北城墙各一段,开两门,即小南门和小北门。1933年(民国22年)修建南同蒲铁路,1938年(民国27年)修建机场,1957年筹建临汾钢铁公司,1962年投进生产,后停产。1966年随着临钢重新规复生产,城市大规模向东发展。到1980年,城市人口增加至11.7万人,城市用地扩大到17.4km2。
进进80年代,城市规划工作步进正轨,城市建设基本处于规划的指点之下。至9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18.1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20.5km2。
城市演变过程剖析表 表3
年代 人口规模 建成区面积 城市首要
发展方向 发展特征 影响城市发展的
主导因素
开国前期 1949年达到1.5万人 1949年达到3.8km2 旧城区范围内 发展缓慢 铁路、公路设施的建设
50年代 50年代末达到6.5万人 50年代末达到4.5km2 旧城区周边局部拓展 发展缓慢 城市周边工矿业发展
60年代和70年代 70年代末达到11.7万人 70年代末达到17.4km2 向东、向南、向西 迅速扩大 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80年代 80年代末达到18.1万人 80年代末达到20.5km2 向北、向南 逐步增长 第三产业、城镇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
90年代 2000年达到31.6万人 2000年达到37.3km2 向北、向南、向西 逐步增长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发区的设立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从临汾市市区的演变过程看,市区的发展以旧城为核心,向南、向东、向北逐步伸展,城市发展受国家发展政策、大型工矿企业的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的影响较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的超前引导,城市的用地功能布局较为混乱,城市向东跨越铁路,向南靠近机场都给城市带来了宏大的负面影响。
3.现状建设情况
现状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7.3km2,现状总人口31.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118.1m2。市区由三部分构成,西部为河西新工业区,铁西为城市中心区,铁东为以临钢、临纺为主的旧工业区。南同蒲、霍侯一级公路穿越市区,河西有大运公路和正在兴建的祁临高速公路。
(1)河西工业区
河西工业区首要是由化肥厂、河西发电厂、河西制药厂、焦化厂、建材水泥厂、煤气公司和正在兴建的同世达实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和少量居住用地、村镇用地构成,总用地约2.8km2,工业用地占总用地的85%以上。市区内不宜发展的有气体、粉尘污染的企业均在该区内,污染较为严重。
(2)铁东工业区
铁东工业区首要由临钢、临纺、造纸厂、铸造厂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居住区、村庄、部分特殊用地、铁路货物等用地构成。总面积约10.5km2,其中工业用地2.4km2,居住和村庄用地5.2km2,铁路货场0.35km2,特殊用地0.23km2。
(3)铁西城市中心区
铁西城市中心区由城市旧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成。旧城区集中了城市的行政办公、文化文娱、商业金融服务、居住、教育科研等首要设施,并包含了许多村庄用地。总用地约24.2km2,其中村庄用地3.6km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旧城区北,规划产业用地面积约2.8km2(1998年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现已开发建设0.6km2,开发项目包括商贸、文娱和工业类。
二、存在问题剖析
1.城市形态结构不尽公道
尽管临汾市市区目前由一城三区构成,但其中河西和铁东都是工业区,而城市主体部分仍集中于旧城区范围,并且呈依托旧城区向外扩大态势。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已很难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通过对城市性质和职能特征的剖析,面向未来城市建设要求,确立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由此形成公道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以顺应城市规模的扩张,保障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2.城市用地结构不公道,地盘使用率不高
(1)旧城区负担过重
旧城区作为目前城市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其空间的环境容量和支撑系统都难以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2)用地布局混乱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已将铁路沿线的大型仓储设施,部分特殊用地及工业企业围进城中,造成用地布局混乱,相互制约,相互干扰,难以形成良好的分区,也难以形成较好的城市景观。
(3)用地结构比例失调,地盘资源遭到一定破坏
低层次的市场合作与规划管理不严以及各种设施的重叠设置,使得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比例失调,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过大,仓储设施大量闲置,城南浩繁工业企业停产,造成了城市地盘资源的糜费,而文化体育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又严重不足,由此造成城市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3.城市南部受机场的影响较大
由于城市建设用地向南的不断拓展,尤其是生活区的拓展,使其中居民深受噪音之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与生态问题将日益得到重视与关注,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4.城市四周农村发展缺乏引导,导致城中村的出现
