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热点资讯 > 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

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

时间: 晓慈0 分享

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最新数据)

猴痘的研究对于疫苗的研发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最早的天花疫苗就是使用猴痘病毒制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

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报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数量已增至10例。

最新报告猴痘病例的是长沙和天津,上周五两地报告了4例猴痘病例。上周二,沈阳也报告了1例猴痘病例。上个月,北京和广州也分别报告了2例猴痘病例。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病例当中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而不仅仅是境外输入病例。

我国尚未推广猴痘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尽管无法完全阻止猴痘感染,但仍是预防重症的主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但此前针对天花的疫苗也能够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

在欧美,目前高危人群接种的一种主要的天花/猴痘疫苗是丹麦公司Bavarian Nordic研制的JYNNEOS疫苗,该疫苗采用两剂接种方案。但由于该疫苗的供应有限,公司正在探索单剂疫苗接种的功效,从而能够为更多高危人群提供保护。

根据今年年初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JYNNEOS单剂接种的有效性达到86%,能够显著降低猴痘感染风险。

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传染病医院了解到,目前中国尚未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猴痘疫苗接种,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相关疫苗有效性的评估。

同时,中国团队也在开发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例如中国生物去年11月就宣布研发3款针对猴痘的候选mRNA疫苗,但随着今年上半年全球对于猴痘疫情关注度的下降,国内猴痘疫苗的研发进展鲜有公布。

根据今年6月中国生物的微信公众号,该公司称,针对猴痘病毒,正在积极围绕传染病的可诊、可治、可防布局研发工作。

尽管猴痘高危人群占比较小,疫苗接种计划预计不会大规模推广,但专家仍然表示有必要进行新一代疫苗的研发和储备。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在今年5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需要继续研发新一代疫苗,但猴痘疫苗要怎么做,做出来行不行,现在都还是未知数。现有疫苗十分有效,新疫苗必须比现有疫苗有显著改良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认识猴痘病毒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 (Monkeypox virus,MPXV) 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感染猴痘病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

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疹、脓疯和结痴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疯疹和脓疤疹多为球形,直径约 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多呈离心性分布。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病程约 2~4 周。

结痴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瘀痕,瘀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197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