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街道景观更多的存在于城市中,有街道就有街道景观,它体现城市的面貌,也更深入于居民的生活。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景观设计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街道景观设计的内容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是中世纪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也成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人们的主人翁位,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街道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为人群是街道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作用
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所给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这就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驾驶行为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
由此看来,我们在街道景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同时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整体性原则
城市街道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为突出城市的个性服务。
可持续性原则
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强调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一层是关注影响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
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街道形式的考虑
对于交通性街道,我们要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比产生空间感受。这样为流动的车辆提供刺激的服务。在停车厂附近的墙上整一些壁画,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时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关村的北区在种植序列处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宽的地方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广告牌、环境雕塑小品和设施设计
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街道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它需要强调刺激,为此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强调形式美观,功能多样,设计思想要体现自然,有趣,活泼,轻松。例如大胆的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有特色,要表现建筑那么就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街道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当前街道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街道尺度过大,形成安全隐患
现状车道多为3.25 m至3.5 m,而合理车道宽度应在2.75 m到3.25 m之间。车道宽不仅浪费空间,也鼓励机动车的高速行驶,造成安全隐患。此外,交叉口普遍采用较大的转弯半径,这使得转弯车速较高,影响行人过街安全。
1.2 步行空间缺乏,环境品质不高
机动车道所占空间比例大,以及经营活动和市政设施挤占正常的人行空间,导致部分街道人行空间局促,步行活动受阻且不连续。此外,公用设施无序设置;步行区域缺乏休憩设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缺乏遮阴设施;城市家具的设计品质不高等问题,都成为影响街道环境品质的重要因素。
1.3 界面功能单一,街道活力不足
很多街道沿街界面往往通过“围墙”来保障私密性和安全,这使街道两侧界面形式单一,步行距离长且空间缺乏变化,无法承载丰富多样的公共交流活动,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步行感受,造成街道活力不足。
人性化的街道设计策略
2.1 保障“慢行优先”的街道网络
(1)适当控制机动车空间,优先保障步行及骑行空间
将更多的街道空间用于步行及骑行,形成完善、畅通的慢行网络,将有助于改善交通出行结构,抑制机动车快速发展。
如纽约市改造的“Columbus circle”周边街道,通过道路改造增加行人休息区域,提高自行车道占比,机动车道占比由70%降到35%。百老汇街道沿线的改造项目,将部分机动车道空间分配给了公共空间,使行人伤亡率下降了35%,行人出行时间提高了17%。
近些年,上海也越来越关注城市街道及公共空间的改善。如2010年完成的“外滩综合改造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地面原双向11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和2条备用车道。改造后,公共空间增加了14.5万m2,过街距离从230 m缩短至140 m,游览舒适性明显提升。
(2)采用“慢行优先”的设计手段,保障安全的慢行环境
首先,车速是影响街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欧洲许多城市采取“共享街道”的方式,鼓励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共享街道空间,迫使机动车降低车速。如伦敦展览路的改造,去除了警示牌、红绿灯、路障等设施,形成一个宽敞、平坦的“共享空间”,汽车在这条街道上的限行速度为每小时20英里,比普通马路慢1/3左右,改造后的展览路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感受。
同时,街道交叉口设计应尽可能保持紧凑,利用小转弯半径缩短人行横道距离,迫使机动车降低转弯速度,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忙的商业街区之一,沿线的交叉口采用5—8 m的小转弯半径,形成紧凑的路口空间,行人过街安全舒适,使淮海路充满活力。又如《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规定,常规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是10—15英尺(约3—4.5 m),在此基础上,鼓励交叉口采用局部缩窄及路面抬高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车辆转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