城市用地扩张中的“包裹式”发展,将村庄与城市交织在一起,既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改善,也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5.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
(1)城市路网不成体系,道路功能不浑
目前城市道路系统较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浑,首要道路断面过窄,造成城市交通严重不畅,尤其核心区交通负荷过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
(2)缺乏静态交通设施
市区内严重缺乏机动车和非机动停车设施,造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挤占道路现象严重,使原本不宽的路面变得更加狭窄,并时常引发车祸。
(3)缺乏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所
由于市区缺乏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所,使城市垃圾沿汾河两岸堆放,既影响了城市景观,又污染了地上地下环境,还使部分可收受接管使用的资源白白糜费。
(4)给排水系统不畅
城中村地下管网不健全,而旧城区上、下水管道年久失修,已严重威胁居民的一般生活。
6.城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城市北部涝氵巨河属季节性河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缺乏疏理,一旦出现险情,就会危及市区。其次,临汾属地震高设防区,现状建筑抗震遍及存在隐患。另外,临汾市人防面积严重不足,按现状规模,应设有不少于12万m2的人防工程。
三、城市性质与城市定位
1.城市性质
根据对临汾市的区域与城镇发展条件和潜力、发展战略的综合剖析,确定其城市性质为:
临汾市是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和旅游服务为支柱产业的晋南地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定位
(1)空间定位
以临汾市域为基本腹地,服务和辐射整个晋南经济区,面向太、西、郑复合影响带,着眼于全国和全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未来城市的区域定位是全国重要的焦化和铸造业服务基地,晋南地域中心城市之一,以材料产业(冶金、机电及高新技术加工业等)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2)职能定位
晋南地域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中心城市之一,晋南北部文教、科技、商贸和旅游服务中心。
(3)产业定位
以钢铁、轻纺(包括农副产物加工)、机电为主的传统第二产业;以新材料、生物制药、浑洁能源等为主的新兴第二产业;以科技、教育、文化、金融、信息服务、旅游服务、中介服务、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4)城市形象
以尧文化、花果城、滨水(汾河、涝洰河)生态园林城市为主导性特征,以尧文化主题公园、生态科技和生物岛公园、尧庙、鼓楼及平阳广场为城市象征和标志。
(5)城市特色与文化
生态城市、黄河根祖(黄河文化、尧文化、根文化)文化中心。
(6)城市建设目标
①规模目标:迈进大城市,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环境目标: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型园林城市,滨水地域得以改造,形成汾河、涝洰河两大景观轴,建设尧文化主题公园、生态科技公园和生物岛公园,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实现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天然协调发展。
③空间目标:开发建设河西区,形成“一城五区一组团”的城市结构。
④基础设施目标:建树大城市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等。
⑤社会目标: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建设健康文明。
详见“临汾市城市定位研究专题讲演”。
四、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1)城市人口现状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临汾市市区人口为31.6万人,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29.77%。范围包括解放路街道办、鼓楼西街街道办、水塔街道办、南街街道办、城贤街道办、辛寺街街道办、铁路东街道办、车站街道办的全数常住人口和汾河街道办、尧庙镇、段庙城的部分常住人口。
(2)城市人口预测
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为37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人口为43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55万人。
详见“临汾市城镇化和城市人口规模专题讲演”。
2.城市用地规模
(1)现状用地特征
统计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6.3km2,人均用地面积114.9m2。从城市建设用地的构成剖析来看,居住用地的比例和人均面积都很高,分别达到44.5%和51.1m2/人,均超过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规定的上限32%和28m2/人。这首要是因为城中村现象十分遍及造成的。现状绿地指标低,所占的比例和人均面积分别为1.7%和2.1m2/人,均低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规定的8%和9m2/人的下限。
(2)规划用地指标的选与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现状人均用地指标为114.9m2/人,属于用地指标的四级105—120m2/人,许可采用的规划指标为三级90.1—105.1m2/人和四级105.1—120m2/人。考虑到与《城市地盘使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结合从此城市建设在绿地和道路广场等方面建设上的高标准,城中村改造是一个临时的过程的状况,规划用地指标采用三级标准的上限值。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5万人,按照上述控制指标与105m2/人计,预测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7.8km2。
