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散文>

描述陕北的经典散文_心驰神往的陕北

时间: 俊杰808 分享

  很多人谈起陕北,恐怕除了穷、脏之外,还是穷和脏,说到底就是经济落后、生活落后、文化落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陕北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陕北的散文:品味陕北

  如果将一个地方当酒来品尝的话,我愿醉倒在那令人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陕北;如果把一个地方当一本书来阅读,我会肃穆地来打开这本承载了无数人热血和记忆的天书。

  陕北我去过多次。驱车自西安北上,当渭北高原舒缓而起伏的坡塬,似悦耳清脆的歌曲遁向车后。车过宜君,便进入延安地界。飞入眼帘的便是连绵起伏、纵横交错、形态各异的山峦。车速慢点的时候,看到的是军阵般排列的土山,它们似战马、像巨兽;车速快的时候,感受的是黄绿相间、层林尽染的画卷,耳边仿佛响起高亢而苍凉的民歌,顿时一股浓烈的酒香溢满了整个车厢。

  对于陕北的地貌,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宋代大诗人苏轼描写庐山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进陕北,当地人描绘:“七沟八梁一面坡,不是爬山就下沟”,连绵起伏的黄色梁峁,会使人感受到岁月的苍凉和大自然的无情,更能体会到陕北人的清苦和无奈。然而,陕北的美就在这令人不可思议的落差之中,聚焦于博大和苍凉之中。当你爬上山梁,看着茫茫的群山,那些雄奇的山峦,莽莽苍苍、一望无际,你会感受到一种大气和力量。这个时候,你自然会体会到匈奴人强悍的呐喊,也会体会到李闯王金戈铁骑的威武,你更会体会到红军神旅的滚滚洪流,似有一种力量在蓄势待发,有一种气魄如箭在弦。

  在延安,我常常碰到国外的和国内的游客,他们对如此艰苦环境下的红军成长历程,对延安精神,对毛泽东思想和无数经典著作的形成,总是带着这样那样的疑团。可是,当他们走进毛泽东居住的窑洞,登上陕北的山梁,听着嘹亮高亢的民歌,有些人眼前顿时一亮,仿佛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奥秘,难道真是陕北贫瘠的大山孕育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真是陕北苍凉的大地赋予了英雄们不畏牺牲、敢于奋斗的品性吗!

  车上镰刀山,进入榆林靖边,眼前呈现的是大漠孤烟、气势恢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麾下的猎猎军旗、战马嘶鸣的景象,仿佛从耳边响起。顿时让人觉得所有的词汇是难以表述陕北风貌的,用平视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驾着飞机,喝着“老榆林”酒,在空中去俯瞰,因为这样一个宏大的景致,不是用一个两个角度可以拍摄和记录的;因为这样一个浸透了万年洪荒冲刷、千年金戈铁马征战的土地,用一次两次的阅读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站在残缺不全的统万城下,看着满眼的沙丘,连绵不绝的草原,你自然会感到一股豪雄之气从岁月的谷底升起,刹那间便沸腾了你的热血。是啊,面对塞外陕北,你会觉得是在和一位老将军对话,并深深感到那是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系!

  品味陕北,我们既要体会它的博大和雄劲,又要体会它的苍凉和贫瘠。沟壑纵横、连绵不绝的黄土地,显然不是人类天然的生存居所。饥饿和贫穷、战争和掠夺始终伴随着陕北人的生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一个同学家里小住了几日,陕北人的吃水问题令我不可思议。百姓饮用水通常要用毛驴沿着羊肠小道爬行二十多里地,从一处水沟里用水桶来驼,每年都有毛驴从山坡上滚下去摔死。偶尔下雨,老百姓赶紧接了屋檐上的水,洗脸的水不敢倒掉,要在一个泥坛里沉淀了用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再来喂牲口。能够走出黄土地,吃饱肚子,穿上新衣服始终是陕北人的梦想和祈望。难怪美国那个高鼻梁记者斯诺,跨洋过海来到陕北,在零距离接触陕北地貌和陕北人之后,感叹地说:人类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真是奇迹。估计在他的心里,更为称奇的是红军的神奇新生和创造。

