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只此青绿”是什么
美丽乡村的“只此青绿”是什么(最新)
美丽乡村的“只此青绿”是什么?大家了解我国的“美丽乡村”吗?有哪些感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美丽乡村的“只此青绿”是什么,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美丽乡村的“只此青绿”是什么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一幅幅生动画卷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
浙北湖州的石灰岩品质优良,经年累月的开采,让这片曾经的“江南清丽地”因此蒙尘。当地下决心关停矿山之后,将卖矿石变为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生态已经成为今天湖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当地留住了“绿”,也迎来了“青”,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前往乡村,在茶田绿野间放松身心,追求梦想。
如何守住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近日,苏州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这是苏州继2019年昆山市、2020年太仓市先后获评国务院“全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县”后,苏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实现国务院督查激励“三连冠”。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如何守住美丽乡村的“气质”和“颜值”,人居环境整治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在过去的经验中,苏州已经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从中也不难窥见其做法带有的“苏州特色”。从“苏州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出发,也能够找寻到守住乡村“气质”和“颜值”的“密码”所在。
从顶层设计出发,筑牢整治制度。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顶层设计的制度完善,也就没有治理过程中“人财物”的统筹安排,整个治理过程将难以为继。在苏州,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实现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抓好统筹;建立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制度;落实乡镇主要领导挂钩制度;建立村书记“清洁指挥长”制度。2021年全市79个乡镇153名党政主要领导挂钩192个村庄,参加劳动1822次;1074名乡镇班子成员挂钩1616个村庄,参加劳动10234次;1028个村书记担任清洁指挥长,7496名村干部包干片区。这样的“一把手”直接部署制度,体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确保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开展。
从榜样示范入手,形成燎原之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标本和模范形成的榜样力量。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能够让周边乡村都纷纷效仿起来,踊跃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中来。鉴于此,苏州构建了“特色康居乡村建成后长效管护、特色宜居乡村干净整洁有序、搬迁撤并类村庄日常环境保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三类三层推进体系。全市累计建成3592个特色康居乡村、7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建成市区两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6361户。从榜样出发,每个乡村都可借鉴学习,摸索出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建设路径,推进后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从志愿力量切入,汇聚全民热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每个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帜,都是一股力量,都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动力源泉。志愿力量要和持续的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2021年,全市动员79.76万人次志愿者、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9089场次,合理、规范张贴宣传标语6.91万条。每一组数据的背后,其实都迸发了志愿力量的光芒。而在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也能够不断汇聚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民热情,从而在众人的努力之下,真正守护美丽乡村的“气质”和“颜值”。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表面的环境美化、污染治理与生态提升,背后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扶持、财政补贴、资源嫁接,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团结带头,需要导入市场化思维,挖掘特色产业资源,让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改造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并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正循环。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某种程度上,“千万工程”表面是对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种集中升级治理,根底上却是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变革与重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成功实践路径。
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的浙江经验,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借鉴典型乡村治理案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持续推进升级改造农村基础设施,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统筹城乡规划发展,深入挖掘属地资源,打造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等,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进城乡融合、加速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合力,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嬗变升华。