城市各类用地情况详见表4。
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4
序号 用地名称 用地代号 现状(2000)31.6万人 规划(2020)55万人
用地面积(万m2)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用地(m2/人) 用地面积(万m2)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用地(m2/人)
1 居住用地 R 1616.1 44.5 51.1 1883.8 32.7 34.3
2 公共设施用地 C 419.4 11.5 13.2 1254.2 21.9 22.8
行政办公用地 C1 74.1 2.0 2.3 113.1 2.0 2.1
商业金融用地 C2 96.3 2.7 3.0 456.9 8.0 8.3
文化文娱用地 C3 12.5 0.3 0.4 91.5 1.6 1.7
体育用地 C4 28.2 0.8 0.9 64.0 1.1 1.2
医疗卫生用地 C5 18.2 0.5 0.6 101.2 1.8 1.8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171.1 4.7 5.4 394.2 6.8 7.2
文物古迹用地 C7 15.6 0.4 0.5 24.0 0.4 0.4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C9 3.4 0.1 0.1 9.3 0.2 0.2
3 工业用地 M 672.1 18.5 21.3 565.1 9.8 10.3
4 仓储用地 W 97.4 2.7 3.1 122.6 2.1 2.2
5 对外交通用地 T 57.3 1.6 1.8 120.2 2.1 2.2
6 道路广场用地 S 235.3 6.5 7.4 947.6 16.4 17.2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58.7 1.6 1.9 174.9 3.0 3.2
8 绿地 G 65.1 1.8 2.1 670.0 11.6 12.2
公共绿地 G1 65.1 1.8 2.1 485.3 8.4 8.8
生产防护绿地 G2 —— —— —— 184.7 3.2 3.4
9 特殊用地 D 410.4 11.3 13.0 23.9 0.4 0.4
10 城市建设用地合计 3631.8 100 114.9 5762.3 100 104.8
五、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1.影响城市用地发展的因素
(1)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临汾市市区位于临汾盆地的中部,地势平坦,“河西工业区、龙祠水源护卫区”均位于中部盆地西部的北片和南片与土石山区相交界。地势相对平坦,三区一中心均位于罗云山大断层上,断层深,首要属汾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平原主体由Ⅰ级阶地及河漫滩构成,Ⅱ级阶地首要分布于西城墙以东,前缘凌驾河床20m,阶地略成斜坡,场地土层由上至下为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或粉土加粉质粘土。Ⅰ级阶地首要分布于汾河以东的北城镇、汾河以西较低洼处,由上至下为粉质粘土、粉地砂、中砂、粉质粘土、卵石。河漫滩首要分布于涝氵巨河至西赵河滩、城墙以西低洼处地下水位0.7—2.5m,表层发育有1—4m厚的粉质粘土或粉土,其下遍及分布饱和水的粉细砂、中砂、砂砾。
临汾市属山西省地震举止强烈区,是国家重点监视地域、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定的八度设防烈度执行。
受“汾河、涝河、氵巨河”的影响,汾河对城市影响较小,涝河、氵巨河首要对北城镇、屯里城、南同蒲铁路、太三公路有较大影响,按现有设防标准,二水库同时按一千年一遇洪水下泄时洪峰叠加,将覆没屯里周边的大片用地。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将城市发展用地分为适宜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采与工程措施后可以建设的用地三类,建设用地类型详见图。
(2)其他因素
在规划建设用地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①机场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塑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避开不利因素的影响,是确保城市健康发展的条件。
②高速公路的影响
高速公路作为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具有全封锁的特征,它直接制约城市的用地发展方向。而普通公路的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如城市沿霍侯一级公路两侧现已有明明的延伸。
③铁路的影响
在目前社会经济状况条件下,铁路支线对城市用地布局存在的影响首要显示在铁路两侧交通联系困难,使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进加大,影响了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由上可知,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有四种选择:跨汾河向西至祁临高速公路,跨涝氵巨河向北,跨临钢向东,或搬迁机场向南。由于机场搬迁的不可预见因素太多,本次规划在规划中期内不予考虑机场搬迁;向东将临钢纳进城中,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污染,且向东用地不宽广,因此,本次规划探讨向西和向北两种方案。
跨涝、氵巨 河向北发展用地相对大,且延续汾河的外河特征,但被铁路分隔,与现状市区连接难度相对大。
跨汾河向西发展用地完整,靠近祁临高速公路,并且是上版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远期用地发展方向,但用地相对狭小,将汾河变成内河。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在本次规划期内河西用地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确定例划期内城市首要向西拓展,形成新的城市空间,向北或向南作为远景发展用地。