  对陕北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陕北人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从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文化符号来品味。一个是陕北民歌。事实上,陕北民歌和足球一样,是很雄性的一种活动,同时它又和越曲一样,是很雌性的一种艺术。既高亢雄美,又柔美多情,这歌声,经过岁月的打磨,情感的揉搓,发自肺腑,便有了“悲怆多情的气势”。是用生活的际遇唱出来的生命的最强音。陕北的魅力、陕北人的个性,都渗透在其中。对陕北民歌,缺乏音乐专业知识和地域文化传承的人,不要去刻意品评陕北民歌词曲的优美和婉约,也无须从词曲里了解陕北的风情及历史民俗变化脉络,仅看陕北人唱歌的情景,看陕北人唱歌的表情,你就会理解很多东西。陕北民歌多是在荒漠的山梁上,在对面面可以听到声音而看不清楚人模样的沟口桥头,有目的地或者无目的地扯着嗓子唱。如果你有兴趣,便会发现,很多民歌都是创作者在极度贫乏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面对无奈的生活和精神压力奋情而发的杰作。

  2005年出差时,在中国石油大学我遇到了一个四十来岁的教授,他反复说到在中国他最佩服的作家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他看了好多遍,他特别钟情于其中的陕北民歌,甚至还为我们哼了几句“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但是他那里知道我们这位著名的歌者,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感情深处的煎熬和痛苦。他更不知道同样和路遥一起善于歌唱的兄弟几人,相继被同样的病魔折磨,甚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2006年夏天,我在陕北的一个简陋的土窑洞前见到了路遥的母亲,当我们表示了对她遭遇的同情之后,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坦然地笑了笑,硬拽着我的手,要我进去喝口水。顿时我的眼眶布满了泪水,我看到的是一张木然中透着坚毅的脸,感受到的是积极而乐观的生存勇气。此刻,我理解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之所以生命不息,之所以一次次孕育了辉煌的渊源和奥秘!

  陕北令人称奇的第二个文化符号是剪纸。同样我们不能对剪纸艺术做过多的评价,只能从它的作者身份上加以品味。陕北剪纸艺人绝大多数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上个世纪有一幅后来被命名为“孕妇”的作品,在国际上获了大奖,作者巧妙地在妇女的肚子上剜了一剪刀,即刻成了活灵活现的孕妇。世界著名艺术家高度评价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艺术二维思维的模式,达到了六维空间的水准,而世界级画家梵高的作品才到了四维空间的水准!然而,我们谁又知道,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六十多年没有出过自己的家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延安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老人跟着老伴骑着毛驴从老家到延安,一辈子没有出过家门的老人,一路上纳闷,原来两山相夹下的天空,在蜿蜒曲折的穿行中不停地变换着几何图形。以至于见到儿子,老人没有先问儿子一家的安危,第一句话便是:你给我说,这世上到底有几个天。惹得孙辈们哈哈大笑。这便是陕北,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积淀,但是却自然天成的艺术圣地。

  在陕北的群山褶子里,你可以看到在黄土地上,饱满的红和纯真的白。每逢节日,人们打起锣鼓、扭起秧歌,男女老少穿红着白,欢天喜地,载歌载舞,那种色彩,饱满、艳丽而又对比分明,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是少有的,它就像陕北人的个性一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除了色彩,陕北男人头上手帕扎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们将印有三道道蓝的手帕从脑后一包,在额头前面一扎,露出两个小羊角,衬托在陕北人宽大的额头、高挺的鼻子、黝黑的脸庞上,显得格外的洒脱和强悍,腰间再挎个腰鼓,红白相间的羊毛肚子衣服一穿,舞起腰鼓,在满地黄土腾起的尘雾中显得精美而生动。这就是陕北,这就是陕北人,一群坚韧、乐观、豁达、率真的人!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品味陕北,就应该体会陕北的个性和风格。正像京津的“大气醇和”,江浙的“秀丽和聪颖”,川湘的“内敛和硬铮”,陕北也有它的品牌,就是“粗犷和豪迈”,兼有“灵睿和洒脱”。体现着多地域、多民族、多宗教、多流派的文化色调和品味。它既有高原文化的浑厚与凝重,又有平原文化的丰润与细腻;既有草原文化的奔放与自由,又有沙漠文化的浩瀚与古朴。从中国版图上看,它既是中原文化的桥头堡,又是高原文化、草原文化的先遣兵。它既有汉民族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正统与保守,又有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野味和强悍;既有佛教文化的彻悟和空灵,又有道教文化的本位和自然。

  陕北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狭隘的地域文化偏见,也就能够以它博大的胸襟接收和包容外来民族和外来文明,并且为之提供了融合新生的空间和土壤。我们可以说陕北的魅力在于坚韧和包容,陕北的魄力在于借鉴和再造。如今陕北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影响下,乘西部大开发的东方,依靠特有的自然资源,奋力拼搏,改天换地,经济社会事业一日千里,飞速发展。山变绿了、城变大了、楼变高了、人变富了,精神头变足了,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到处是建设的活力四溢的丰收图。

