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被盗被拿了什么
大英博物馆被盗被拿了什么?现在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还能回来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英博物馆被盗被拿了什么,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
大英博物馆被盗被拿了什么?
当地时间16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大英博物馆库房中的黄金和珠宝文物被盗。这些不翼而飞的珍贵文物,年代跨度从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19世纪,目前,负责馆藏的工作人员已经被解雇。大英博物馆随后加强了安保。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对此案正在进行调查。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现有800多万件藏品,大批藏品因馆内空间限制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还能回来吗?
据资料显示,中国有超过100万件文物外流海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其中国文物的总量,已经达到了60000多件之多。
从清初开始,大英博物馆就有着“中国文物收集癖”。清晚期,大英博物馆就开始了对中国文物的大规模掠夺,各种“铜像、陶俑、银器、书画”等文物在几乎不被人们关注的时候默默地被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恐龙”们掠夺着。据不完全统计,大英博物馆现在所藏有来自中国的文物已经达到了数以万计!
这些被抢走的文物,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不可替代之宝。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它们却被运往外国博物馆,在外国的空气中度过每一天,让人心情沉重。时至今日,中外学者、文化学者仍在为此努力着,期待能够有更多的文物归家,让我们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努力!
事实上,很多文物都被卖到了各个国家,大英博物馆仅仅是其中一个境外收藏点。更有甚者,一些文物已经被破坏或遗失,无法找回。历史上,文物的抢夺是一个残忍的行径,它剥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财富和价值,甚至是其认同和尊严。今天,我们应当为保护文化遗产而努力,历经沧桑的文化回归其根和源。这是对文物抢夺历史的反思和警醒,更是一种文明和自我肯定的表现。
尽管时间已经将这些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抹去了一部分,但人们的记忆却依旧刻在我们的骨髓里。它们不应被藏匿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内,而应该回归中国的土地上。因为,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文化与艺术,更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骨髓和精神。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是怎么来的?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来源复杂,有非法途径,也有合法来源。具体如下:
非法途径。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很多中国文物,是在英法联军侵华时期、清末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被外国人盗墓所得,还有一部分是皇室为了维护面子,私自偷卖了祖宗的宝贝,辗转几手,流落到了英国。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有什么?
在了解了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和地位之后,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三件文物,被大英博物馆占有并不肯归还的。
首先这第一件就是,在河北易县的八佛洼,出土的辽三彩罗汉组像。
这组罗汉像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作品,既然是组像,那肯定不止一尊。
这样的罗汉像在唐朝一共造出来16尊,而其闻名的原因则是,因为这十六尊罗汉像十分的逼真。
不论是面部表情,还是颜色的搭配,又或者是衣服的褶皱,都十分的贴近自然。
就连罗汉像的身材比例,都是按照真人的模子刻出来的。
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很难想象这是我国古代唐朝时期的工艺作品,即便是现代想制造出来也并不容易。
在20世纪初的时候,正是这组辽三彩罗汉像,被刚刚开采出来的时候。
当时很多人都开始倒卖这组罗汉像,并向外散布消息寻找买家。
随后,辽三彩罗汉像的消息,被一个欧洲的考古学家知道。
他们专程来到了中国,想要一探究竟,在真正看到实物之后,惊为天人,开始四处寻找卖家。
最终,他们在一个日本的商人手中,收购了一尊辽三彩罗汉像并运到了外国。
可惜的是,当时有太多的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而且开始出现了偷盗的事件。
导致至少有三尊的辽三彩罗汉像,在偷盗的过程中被摔碎。
这也是我国非常巨大的损失,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还有十一尊辽三彩罗汉像。
分别存放在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法国等地,比较可惜的是,如此珍贵的文物没有一尊是存放在我国的。
第二件文物就是敦煌经卷,他被发现于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景点,敦煌莫高窟。
敦煌经卷的数量非常的多,可以说是佛教的立教之本。
据统计,所有的敦煌经卷加起来,足足有6万多卷,要说起敦煌静卷最大的价值,就是他的书法价值。
上面使用的书法字体种类非常的多,时间跨度也非常的长。
可以说,他代表着我国古代书法最鼎盛的时期,而且当时的敦煌经卷,是由不同的人一笔一笔抄写的。
有的人字写得好看,有的人字写得丑。
这更加有利于我们分析古代的书法文化,可以说敦煌经卷上可以研究的东西,简直是无穷无尽。
出于战争的原因,有很多的经卷在战争中被毁。
存放在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也仅仅只有16000多件,剩下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还有8000余卷。
第三件文物,就是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我国伟大的书法家,画家顾恺之的作品。
但由于时间太过于久远,导致其原本已经找不见了。不仅是在中国无法寻觅,在全世界都无法再找到了。
因此,保存下来的是顾恺之的学生,或者后人所临摹下来的作品。
但即便如此也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因为在女史箴图上面,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女性的故事。
这些女性有好人也有坏人,他们有的是在打猎,有的是在皇宫内伺候皇上,甚至连女性日常的装扮,都详细的画了出来。
从女史箴图上面,可以研究出,我国古代很多鲜为人知的文化以及故事。
女史箴图一共有十二段画,每段都是一幅不同的故事。
但是在大英博物馆保存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无知,把其中的九段画切成了两段。
即便在了解之后,迅速的做出了补救的措施,但上面一些女性的神态和景物,都不太能看得清了。
这不仅对我国,也对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抢来的么?