详见“临汾市市区用地发展方向及建设用地规模专题讲演”。
六、城市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规划
1.布局原则
临汾市现状市区建设问题的集中显示就是城市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中功能分区不公道,本次规划在明确市区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确定以下规划布局原则:
(1)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强调一河两路城市群的在产业上、空间上的联系。
(2)顺应城市性质、城市职能的转变原则,以产业为先导,给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顺应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顺应未来大城市多中心和中心职能专业化的趋向,以良好的空间形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城市生态、缔造城市特色的原则,充实结合滨水区域天然条件,缔造生态型园林城市。
(5)城市历史文化的护卫与新建设并重的原则,从宏观层次解决旧城更新中的问题,加强整体历史环境的护卫。
2.布局结构
规划从空间市区划分为河西区、汾河生态区、涝氵巨河生态区、铁东区、铁西区和尧庙组团,即“一城五区一组团”,各区之间以生态绿地进行分隔,通过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性道路相连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从功能上各区承担不同的城市职能,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
(1)河西区
河西区由于其足够的适宜建设用地,便捷的交通及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市区中发展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片区,它完全有条件顺应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
新城为市区的行政办公中心、商务中心、文娱中心和公路客运中心。新城将分管现状城市中心的部分职能,以改善现状城市核心区的综合环境,为顺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缔造条件。新城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汾河生态区
汾河生态区北起中环北路,西至滨河西路,东至古城墙一线,南至大运公路桥,总面积约9km2,规划充实使用现有资源,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缔造生态型园林城市为目标,把该区域建成独具北方特色的城市生态区和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区。
规划汾河生态区由尧文化带状公园、生物岛公园、生态科教公园和水上公园构成。规划通过生态区的设置,把城市生态、科教、旅游、文娱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区。汾河生态区内5.5km2的生态绿地不计进城市建设用地。
(3)涝、氵巨 河生态区
规划在城北依托涝、氵巨 河设立涝、氵巨河生态区,总面积12km2,该生态区首要是起改善城市外围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平衡,突出黄土高原特色。在其中开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区,把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该用地不计进城市建设用地。
(4)铁西区
铁西区为现状城市中心区,规划将其中部分行政办公迁出,形成以商业服务、教育科研、文体文娱为主的城市中心构成部分。规划通过转移部分城市功能,提高旧城中心区的环境品质,充实展示城市历史文脉。
(5)铁东区
铁东区现状以临钢、临纺等大中型企业和部分高校构成。规划除保留临钢、临纺等大中企业用地外,拓展高校用地,以支撑铁东区的进一步发展。
(6)尧庙组团
尧庙组团由尧庙、烈士陵园和植物园构成。规划依托现状设施,面向未来,建设集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区。
3.庞大用地调整
(1)搬迁、市政府、市人大、尧都区区委、区政府等市、区级行政办公用地至河西,形成新的行政办公中心。
(2)搬迁铁路货场以及铁路沿线仓储用地至北站,形成北站铁路货运中心。
(3)搬迁第三监狱,原址调整为公园用地。
(4)铁东染料厂改为公共设施用地。
(5)城南机床厂等企业改为生活居住用地。
(6)搬迁五一路油库。
(7)铁东区小麦研究所实验用地改为商业设施用地。
(8)搬迁南机场。
七、居住用地规划
(一)现状存在问题剖析
1.居住用地指标偏高
统计数据讲明,临汾市人均居住用地56.5m2,超过了国家人均18—28m2的标准。
2.居住用地布局不尽公道
临汾市居住用地分布凌乱,居住用地与其它用地混同,既难以形成完整的生活区,又相互干拢。公道调整居住用地布局是当前城市总体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3.城中村现象严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裹进城中的村庄用地占临汾市居住用地的75%左右。这些村庄都是当地村民自行建设的私有房,虽然就单个住宅本身而言,居住面积大,但建筑密度大,绿化严重缺乏,且与其它城市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很难进行衔接。
4.旧城整治所采用的方式太简单
临汾市旧城整治几乎是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将旧城空间格局、风貌完全改变,且对传统建筑形式、色彩缺乏深进的研究,对日照间距控制不严,严重影响了新建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
5.住宅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由于临汾市旧城整治和新区建设的力度一直不高,因此,既影响了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和地方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减慢了旧城整治的程序。
