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后期构图中的5大误区
摄影是一门视觉的艺术。照片后期没有万能公式和通用参数。很多大家习惯性的操作,其实反而让我们陷入了误区。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通过计算机对图片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电子设备输出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摄影后期构图中的5大误区,希望能帮到你。
误区一:细节越多越好
对细节的展现能力确实是衡量后期功力的一个标准之一。这也是商业广告或者图库摄影师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因为这一类图片往往需要输出较大画幅,那么细节的多少对最终效果的影响就很大了。
然而有些朋友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后期之后,会过度在意画面的细节,这就很容易让画面缺乏层次,甚至显得很“脏”。
这个情况在旅行(风景)摄影里面十分常见。
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过分提高全图的细节效果,导致画面中一些原本就是多余的细节非常突出,进而显得画面不干净。
在人像摄影中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尤其需要点名的是近几年的婚纱摄影中常见的HDR人像风格。
清晰度滑块可以强化画面中物体的边缘,也容易让一些细节过度强化,显得“脏”或者“生硬”。因此即使是做HDR的效果,也需要把握清晰度和锐化的程度,将其控制在视觉看着舒服的程度。尤其是当画面主体体现的是“柔美”“安静”这类感觉的时候,更要慎重使用HDR效果。
一张成功的人物HDR也需要合适的题材以及足够强大的后期和审美。
误区二:高光-100,阴影+100
不知道这个坏习惯是谁传播开来的,但是这也导致了许多人盲目地暴力调节高光和阴影两个滑块。甚至有人把这个当成了后期必须做的一步。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降低高光可以在Raw里面找回一部分亮部细节,提高阴影也是为了找回暗部细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片都需要大幅度调节高光阴影,例如下面这个教程中,作者将高光-100并提高整体亮度和暗部亮度之后,画面原本的光影层次被破坏。虽然作者利用其它手段让画面清晰度和锐度大大提升,但是山峰的质感反而下降了。
而真正需要大幅度-高光+阴影的情况一般只有以下两种:
1. 需要在后期中重塑光影结构的作品(合成类居多)
大误区3:滥用胶片曲线
那么首先,什么是胶片曲线呢?这里引用“蜡笔小C”在POCO上面的一篇教程说明。
这种操作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让高光和暗部发灰,减少暗部细节。利用得当的话,可以让画面氛围感加强。于是乎,当相关教程出现以后,许多人没有把教程吃透,盲目套用这种曲线,结果网上很快就充斥着滥用胶片曲线的图片了。
但是将这一曲线(以及很多含有这一曲线的预设或者滤镜)用在不合适的照片上,那么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下面用两个案例说明:
图片反差原本就不大,人物处于暗部,细节较少。
此时使用胶片曲线会导致人物细节的严重缺失,让图片显得发灰发闷,而且视觉上显得“脏”。
原图中人物处于亮部,环境暗,画面光影反差大。
此时使用胶片曲线,不会过多影响主体细节,反而可以让弱化环境中杂乱的内容。提升画面质感。
总而言之,胶片曲线有利有弊,要结合图片本身的特点来使用并调整。
误区4:照片越亮越好看
或许是受到客户(模特)需求的影响,许多人在后期的时候都尽量将图片调亮,让人物看起来更加白嫩。
但是图片亮度越大,影子就越少,画面层次感就会相应地减弱。如果过分强调“明亮”的话,作品就会变得缺乏质感,甚至产生高光区域过曝的情况。
人物明亮通透,遗憾的是画面整体过亮以及缺乏对亮部细节的保护导致大面积过曝,画面中窗子和床单上面大面积的死白显然欠妥,场景质感和层次也因此受到影响。
在明亮的基础上保持质感是非常重要的,也很难做到,需要大量的后期经验和考究的前期拍摄布光。
误区5:转黑白,逼格高
这可能是照片后期中最严重最常见的误区了。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黑白是一种照片风格,而不是“逼格”。
可能有人觉得有逼格,那是因为黑白片子看得少了,觉得新鲜。如果这世界上充满了黑白片,那么这些人肯恩会觉得彩色逼格更高。
而且可能去掉色彩之后,可以减少烂片里面的问题,但是烂片依然是烂片,黑白只是减少了片子中的色彩问题而已。
那么既然是风格,那么就得寻找合适的图片去搭配。
而有的片子光影质感强烈,明暗表现力>色彩表现力的时候转为黑白,减少色彩干扰,此时合理地“做减法”可以提升图片效果。
总结
以上总结的五点常见误区容易出现在有一定后期基础的朋友的图片上,其中部分问题即使是后期经验丰富也难免会犯。
而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端正严谨的后期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审美水平。
摄影后期构图中的5大误区
上一篇:摄影构图的合成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拍照片时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