  回望延河之滨的宝塔山,走进元帝国的古战场,看看李自成的故宫,朝拜一下革命旧址,再看看今日的陕北新城。陕北在大汉初年、元朝强盛之时、在明朝末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前哨阵地进攻的剽悍与狂野,指挥中枢的运筹帷幄和调兵遣将的酣畅与洒脱,能源基地的无私和突变,无不以生动的事实,深刻的思想,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影响了昔日的陕北人和当今陕北人的性格。

  回首陕北的历史,这里曾经是铁骑纷沓的兵家必争要塞;昔日,陕北的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红色政权从这里走向强盛;如今,陕北的煤气油盐供养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我觉得,陕北是一个神圣的地域,陕北更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地方。陕北的山水、陕北的人,带给我们太多的神往和思考。我们品读陕北,我们更需要有更多的爱心来祝福陕北!这,也许是我们应该和可以做到的。

  描述陕北的散文:陕北漫谈

  窑洞里出生,黄土上长大,信天游里泡熟,我是一个地道的陕北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故乡,那片古老贫瘠却蕴含着无限魅力的土地,犹如一个朴实却不失风情的女人,时刻撩拨着我内心的思念和眷恋。

  陕北作家路遥曾经写过:“陕北穷,穷得啥都不长,就长女人。”他所言“穷”,是说土地的贫瘠,而说就长女人,是说陕北的水好。陕北的水人称“桃花水”,意即女人吃了那水能面如桃花。“闲月羞花”的貂婵,就是陕北榆林米脂人,就是吃着那水长大的。陕北的水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好”:用那水做成的豆腐,松软而不失筋道,是可以用秤钩钩起来卖的。这是非陕北水所莫能及的。陕北有一个县曾叫“美水”县,据说是隋朝一皇帝到此地游玩,渴极了,看到山上有一股清泉,掬一捧而饮,随即赞口不绝:“美水,美水。”从此令诸大臣每日从那里运一壶水到宫里给他喝,相传有一次因路途不便,大臣怕不能按时回去,就在半路随便取了一壶水来应付,皇帝一口就喝出来不是陕北的水,于是他犯了欺君之罪,在众多大臣相求下才免于一死,挨了四十大板。“美水县”因此得名。后历届的县长说“美水”太俗,改为“甘泉县”,“甘泉”与“美水”同义。

  陕北的民歌是一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上,类似《诗经》,多采用比兴,比如“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兰花花好……”“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从内容而言,陕北民歌它不只是歌,它具有极强的历史性,人民性,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而成的。有的塑造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比如兰花花,她誓死捍卫自己忠贞不逾的爱情,始终与封建礼教作着斗争,具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却始终未逃脱那只牢笼。可另一个形象就相对软弱了些,她面对婆家人对她的凌辱,“高哭上三声无人听,我们娘家都死断了人?低哭上三声我跳凉井。”还有的歌颂男女纯真的爱情,如“三天不见五哥的面,我拉上个黑山羊许下口愿……”“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难留,有两句知心的话,你牢牢地记心头……”“你要拉我的手,我要亲你的口,拉手手,亲口口,咱们二人哪搭里走……”这其中的情感,如此地纯朴而真实,毫不矫情。豪放粗犷的陕北人把歌唱出来的时候,那就更有一番情趣了。这边的山洼里唱起:“妹妹你开门来,妹妹你开门来,哥哥给你带的银镂花鞋来……”那边的山梁上和道:“我的哥儿——你要来你不早来,来得这么迟门不开,哥哥你难进来……”这边的半山上又响起:“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哟,过来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儿哟,你招哟招一招手,你若不是我的哥哥哟,你走哟走你的路……”也许立即有人和道:“白羊肚那个手巾哟三道道兰,见不上你面面(哎哟)拉话话难……”那歌声,不管男声女声,粗犷,悠长,一声声,一阵阵,或慷慨激昂,或荡气回肠。

  陕北的秧歌和腰鼓是极具特色的两大民间舞蹈。大年一过,鼓打起来,锣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小伙子头上包了白羊肚手巾,姑娘们手里扬着红稠带舞着漂亮的扇子,一返往日的矜持羞涩,纵情地踩着鼓点,红稠带舞成了无数个跳跃的火圈,扇子如无数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它们突然停下翅膀来,正当你想仔细看看它们时,却又倏地舞走了,时而飞到一起如抢一朵花,时而三五成群地飞走了,时而如一对对情侣在嬉戏……这一群美丽的蝴蝶啊,好不热闹!这个时候,小伙子大姑娘可以借舞蹈动作给平时心仪又羞于表达的人送上礼物表达爱慕之情,而对方一般不会拒绝,道理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对方极其兴奋时求爱,成功率高一些。此时的鼓点,激劲地敲着,每一下都象敲在人的心上,直敲得观众们再也按捺不住,忘乎所以地在边上扭起来。鼓点往往会在一阵急风骤雨般敲过后,伴着一声震撼天宇的“咚——”队员们随之走成了便步,此时人们怀疑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往往会不自觉地看看周围。至于腰鼓,那是大家都熟知的美了,再加刘成章前辈的《安塞腰鼓》写得太完美,在此实不敢多笔了。