6.市区中小学用地规模偏小,遍及缺乏须要的举止场地。
7.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缘故原由,部分大型驻临企事业单元的服务设施没得到充实使用。
(二)居住用地规划
1.规划原则
根据临汾市市区现有居住用地的现实情况,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向,确定如下的规划原则:
(1)城市生活区(住宅小区)建设要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设施水平为核心,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相结合,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趋向,相对集中成规模开发建设。严禁采用单元用地与居住用地合建的开发模式。
(2)在旧区改建时应对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历史街区进行重点护卫,提高旧区地盘使用效率和地盘使用强度,提高旧区生活质量。
(3)严格控制城中村的扩大,农民住宅区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并与城市未来发展精细结合。
(4)生活区建设要重视多样性,满足城市居民各阶层的需求。
(5)鼓动勉励驻临企事业单元公共设施的社会共享,促进其生活用地与城市相融合。
(6)对现有中小学进行用地调整,改善现有学校的办学环境,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把贯彻国家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2.规划目标
规划至2020年临汾市市区平均居住水平实现“每户有成套住房”,并向“每个成员一居室”的目标迈进,达到人均居住面积15m2,建筑面积30m2的居住标准。
3.居住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指标控制
规划到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1883.8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2.7%,人均居住用地34.3m2。人均用地指标仍高于国家标准,首要是因为现状用地指标太高,同时旧区改建的任务很重,虽然规划用地人均指标比现状减少了16.8m2,但仍高于国家标准。
规划确定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高层和低层为补充。新建居住区绿地应不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应不低于25%。
新建居住区配建停车场,每户应配建的泊车位不少0.3个,旧区改建可设停车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要。
(2)规划方案
规划结合临汾市具体情况,规划以河流、铁路和城市干道为界,形成五个生活居住片区。各片区既有一定型独立性,又相互联系互为依托。
&S226;铁东片区
该片区以临钢、临纺等大中型企业的生活用地为主。规划期内,首要改建村庄用地。规划居住用地426.4万m2,规划居住人口10.5万人(含教育科技园区的学生人数)。
&S226;铁西北片区(以解放路为界)
铁西北片区以旧城和村庄用地为主,为城市未来重点改建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24.4万m2,规划居住人口10.5万人。
&S226;铁西南片区(以解放路为界)
铁西南片区以旧城和村庄用地为主,为城市未来重点改建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536.4万m2,规划居住人口13.5万人(含师大学生人数)。
&S226;河西北片区(以规划八路为界)
该片区为城市新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94.4万m2,规划居住人口10.0万人。
&S226;河西南片区(以规划八路为界)
该片区为城市新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302.4万m2,规划居住人口10.5万人。
(3)中小学和幼儿园用地规划
铁西、铁东居住片区应充实发掘现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办学潜力,结合旧城整治,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环境。尤其重要的是应结合现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分布,打破企业办学的限制,实现社会办学和教育资源的公道配置,在旧区改建时应优先保证基础教育设施的用地。河西区居住片区在开发建设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足够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
居住区、小区、组团规划建设必须按规定指标配建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原则上每千人幼儿数以4名计,每所6—12班,用地不少于0.3万m2,建筑面积不少于0.2万m2;每1—1.5万人规划小学一所,18—24班规模,用地旧城0.8—1.3万m2,新区1.5—2.0万m2,服务半径500—800m;每2—3万人规划中学一所,24—36班规模,用地旧城2.0—2.4万m2,新区2.4—3.5万m2,建筑面积0.6—1.0万m2。
(三)村镇居民点建设
随着临汾市市区范围的扩大,现状城市边缘地域的村镇将溶进市区,并成为城市用地的一部分,应纳进城市管理的范畴。城市化过程中,对不同区位条件的村镇应采与不同的指点措施。
1.严格控制本次规划建成区内的村庄建设,尤其机场周边的村庄。
2.逐步引导村镇居民向市区搬迁,避免新的“城中村”出现。
3.对规划区范围内的村镇通过须要的迁村并点,形成具有良好风貌的新农村。
八、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剖析
临汾市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为419.4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1.2%,人均占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3.2m2。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在旧城核心区分布较密,在其周边分布较稀。旧城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