世界上最大的“赃物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储藏着800多万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了200万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别国强夺过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了英国“文明”的象征之一。
这其中更是藏着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的部分甚至是国宝级别的。那么英国到底在“抢文物”这方面有多疯狂!他们又对抢来的中国文物,做了哪些“缺德”操作。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聊聊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建造于19世纪中叶,由于当时的英国还不是特别的“文明”,具体来说就是,当时他们还没有占据大量的殖民地。所以此时的大英博物馆占地5.6万平方米,而里面的藏品也不过8万多件。
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英国打赢了几个身边的霸主之后,就开始了在全球建立殖民地的过程。由于当时的英国已经发展出来了火器,而大多数其他地方的土著对于英国入侵者,都是一种始料不及的状态。
所以英国在各地都开始建立殖民地,并且在各个殖民地上疯狂的进行掠夺。他们不仅仅掠夺黄金白银这样的财物,而且还掠夺其他一切对他们可能有利的东西。
这其中既包括可以使用的各种资源,比如煤炭 钢铁等一切可用的资源。同时也包括一些“不能用”的宝贝,比如说像各种各样的文物。
英国人虽然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暂时体现不出来,但是他们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他们掌握了这些文物,就掌握了对历史的解释权。
想像一下一个国家的文物都到了大英博物馆,那么大英博物馆是不是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资料来研究、定义这个国家的历史呢?通过定义这个国家的历史,则可以进一步地作用于这个国家。
所以英国殖民者这时候也算是深谋远虑了。这其中咱们举两个主要的例子,来看看英国人抢劫文物的丑陋行径。一个是英国人在非洲掠夺的文物,当时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在非洲,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贝林王国。
1897年的时候,英国借口贝林王国没有答应他们的通商条约,并且栽赃说贝林王国烧死了英国使者。所以直接带着1200士兵,拿着先进的火器前来这里侵略。
这个国家相对来说历史在非洲非常的悠久,资源方面也比较富足,所以英国人一路过来不仅仅杀人放火,而且还对这里珍贵的资源和文物进行掠夺。
我们可以通过英国人一张清点收获的照片来看看,他们是不是就像一群强盗在“干了一票大”的之后清点赃物。贝林王国本身就是一个小的国家,所以在英吉利祸害之后,这个国家直接就这样没了。
而他们国家的人如果想要看自己的历史文物,则只能自费机票去大英博物馆观赏了。就这也不一定能够看得到。因为大英博物馆抢来的宝物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到了后面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护,因此真正展览出来的不足其中百一。大部分的宝贝直接被装起来,然后可能很多年也不会被他们拿出来翻一下。与贝林王国比较相似的就是咱们的遭遇。
虽然说由于当时中国的体量比较大,所以英国并没有直接灭掉了清朝,但是英国在中国掠夺的文物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早在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寇边之后,英国人就开始来到咱们的土地上。
并且在这里尽可能地搜集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文物,作为一个历史超过了五千年,而且各种文物出土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物自然也成了他们最为喜欢的东西。
虽然其实他们很多人根本无法欣赏中国的文物,因为以他们的文化和学识根本无法理解这一点。之后咱们还会说到,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他们掠夺的野心。而且他们掠夺的方法也很别致。
如果是他们自己占领了那么一块地方,那么他们就会直接抢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可是当时大部分地区他们并没有直接占领,所以他们在有的地方并不能完全地强来,比如在当时的敦煌地区。
所以他们直接就去向当地人购买壁画,当地人哪里知道这种壁画的价值。所以英国人用低价就买到了敦煌壁画和金刚经。而这些英国人自己其实也不懂文物,更加不懂中国的文物保存。
他们看到这么一大幅精美的壁画,一时间就觉得它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宝贝。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把这些壁画给弄走,于是干脆把这么一整幅画一块一块地敲碎运走。
然后那些大的壁画虽然被运到了大英博物馆,并且被再次在大英博物馆给拼装了起来。但是本来浑然一体的壁画,就变成了一副破碎的,满带着伤痕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