  陕北没有什么特产,唯一的就是陕北的红枣了。中秋前后,枣子熟了,人家的院子里,屋顶上,全都是的,红通通地挂满了枝头,一树枣子一树诗啊,饱蘸着、流淌着成熟的希冀。最妙的是夜里下点秋雨,清晨迎着阳光去摘几颗枣儿,咬一口,鲜嫩酥脆,那汁能甜透你的第一根神经。你没有亲自尝过,让我怎么能写得好那种甜呢?那一定是你一生所尝到的最鲜最柔最撩人的甜了。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贵足登于陕北,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这枣儿了。

  陕北也是革命老根据地了,当年的小米饭南瓜汤喂养了不少的革命先辈。毛泽东在榆林米脂召开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会议,使国共战争有了新的转向,转战陕北最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东方红》是当时一农民将陕北民歌《骑白马》改词而成的,体现了战争期间纯朴善良的陕北人民对一代伟人的崇敬和热爱,也体现了陕北人民和革命先辈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对革命胜利的贡献。

  虽然路遥说过“陕北穷”,但是这片神秘的土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煤和天然气资源。她沐浴着时代的金风,现早已扬“煤”吐“气”了。

  陕北啊,我贫瘠而美丽的故乡!

  有时觉得那片土地离我并不远,仿佛小山的那边就是,那一轮明月,或许就是故乡的眼睛,她深情地瞅着我,那么明,那么亮……

  描述陕北的散文:陕北之冬

  身在南疆之地,寒冷时节,往往想我北国之冬!

  每每这个季节已是山川覆雪,秀延冰封的一派寒冬萧条景象。想象下雪时的那种画面,感觉农村最为优美:天似穹庐盖野,窑洞寒雪压顶,白雪皑皑漫地,杨柳层雪压枝,柏松直挺如伞。

  大雪纷飞之初,白雪黄土相间,山川萦绕好似梨花随风漫散,这个时机最适合化雪于手掌之中,不冻反倒觉得痛快!随着大雪飘舞,黄土渐渐淹没,满地雪白,随之加厚,脚踩上去吱吱作响却也有些轻滑,得小心行走,倘若大意便会滑倒,不过滑倒到也觉得释然了不少!待到大雪覆盖数尺,山川与野地之间已不见了寸草,枯树枝杈已不能承受重压,或被折断,或被弯曲。此时的川路已封,人们便呆在家中,吃喝玩乐,别是一番风情!

  人常言:下雪不寒消雪寒!意思是下雪的时候是不冷的,雪化的时候才是冷的时候。雪后初晴,寒风凛冽,阳光开始慢慢融化厚雪。于是又是一番景象:阳光直射,映雪反光愈加雪白,着实刺眼;大山丘壑分明,迎光面雪或板结、或化泥水随壑而下,背光面雪化较慢,只能假以时日才能全化;如果在田地之中,雪化的越慢越好,因为化雪越慢,田地吸收水分越为充分,预示着来年有好的收成。

  由于大雪封山,鸟兽无法觅食,所以化雪之时,也是鸟兽出来觅食的频繁时候。若是孩童时代,常常会撒米在地上,架一捕鸟器具于米上,撑一木棍,系一细绳延伸到暗处,待鸟慢慢觅食到器具底,拉绳,则可捕到几只鸟,然后慢慢耍完,真是开心之极!雪化之后人们便可出门活动,或串门,或集三五群,拉拉家常晒晒太阳,颇为自在徜徉,算来是一年之中最为享受的时间了!

  我常常在想,南方山水俱佳,也是居住的好地方,但是总觉得缺少一些东西,现在想来,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或许因该缺少的是北方的厚重的泥土吧!或许,那不只是普通的一方泥土,更重要的是对故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思念与留恋吧!

猜你感兴趣:

1.描写古城的优美散文推荐

2.描述优雅的散文

3.描述戈壁滩的经典散文

4.描述沙漠风光的精美散文

5.描写树的散文

246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