1.行政办公用地
市区两级行政办公用地首要分布在鼓楼东大街、解放西路、行署巷和广宣街等城市中心地带,在外围也有零星分布。首要存在问题有:用地分散、混乱、环境较好等问题。
2.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服务设施首要集中在鼓楼南北大街、五一路、迎秋街和向阳路所围的城市核心区内。现状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96.3万m2。存在的首要问题有:
(1)各类市场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网点少、规模小、环境卫生好、设施简陋,农贸市场多为马路市场,既阻碍交通,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2)市场结构不协调,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为“四多四少”,即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零售市场多、批发市场少;消费品市场多、生产资料少;小型市场多、大型市场少。市场规模与临汾市所处的区域地位不相顺应。
(3)各宾馆设施条件好,与其区域地位不符,远不能顺应城市经济、旅游业等的发展。
(4)现有大型综合商场合作激烈,发展不平衡。
(5)现状金融只有银行和保险两项业务,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金融业有待完善。
3.文化文娱设施用地
现有文化文娱设施用地面积为12.5万m2,首要分布在体育街、解放路、青狮子北街和东大街,设施有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展览馆、蒲剧院等。存在的首要问题有:
(1)象征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品味的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图书馆、文化馆规模小,设施陈旧,形式单一,尤其图书馆藏书量应大幅度增加,与城市的规模定位有较大的好距。
(2)各级文化设施发展在空间布局上不平衡,且功能雷同,档次低,人民群众缺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3)缺乏为青少年和老年服务的文娱设施,无法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
4.体育用地
现有体育用地面积为28.2万m2,市区级体育设施首要分布在平阳南街和体育街。另外,各高等院校和驻临企事业单元内有设施较为完备的体育设施。现状存在的首要问题有:
(1)学校体育仍是薄弱环节,训练水平低,经费缺乏。
(2)市、区体育设施数量少、规模小,设施简陋、陈旧,维修投进不足。
(3)驻临企事业单元和高等院校体育设施没有得到有用的使用。
5.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用地18.2万m2,首要分布旧城核心区,存在的首要问题有:
(1)医疗条件和技术设施不完善,医疗总体水平不高。
(2)首要综合性医院用地紧张,专科性医院规模小,医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3)部分医院位于市中心,相互干扰严重。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现有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71.1万m2,临汾市区现有高校和研究所各一所,中专8所,职业学校12所,设计院7所。现状存在首要问题有:
(1)没能充实使用科技资源优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明明。
(2)工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好,缺少适用高科技功效的产业。
(3)科技人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材、缔造性人材和市场开拓型人材严重缺乏。
(4)科技经费投进不足,科技人员受社会的重视不够,造成了当地人材的大量流失。
7.文物古迹用地
目前临汾市大部分文物古迹和文物古迹周边环境曹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急需维护整治。
(二)规划原则
1.结合现实,着眼未来,以科学、公道、高质量为标准,公道配置,完善公共设施体系,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公共设施应分级配套,在空间上进行公道分布,满足公共设施的职能与协作关系上的协调统一,使公共设施与城市其它功能有机结合。
3.从积极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的层面出发,将城市各项公共设施建设纳进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上,全盘问虑各项公共设施的规模、内容,其布局应与当代化的城市生活相顺应。
(三)规划目标
1.建成多级公共设施系统,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缓解旧城中心区的压力,形成规模不同、分工各异、层次明确的公建体系。
2.结合新区开发,组建新的行政中心、文化文娱中心,增加新区的吸引力,带动新区建设,体现新的时期风貌。
3.提高各级中心的环境质量,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四)总体发展规划
1.布局结构
随着临汾市的撤地建市和临汾市由中等城市跨进大城市,其社会服务职能将大大增强,城市辐射范围将有较大的拓展。为了顺应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保证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选择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是本次规划比较理想的选择。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254.2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1.9%,人均用地面积为22.8m2。根据城市形态、用地布局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规划形成“三点、四心、七轴”的布局结构。
(1)三点
指分布在河西新市区、铁西区和铁东区的三个公共设施片区。
(2)四心
&S226;河西新城中心:是未来的市级行政办公中心、文化文娱中心、商务中心和商业副中心。
&S226;铁西旧城中心:由旧城的市级商业中心、体育举止中心和文化文娱副中心构成。
&S226;铁东片区中心:由为教育科技中心和大、中型企业服务的片区中心构成。
&S226;滨河休闲中心:是未来城市最具精良品质的城市休闲中心,其范围是指由规划六街与滨河西路所夹的城市生态区。
(3)七轴
指“四纵三横”连接城市首要公共设施的功能轴,即沿规划四街、规划五街、秦蜀街和平阳街展开的四条南北向城市功能轴,和沿解放路、鼓楼西大街、河西城市绿轴分布的三条东西向城市功能轴。
2.专项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将铁西旧城核心区的首要行政办公用地(包括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迁移至河西新区滨河西路中段,形成新的行政办公中心,既带动河西发展,又形成临汾市面向未来的新兴的城市景观。规划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为113.1万m2。
(2)商业金融用地
首先,规划通过调整铁西旧城核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成面向晋南、乃至全省的商业中心,以此来扩大临汾市的辐射范围。规划根据现状各类商品市场分片成规模集中布置的特点,分别形成:位于师大附近的电脑城和图书城;位于小麦研究所附近的花鸟鱼虫市场;位于城南的建材装潢市场;位于五一路的家具和机电市场;位于河汾路的汽车市场;位于南孝北孝的果品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旧城区核心地段的日用百货市场。其次,规划结合河西新区的建设,形成临汾市的商务中心和区域贸易市场。另外,结合片区中心设置区级商业中心,并配备农贸市场,服务半径为800—1000m,与消马路市场。规划商业金融用地456.9万m2。
(3)文化文娱设施用地
首先,规划进一步完善铁西旧城区现有的文化文娱设施,扩大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等用地,同时结合滨河生态区的开发建设,建设市级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青少年举止中心、剧院、老年俱乐部等项目, 形成文化文娱中心。其次,规划结合河西新区建设,形成文化文娱副中心,并改善铁东区大中型企业的文化文娱设施。为片区居住提供方便服务的文化文娱项目在各组团内设置。规划文化文娱设施点用地面积为91.5万m2。
(4)体育用地
为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规齐截处市级体育中心,三处区级体育中心。具体为:规划在河西新区新建一处市级体育中心,拟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可承担国内、省内重要的体育比赛,也是全市重要的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规划在滨河生态区建设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体育举止中心;规划要求完善老城区的体育场和铁路体育馆的体育设施,将其建成区级体育中心。同时为实现国家体育总局“场地就在身边,就在脚下”的全民健身计划,倡议对现有驻临企事业单元、高等院校、中学等单元内部的体育举止场地,进行公道开放。在小区建设及旧城改建中,按国家标准设置小型运动场。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64.0万m2。
(5)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规划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公道使用现有驻临企事业单元的医疗卫生设施。按“市级医院——地段医院(门诊所)”两级配置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对现状市区医院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在河西新区新建市级综合性医院、专科性医院各一所。结合河西旧城改建分别在城南、城北和核心区兴建两所专科性医院和一个医疗研究所,一方面缓解旧城区中心医院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临汾市市区医疗科研水平。规划千人病床数和医护人数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规划期末临汾市市区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为101.2万m2。
(6)科研教育设计用地
为了进一步突出临汾作为晋南教育科研基地的地位,首先,规划依托现有中、高等专科院校,在铁东建设一个当代化的教育园区,其次,拓展临汾师大用地规模,改善其它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一方面通过与国内、省内的大学联合办学,积极发展大中专和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可兴办职业教育,提高当地的劳动力素质。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面积为394.2万m2。
(7)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对现有各级文物护卫单元,根据《文物法》的规定进行护卫。一方面,严格控制已批准的护卫范围内的城市建设,严禁破坏文物古迹的建设行为,另一方面对已遭破坏的文物古迹应重新划定护卫区,逐步整治,尽量揭示其应有的传统风貌。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尧庙周边区域的城市建设,着力改善鼓楼、铁佛寺和古城墙等文物古迹周边的环境,并扩大其护卫范围。
(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社会福利设施是当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向,城市老龄化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必将随之出现,因此,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设施应纳进城市规划中。
规划保留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和宗教设施,并积极改善其环境,结合涝氵巨河生态区建设,依托皇城公园,兴建市级社会福利院,在河西兴建残疾人举止中心、康复中心和特殊学校。
九、工业用地规划
(一)现状概况与存在问题剖析
现状工业用地面积为642.1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2%,人均用地面积20.3m2。现状工业以二类、三类工业为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就第二产业而言,以煤炭及煤炭加工、化工、冶金、机械为主导的重工业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轻工业的发展,轻重工业结构呈明明不平衡性。
2.重工业仍以粗放型占首要地位,在发展节省资源的加工工业过程直达换程序仍呈缓慢。要实现现有工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仍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材、装备等方面的问题。
3.城镇企业实力不强,农村工业水平发展力度不够。市区城镇企业(尤指河西工业区)多以煤焦、冶金为主,规模小、分布散,带来环境负面影响大,资源糜费严重,缺乏整合。
4.市区工业企业用地布局分散,占地较大,地盘糜费严重,部分工业处于市区较佳位置地段,占地大、效益好,部分用地闲置,使用率低。
5.工业企业对“三废”处理的力度不够,对城市环境有较大影响。工业用地四周缺乏防护绿带。
6.河西工业区与城市联系不畅,尤其显示在交通、服务方面。在产物对外输出及原料的输进方面,也存在着进出口通道不畅的问题。河西工业区的其他基础、服务设施也极不健全,从而制约了工业区规模的形成。铁东区与铁西区的联系仍不精细。
(二)规划原则
1.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公道调整轻重工业比重,依靠科技进步,鼎力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本低、效益好的名优新产物。同时,也要培育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解决城市就业这一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为加速城市化奠定基础。
2.改变工业用地无序发展的状况,建设相对集中完整的工业区,处理好工业区与其它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3.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发展浑洁能源,实施浑洁生产,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
4.运用级好地租,进行工业用地的公道调整,实现工业用地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整体优化。
(三)规划目标
根据临汾市资源条件、工业基础、经济结构和确立的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应将工业结构由顺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创名优产物,以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重组为重点,培育壮大冶金、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四)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565.1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9.8%,人均用地面积为10.3m2。
规划工业用地首要分为两大片区,即铁东工业区和铁西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依托铁东现状工业向东新辟工业用地,在该用地内不得兴建三类污染工业项目。铁西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原则上只兴建一类工业项目。规划提出在城区东南贾得城兴建工业小区,在规划期内将河西工业区的所有工业(电厂除外)搬迁至该工业小区,城区新增三类工业全数集中布置在该工业小区内。电厂保留下来,作为城市热源。
对现状部分处在规划住宅区和整体商业地带的工业用地,从护卫城市环境,优化居住条件考虑,这类工业有须要调整或搬迁。对于已废弃、破产关闭或效益较好且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工业应首先搬迁,如城南的机床厂、予制厂等。
十、仓储用地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剖析
临汾市现状仓储用地97.4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人均用地面积3.1m2。其中普通仓库与工业用地精细结合,货物堆场首要沿铁路分布,便于运输。现状存在首要问题有:
1.危险品仓库与城市距离太近,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
2.由于历史缘故原由,同类仓库重复设置的现象十分遍及,仓库使用率极低,造成城市地盘资源的糜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仓储业有待提高。
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铁路沿线仓库已被包进城中,货运交通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客运交通。
(二)规划原则
1.充实阐扬城市的物质集散功能,公道安排仓储用地。
2.危险品仓库应尽可能阔别城市布置。现状市区内的危险品仓库应尽快搬迁,暂时不能搬迁者必须设置不小地300m的防护隔离带。
3.仓储用地及设施应形成职能性质明确,配套齐全,布局公道的体系。
(三)用地布局
规划临汾市仓储用地122.6万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1%,人均2.2m2。仓储用地首要结合工业区和对外交通设施布置。规划将临汾南站货运部分迁至临汾北站,形成临汾货运中心,作为临汾直达物资仓储;结合铁东工业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置为工业配套的仓储。在河西新建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仓储用地,将石油库搬迁至公路环以外的地方,地址另行选择,将城中的粮库搬迁至临汾北站北侧。为市民生活服务的仓储用地根据商业网点的布置进行公道的配置。
2017临汾市城市规划
上一篇:2017连云港城市规划
下一篇:2017六盘水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